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年,朝廷无作为,官员无忌惮,办案无真相。
以搞钱为目的的官员,又怎会花心思破案?就算有心思,他们也没那个能力。
因此,清朝末年出现了无数冤假错案,其中有四大奇案,最为曲折离奇,成为了世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杨乃武与小白菜案”便是这四大奇案之一……
![]()
每个案件都应该有“作案动机”,罪犯不可能没来由地犯罪,而“杨乃武与小白菜案”的作案动机更是尤为复杂。
这一切都要从一位喜欢行侠仗义的举人,也就是杨乃武开始说起。
杨乃武是浙江省杭州市余杭镇人,他们家世代以养蚕缫丝为业,攒下的家产足以让杨家过上小康生活。
![]()
因此,杨乃武的父亲杨朴堂并没有打算让儿子继承家业,他想让儿子考取功名,走上仕途。杨乃武没有让父亲失望,他从小就聪慧过人,私塾里的先生都夸他是个好苗子。
杨乃武二十二岁参加童试,考中秀才。三十三岁参加乡试,又考中了举人。
![]()
看过《范进中举》的人都知道,考中个举人就算是“文曲星下凡”了。
范进那么大岁数考上举人都高兴不已,杨乃武这个三十岁出头的举人更是前途无量。
杨乃武考上举人之后,就不再是平头百姓,就算他犯了法,一般的官府也管不了他。
![]()
因此,杨乃武做事十分大胆,就连当地的县令他都不放在眼里。
如果杨乃武是个坏人,那么他肯定能成为一个被乡里乡亲们厌恶的大坏蛋。
但是杨乃武并不是个坏人,相反,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好人,他的好甚至称得上是“急公好义”。
![]()
余杭县的县令刘锡彤是个烂官,是个为了贪赃可以枉法的烂官。
这件事当地人都知道,所以很少有人敢招惹刘锡彤。
百姓怕官,举人可不怕,杨乃武向来与刘锡彤不对付,他甚至还跑到余杭县县衙的大门口,留下了一副“大清双王法,浙江两抚台”的对联。
![]()
百姓看到这副对联后纷纷叫好,刘锡彤看到后气得牙痒痒,但他也无可奈何,因为只有“省级官员”才有资格审判举人,他一个小小县令动不了人家。
不过,这件事也不是绝对的,如果杨乃武牵涉到了重大命案里面,刘锡彤也是可以强行调查杨乃武的……
![]()
杨乃武的好心不光体现在与官府作对上,更体现在日常生活中。
杨乃武当了举人之后,家里的生活更好了,于是杨家直接换了一座大房子。
但可惜的是,杨乃武搬家后不久,他的父母便去世了。
几年之后,他的妻子也去世了,这么大的房子里就只剩下了杨乃武一个人。
![]()
杨乃武一个人住大房子非常寂寞,于是他便将多余的房间租了出去。
说是租出去,其实是“送”出去的,因为来租他房子的这个人,只是一个豆腐店的帮工,压根没什么钱。
这个租客名叫葛品连,他平日里就在豆腐店上班,工资十分微薄,勉强能养家糊口。
![]()
杨乃武看他可怜,便以极低的价钱将家里的房子租给了他。
别看这个葛品连是个穷鬼,他倒是娶了一个貌美如花的老婆,也就是“小白菜”。
小白菜原名“毕秀姑”,她喜欢把白色上衣和绿色裤子搭配起来穿,看起来就像一棵白菜一样,所以人们都叫她“小白菜”。
![]()
葛品连还有一个老娘葛喻氏,她也与葛品连夫妻同住。
葛品连一家刚住进来的时候,非常感激杨乃武的出手相助,要不是杨乃武愿意低价收留他们,他们一家就得睡大街了。
然而好景不长,“小白菜”和杨乃武都是镇上的“风云人物”,他们的动向很快就传遍了大街小巷。
![]()
杨乃武颇有资产但中年丧妻,是个独居鳏夫;而“小白菜”年轻貌美但嫁给穷鬼,众人看了都觉得十分“可惜”。西门庆和潘金莲的故事尽人皆知,杨乃武和“小白菜”的桃色绯闻也不胫而走。
虽然杨乃武深居简出,与小白菜完全没有接触,但还是有好事者开始胡说八道。
![]()
