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管理要坚持以学生为本。
![]()
▲学校规定没课也不允许学生待在宿舍,不少学生被迫冒雨在校园内逗留。图/齐鲁晚报视频
文|刘辰
“一大早就被宿舍阿姨叫醒。”
据齐鲁晚报报道,近日,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院有学生发视频,称学校规定即使没课也不允许学生待在宿舍,不少学生被迫冒雨在校园内逗留。
视频画面显示,雨天里,多名学生撑着伞在户外徘徊,还有学生搬来凳子直接坐在室外。发帖学生无奈发问:“外面下着雨,我们该何去何从?”
对此,该学工处工作人员回应称,学校就是这样规定的,没有办法更改。“一年级的学生有固定的教室,要去上自习。对于新生我们肯定是要管理严格一点儿,要不然后面很容易懒散,希望这样的约束能让他们形成习惯。”至于大二大三学生的离宿要求,初衷则是督促锻炼。
视频里那些下雨天没有地方去的学生,可能是大二大三学生,没有固定的自习室。学校的这种管理,还被一些人点赞,认为是“为学生好”,要理解学校的“良苦用心”,否则很多学生就会早上起不来,晚上不睡觉。
但显然,学生这种“被管理”,也难以让学生形成良好习惯。
事实上,采取这种管理方式的高校,并非个别。多年前,西安有高校就对学生宿舍实行半封闭化管理,要求学生上午没课也不准回宿舍。虽然也有舆论质疑,却有家长支持学校采取这种管理方式。这与学校要求学生统一早自习、晚自习,思维是一致的。
把所有同学都喊起来,“赶出”宿舍,给了学生一定的选择空间,比统一上早自习有所“放松”。但是,如果遇到下雨天,被“赶出”宿舍,又找不到自习室的学生,就面临这种无处可去的困境。
学校要实行这样的管理方式,就应该考虑给学生下雨天的去处,要有足够的室内空间,给学生开展各种活动的地方。
更重要的是,这样的管理其实是把大学生当小孩儿管,且简单、粗暴。这是因为,把学生“赶出”宿舍,如果他们没有自主规划与自主管理的意识,照样难以用好走出宿舍的这段自主时间。有的学生可能找个自习室打游戏,有的则可能找个躺椅继续睡觉……这并不能达到“赶出”宿舍的初衷。
至于学生冒雨在校园里逗留,更像是一幕荒诞剧,“把学生赶出宿舍”成了目标,而没有考虑如何育人。这是打着“严格要求学生”旗号的形式主义,也是对学生的瞎折腾。
与中学所有学生课表与作息时间相对统一不同,大学生的课表一般是不同的。引导大学生如何安排属于自己的时间,是大学应该开展的学生教育。尤其需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实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要走出家长式管理思维,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责任心。
一方面,要加强对学生的生涯教育,教育学生从“被规划、被管理”,到“自主规划、自主管理”。如果一直让学生被规划、被管理,那他们就很难独立、自主。另一方面,要推进学业导师制,给每个学生配学业导师,由学业导师指导学生做好适合自己的大学学业、生活规划。
总之,高校不要搞这样的形式主义,“学生被赶出宿舍,冒雨逗留在校园”的荒诞剧,也别再上演了。
撰稿 / 刘辰(媒体人)
编辑 / 柯锐
校对 / 赵琳
欢迎投稿:
新京报评论,欢迎读者朋友投稿。投稿邮箱:xjbpl2009@sina.com
评论选题须是机构媒体当天报道的新闻。来稿将择优发表,有稿酬。
投稿请在邮件主题栏写明文章标题,并在文末按照我们的发稿规范,附上作者署名、身份职业、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以及银行账户(包括户名、开户行支行名称)等信息,如用笔名,则需要备注真实姓名,以便发表后支付稿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