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环境网)
转自:中国环境网
近日,辽宁省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培训会议在铁岭市昌图县召开。会议采用“政策解读+执法经验分享+现场观摩”模式,为全省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注入强劲动能,助力构建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新格局。
会议结合全省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的阶段性成效与现存短板,强调各地要切实增强责任感与紧迫感,聚焦规模以下养殖粪污贮存设施建设、养殖场备案与台账管理、粪肥还田及整县推进项目验收等重点任务,同时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屠宰管理等工作,全力推进畜牧业绿色发展,为辽宁全面振兴提供保障。
会议邀请国家相关专家围绕《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等核心法规及配套政策体系,明确种养循环的总目标、四大基本原则,以及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的实现路径等粪污资源化利用重点工作进行解读。专家针对基层实践中的政策落地难点,聚焦完善制度体系、巩固提升设施装备、畅通粪肥还田利用渠道、强化部门协同推进四大方向,提出了落实法律刚性要求、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支持、加强政策协同联动、深化多部门协作配合等一系列具体举措,为各地精准施策提供了全面、专业的指导。
辽宁省生态环境厅相关工作人员结合畜禽养殖领域生态环境执法实践,分享了监管工作的重点与难点。详细介绍了畜禽养殖生态环境监管的行业特点,通过典型案例剖析,传授了规范执法流程、精准排查隐患、科学处置问题的实践经验,为参会人员提升依法监管能力、引导养殖户规范养殖行为提供有力参考。
现场观摩环节中,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多个特色粪污处理示范点展现的创新模式让参会人员深受启发。在亮中桥镇永丰村,粪污集中堆沤点的规范化运行场景引人注目:当地养殖户按照统一标准定期将粪污运送至集中处理点,经科学配比、高温堆沤发酵后,转化为优质有机肥直接供给周边农田。整齐堆放的发酵原料、运转有序的处理设备,直观呈现了“小堆沤点”在破解散户粪污处理难题、实现“变废为宝”,既有效解决了养殖污染问题,又为种植产业提供了绿色养分支撑。
![]()
随后,参会人员前往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大兴镇卡楼村,实地了解卡楼村村屯集中堆沤点的“属地化管理模式”。该村通过“村集体主导+农户参与”方式,明确收集、堆沤、利用各环节责任,让粪污治理从“要我做”变为“我要做”,目前全村粪污收集率达95%以上,村容村貌与农田肥力实现“双提升”。在老城镇胜利村,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研发的“液体厌氧发酵囊”成为观摩焦点。参会人员观摩了发酵囊的运行全流程。畜禽粪污通过密闭管道输送至发酵囊内,经厌氧发酵技术处理后,产生的沼气可满足村民日常炊事需求,发酵后的沼液则作为优质液体肥料,通过田间滴灌系统精准施用至农作物根部,构建起 “粪污—沼气—肥料” 的闭环循环利用模式。
![]()
参会者表示,此次培训内容丰富、指导性强,将认真学习借鉴先进经验,结合本地实际优化工作举措,全力推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再上新台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