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破晓,武汉蔡甸的藕塘已泛起涟漪。60岁的高建民套上防水服,深一脚踩进齐腰深的冰水泥潭,弯腰低头,一手握高压水枪冲刷淤泥,一手在泥里精准摸索,两三分钟就抽出一根白胖的莲藕,顺势甩向水面,像条“泥龙”浮起——这样的动作,他一天要重复上百次,8小时下来能挖上千斤藕,日收入轻松破千。
 ![]()
这片170亩的藕塘里,种着当地热门的“香粉王”莲藕,亩产稳定在两千斤,年产达30余万斤。每到9月至次年2月的采收季,数十名挖藕师傅从武汉周边甚至安徽赶来,自带水泵、浮板等工具接单,按斤计酬,一斤一元的价格让经验丰富的师傅单日能挖1500斤,即便塘口难度大也能挖600斤。冬天气温跌破个位数,冰冷的泥水顺着防水服缝隙渗入,师傅们却凭着一把力气和过硬技术,在半年采收期里挣下10万到20万元,比外出打工更踏实。
 ![]()
挖藕从不是简单的体力活,技术和经验才是挣钱关键。新手常找不到藕的位置,或一铲子铲断藕身影响售价,老手却能通过荷梗倾斜角度、水面波纹精准判断莲藕走向,脚探手摸间就能锁定目标。现在不少基地引入机器辅助,高压水枪冲开淤泥后再拔藕,效率大幅提升,高建民这样的老手借助工具,6到8小时就能完成千斤采收量。
 ![]()
“香粉王”作为蔡甸重点推广的优质品种,由本地农技团队联合科研院所培育,蛋白质含量高、糖度低,煨汤粉糯香浓,生食清甜爽脆,妥妥的“粉藕之王”。基地并不急于将全部莲藕上市,部分留作种藕循环种植,10斤种藕就能培育出100斤成品藕,未来计划将种植规模扩大到1000余亩。这些莲藕除线下销售外,还通过电商平台、直播带货销往全国,真空包装的藕段、藕粉在江浙沪、北京等地格外抢手,售价维持在10到20元一斤,大多靠客户预订出货。
 ![]()
蔡甸的莲藕产业早已形成规模,10万多亩的种植面积年产15万吨莲藕,年综合产值突破20亿元,27家市场主体带动近万农户稳定增收。当地农业部门正推进原产地保护、标准化种植、品牌提升等行动,目标打造百亿级莲藕产业集群,让一根小小的莲藕,真正成为带动村民增收的“富民链”。
 ![]()
高建民这样的挖藕人,用汗水在冰水中刨出安稳生计。蔡甸莲藕产业的崛起,既让劳动者劳有所得,更通过品种改良、规模扩张、渠道拓展,让传统农业走出了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给更多乡村特色产业提供了可借鉴的方向。
 ![]()
这篇原创文章聚焦挖藕人的生计与产业发展,信息实用又有温度。需要我帮你提炼文中的核心增收数据,整理成一份简洁的产业收益清单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