杨乃武是个读书人,读书人最看重的气节和名声,“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
这么大的事,杨乃武不可能一点风声都听不到,但是他也想不到有什么好办法解决此事。
因此他只能躲起来,选择冷处理,等风头过去了之后再说。
![]()
葛家那边也听说了这个事,但是葛品连比较软,他不想招惹自己的恩人,所以也就没有提起这件事。
葛品连觉得,如果自己媳妇与恩人之间没有什么事,那当然最好,要是真有什么事的话,他也就忍了,“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
葛品连选择忍气吞声,但是他老娘可不愿意,她之前就看不上杨乃武,自从出了这个事之后,她总是故意找杨乃武的麻烦。
转眼间,一年时间过去了,租房合同也快到期了。
杨乃武想赶走葛品连一家,于是便按照市场价涨了房租,葛品连心领神会,以价钱谈不拢为由搬走了。
![]()
本来这件事就到此为止了,可是葛品连搬走后没几个月,就得了“痧症”暴毙而亡。
葛家老太太不相信自己的儿子是生病死的,非说是儿媳妇联合杨乃武毒杀亲夫。
她一纸诉状将杨乃武和“小白菜”告到了县令刘锡彤处。
刘锡彤见此案与死对头杨乃武有关,立马开始调查。
![]()
杨乃武与小白菜之间本来就没什么事,所以他把两人抓来之后,自然也审不出什么来。
但刘锡彤此举并不是要审案,而是要拖延时间,他已经派人带着银子和书信去拜见了浙江巡抚,想要革去杨乃武的举人身份。
只要让杨乃武成为庶民,刘锡彤有的是办法让他认罪。
![]()
当时的清朝官场是官官相护,唯“钱”是从,杨乃武不过是一个举人,又不是进士,想要革去他的功名,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简单的。
不久之后,刘锡彤的人带着朝廷的命令回来了,他亲自下令革去了杨乃武的功名,随即便对杨乃武和“小白菜”动了大刑。
![]()
满清的酷刑可不是谁都能挺住的,杨乃武一介书生,小白菜柔弱妇女,很快就屈打成招。
刘锡彤将两人的认罪书递交到上面,上面随便看了一眼就又交到了上面,这个案子的卷宗最终落到了刑部尚书手里,然而刑部尚书连看都没看就同意判处二人死刑。
![]()
两人被关进死牢后,外面的看热闹的人们可就不愿意了,杨乃武的正直清白有目共睹,虽然坊间有些传闻,但一点证据也没有,官府怎么能随便给人定罪呢?
死牢中的杨乃武也不服气,他亲自写了诉状,拜托自己的亲姐姐去北京“告御状”。
![]()
《申报》的记者也关注到了此事,多次在报纸上谈到此事,一时之间,“杨乃武和小白菜案”闹得沸沸扬扬。
有些事,不上称没有四两重,要是上了称,一千斤都打不住。
杨乃武的案子被搬到台面上来了之后,刑部迫于舆论压力,不得不发还重审。
![]()
然而负责重审的官员与刘锡彤依然是一丘之貉,杨乃武依然没能洗清冤屈。
《申报》一直在追踪报道此事,这让那些试图草草了事的官员无所遁形。
由于朝廷连着派来几位钦差大臣都是吃干饭的,所以这件事越闹越大,最后还惊动了慈禧太后。
![]()
慈禧知道这件事后非常生气,当即下令让刑部尚书亲自办理此案。
于是杨乃武和小白菜都被押送到了京城,与他们一起进京的还有葛品连的棺材。
《申报》是英国人创办的报纸,因此这件事其实不光是国内的事,很多外国记者也在关注此案的进展。
![]()
杨乃武和小白菜进京后,有许多记者赶去采访,想要获取独家信息。
由于照相机在当时还不是很普及,所以只有一位法国记者幸运地拍下了两人的照片。
刑部公堂上,全国最好的仵作开棺验尸,证明葛品连并非中毒而死,还了杨乃武和小白菜一个清白。
但是这迟来的清白,真的还有意义吗?迟到的正义,还算得上是正义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