![]()
上交所网站显示,11月6日,上市审核委员会将召开本年度第49次审议会议 ,主要议题即是对重庆至信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至信股份”)是否符合主板上市条件进行检验与表决。
至信股份主营业务为汽车冲焊零部件、冲压模具的生产和销售,从6月6日主板上市申请被受理,到11月6日参加上市委审议会议,历时仅4个月。公司IPO审核之所以能被快速推进,一方面与上交所排队在审项目数量较少、不拥堵有关,另一方面则是其业绩飙升带来的强大助力。
不过,细究公司毛利结构,主营业务之外的其他业务竟然贡献了25%-35%毛利。而这其他业务,九成以上源于边角料销售,且采用边角料回收公司预先支付货款的方式。但至信股份并未详细披露预收边角料款的账龄分布情况、回收商信息以及对应的销售价格等关键要素,这就不得不警惕其是否存在通过边角料销售进行利润调节、粉饰报表等行为。
另外,公司模具业务“部分摊销、部分销售”模式备受关注,相关收入需随着后续量产产品的交付才能逐步确认,若客户采购量不及预期,至信股份这部分收入则存在无法确认的风险。2022年末至2024年末,模具业务“部分摊销、部分销售”“全部摊销”模式下产生的待摊销模具费用分别高达1.66亿元、1.92亿元、2.17亿元,摊销年限的依据及相关内控制度是否健全完整遭上交所追问。
![]()
撰稿/刘予鹿
编辑/杨墨含
其他业务毛利率逼近98%,预收废料销售款是否为行业惯例?
2022年、2023年、2024年和2025 年1-6 月(以下简称“报告期”),至信股份营业收入分别为20.91亿元、25.64亿元、30.88亿元、16.04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52亿元、1.20亿元、1.85亿元、0.87亿元。2022-2024年营收、扣非净利润的复合增长率分别为21.52%与88.02%,如此斐然的业绩增速,在一定程度上让公司IPO前行之路多了几分顺遂与从容。
细究至信股份的业绩版图,除了冲焊零部件、冲压模具等主营业务所撑起的多数收入外,其他业务收入看似不显山露水,但连年的稳步增长也为公司多增添了一层业绩保障。
报告期内,其他业务收入分别为1.81亿元、1.91亿元、2.01亿元、0.86亿元,占整体营收比重虽说不大(5%-9%区间,下图),但结合对应成本仅3066.18万元、1179.60万元、506.68万元、459.85万元来看,不难发现该板块为公司贡献了相当可观的利润空间。
![]()
图片来源:招股说明书
![]()
图片来源:招股说明书
从招股说明书所披露的毛利构成数据中,这一结论也得到了印证。报告期各期,其他业务毛利分别为1.50亿元、1.79亿元、1.96亿元、0.82万元,占公司总毛利的比例在25%至35%之间(上图)。
虽然至信股份未在招股说明书中披露其他业务毛利率情况,但简单计算可得出,2022年至2025上半年,其他业务的毛利率分别为83.06%、93.81%、97.48%、94.66%。从完整年度的数据来看,2023年是该板块毛利率增长的“高峰年”,较上一年度大幅跃升10.75个百分点,2024年持续高位,直逼98%的惊人水平。
反观以冲焊零部件为主的主营业务毛利率,各期分别为14.49%、14.11%、16.43%、16.59%,仅15%左右。
对比来看,报告期各期,其他业务毛利率分别高出主营业务毛利率68.57个百分点、79.70个百分点、81.05个百分点、78.07个百分点。
2022年至2024年,至信股份毛利总额在4.27亿-6.70亿之间,其中,其他业务毛利高达1.50亿元-1.96亿元。近三成毛利来源于其他业务,说明公司很可能存在核心业务盈利贡献不足,依赖其他业务拉动整体盈利规模的问题。
那么,毛利率接近98%的其他业务究竟是哪些业务呢?
