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中国移动安徽公司(以下简称“安徽移动”)5G与物联网技术的描绘下,丰收不再仅仅是汗水的凝结,更是数据的奔流与智能的交响。
在芜湖无为市的泉塘镇,澳龙养殖户迎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轻松”丰收季。池塘边不见往日凭经验、靠感觉的忙碌身影,取而代之的是养殖户手机屏幕上跳动的实时数据——溶解氧、pH值、温度一览无余。这是安徽移动为当地量身定制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布设在水下的物联网传感器,如同为澳龙安上了“数字感官”,一旦溶氧量低于临界值,系统便能自动启动增氧设备,将风险化解于无形。这一变革,让澳龙存活率提升20%以上,养殖周期缩短15天。
但这仅仅是开始。针对占养殖成本六成以上的“饲料大头”,智能投喂系统粉墨登场。它融合虾苗生长阶段、水质参数与历史数据,通过算法精准计算最佳投喂方案,再借助水下摄像头观察虾群状态动态调整。“饲料利用率提高了30%,每亩成本降了约800元,虾的规格更均匀,卖价还高了10%!”合作社负责人万毅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从“感觉”投喂到“算法”投喂,安徽移动用技术精准命中了养殖户增收的“靶心”。
同样告别“看天吃饭”的,还有滁州凯盛浩丰产业园的玻璃温室。在这里,每一株番茄都拥有一份专属的“数字档案”。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等数据在5G网络下实时传输、自动调配。尽管已是秋季,这里依然能每天稳定采收8到10吨高品质番茄。
在亳州利辛县,智慧农田项目部署的六大子系统,真正让农田监测走向“标准化、网络化、可视化、模型化、智能化”,依托实时回传数据与历史大数据,系统能够自动进行分析比对和模型运算,实现对苗情、墒情、病虫情、灾情等的智能监测与预警,从此告别“看上天,凭经验”,走向“靠科学,靠数据”。在阜阳,育苗场通过“专线+企宽+千里眼”模式,实现了管理效率与育苗成活率的双提升。“数字化升级后,我们的管理效率至少提升了40%,育苗成活率也从原来的85%提高到95%以上。”育苗场负责人难掩喜悦,数字化转型不仅降低了人工成本,还提升了种苗品质,让育苗场的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
安徽移动正以科技为笔,以数据为墨,在江淮大地的沃野田畴间,奋力书写着从“靠天吃饭”到“靠数据丰收”的崭新篇章。(安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