招股说明书显示,至信股份超九成其他业务为边角料销售,另外还有些租赁等收入(下图)。公司边角料主要为废钢材、铝材等,源于生产过程中
产生的损耗。
![]()
图片来源:招股说明书
边角料作为主营产品冲焊件生产过程中的剩余废料,本是被视为废弃物的存在,却在至信股份这里摇身一变成了“宝”,为利润增长提供了不小的助力。在首轮反馈意见中交易所也对边角料给予了关注,要求公司说明“边角料与发行人产品产量是否具备匹配性”。
至信股份在书面反馈交易所问询中称,边角料销量与主要产品产量相匹配。不过,2022-2024年边角料销售重量占产品产量的比例分别为42.73%、43.49%和44.68%,这一超高比例还是让人十分震惊。
![]()
图片来源:公司对审核问询的回复
毕竟,每生产100吨的冲焊件就有近45吨的边角料产生,如此大量的边角料,若不能妥善处理和利用,不仅会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还会增加储存和处理成本。而且过高的边角料比例,很可能意味着生产过程中存在原材料浪费或者生产工艺不够精细等问题。
因此,在二轮审核问询函中,上交所对公司废料率较高的合理性发出质询,并要求对比同行业公司情况说明是否符合行业惯例。
根据至信股份第二轮问询函回复文件,其依据“废料率=边角料销售重量/材料投入量”进行计算,得出2022-2025上半年废料率分别为34.65%、34.02%、35.30%、36.08%。至于同行业可比公司无锡振华、常青股份、泰鸿万立、大昌科技,四家企业的废料率仅2022年有完整数据(下图),平均值为32.43%。
![]()
图片来源:公司对审核问询的回复
若至信股份与同行可比公司在废料对利润贡献度上有着极大的反差,则不仅需要对其主营业务盈利能力进一步审视,还需谨慎分析公司是否存在通过售卖边角料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
另外据问询回复披露,至信股份边角料的收款流程是,财务先开具发票,边角料回收商预先支付货款,后期边角料实现销售时从预先支付的货款中进行扣减。至于同行业可比公司是否对边角料也采用预收款形式,至信股份并未提及。
![]()
图片来源:公司对审核问询的回复
预先收取边角料销售款显然对至信股份十分有利,却也暗藏一些模糊地带。例如,公司并未详细披露预收边角料款的账龄分布情况、回收商信息以及对应的销售价格等关键要素。
从账龄角度分析,倘若边角料回收商早早便支付了款项,而至信股份却长期未完成销售,相关交易真实性就需要进一步考量了。
尽管至信股份表示不存在通过废料销售调节收入利润等情形,并建立了《物资报废管理流程》《日常废料处置管理流程》《非日常废料处置管理流程》等与废料及材料相关的内控制度。但鉴于边角料销售为公司带来了极为可观的利润补充,投资者需审慎评估其整体盈利的可持续性及潜在风险。
模具“部分摊销、部分销售”模式遭追问,待摊销模具费近2亿
招股说明书显示,除了冲焊零部件,冲压模具收入也是至信股份主营业务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报告期内,冲压模具销售收入分别1.77亿元、1.30亿元、1.10亿元、0.75亿元,毛利率分别为29.26%、24.98%、27.63%、37.82%,较冲焊零部件毛利率高出11-22个百分点。
公司模具销售业务,主要分为“全部销售”和“部分摊销、部分销售”两种类型。“全部销售”模式下在客户验收合格后确认收入;“部分摊销、部分销售”模式下,按照客户要求完成模具开发,“部分销售”是指客户按照模具价值的一定比例向公司付款,“部分摊销”是指剩余价款在以后的产品价格中体现。
需要注意的是,“部分摊销、部分销售”模式下,“部分销售”对应的货款并不能确认为收入,而是以合同负债(预收货款)的形式挂账,随着量产产品的交付,将合同负债分摊计入零部件产品收入中。
从财务角度看,“部分摊销、部分销售”的模式可能导致公司收入确认的滞后性,由于相应收入需在后续产品交付中逐步体现,若客户后续采购量不及预期,至信股份可能面临这部分收入无法确认的风险。
而且该模式下,模具开发成本由至信股份与客户共同承担,模具开发成本计入长期待摊费用。2022年末、2023年末、2024年末,公司待摊销模具费用分别为1.66亿元、1.92亿元、2.17亿元(下图)。不仅金额较高,长期待摊费用的核算方式也可能影响公司资产结构的真实性。
![]()
图片来源:公司对审核问询的回复
所以,即便至信股份在首轮反馈交易所问询中表示,公司模具收入确认时点准确,相关会计处理符合行业惯例及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仍未逃脱在二轮审核问询函中,交易所关于“模具开发成本全部还是部分摊销,开发成本摊销年限的依据,是否与量产情况相关”的连环追问。
至信股份回应称,“部分摊销、部分销售”模式下,模具开发的全部成本随着冲焊零部件产品的销售,按年限摊销结转至对应汽车零部件产品的营业成本之中。并表示根据主要配套车型的量产生命周期,结合经营实际情况,将冲压模具的摊销年限设定为乘用车3年、商用车5年。
公司虽然对交易所的追问进行了回应,但“部分摊销、部分销售”的潜在风险仍需高度警惕。市场环境的变化难以预测,客户后续采购量的波动、车型量产生命周期的调整,都可能对公司这部分业务的成本、收入产生影响。
综合上述,虽然公司近三年业绩增长较快,但近三成毛利润依赖“边角料”业务输血,模具业务的收入确认和待摊销成本费用被反复质疑,想要得到投资者的充分信任与支持,还需在多个方面进行改善提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