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特朗普上个任期,欧洲就闹了一场“5G风波”,在美国的鼓动之下拆换中国通讯设备。不过当时因为特朗普竞选下台,很多国家并没有真正完成这一基建设备的更换,包括德国在内也因为“庞大开支”而被搁置。拜登任期的四年时间里,美国对此“催”的也并不紧,除了英国之外欧洲大多数国家的通信设备仍然维持现状。但这次特朗普上台之后,欧洲国家被曝又“不得不”考虑更换中国设备,这背后自然是离不开美国的施压。
![]()
31日欧洲媒体报道,德国政府正考虑动用公共资金,计划投入超20亿欧元推动国内电信运营商替换华为、中兴等中国企业的通信设备。这一举措不仅意味着德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将承担高昂成本,也代表德国和中国“通讯切割”的开始。德国现在的财政其实并不富裕,前段时间才刚刚举债,包括对能源产业的补贴,现在还要再花20亿欧元,对于他们来说显然是很大的亏本生意。
![]()
之前华为设备凭借性价比优势长期占据德国近六成市场份额,沃达丰等运营商近期仍在签署新采购合同以维持网络稳定。行业分析早已指出,替换中企设备将面临三重冲击:经济层面,运营商需承担设备购置与网络改造的双重成本,最终可能转嫁为消费者资费上涨;技术层面,不同厂商部件的整合难度大,将延缓5G服务推广进度;供应链层面,爱立信、诺基亚等替代厂商短期内难以满足产能需求。这也是德国政府不得不考虑动用基础设施专项资金补贴运营商的核心原因。
![]()
2025年前8个月数据显示,中国已重新超越美国成为德国最大贸易伙伴,双边进出口总额达1634亿欧元。德国制造业、汽车等支柱产业高度依赖中国市场,经济学家警告,若引发贸易反制,德国相关损失可能超过200亿欧元。默茨政府一面高喊"技术主权",宣称"不能让中美单独决定科技未来",一面却在通信领域采取成本高昂的"去中国化"动作,这种战略自相矛盾已引发国内广泛质疑。,这场所谓的"安全行动"本质是地缘政治对技术合作的扭曲。德国《世界报》等媒体指出,默茨政府内部对华政策已出现明显分裂,社民党议员批评此类举措"发出不良信号",企业界更是对政策破坏性深感忧虑。
![]()
连德国媒体自己也说,默茨已经站在了“十字路口”,他的一举一动的选择具有风向标意义。若20亿欧元"换机计划"最终落地,不仅将拖累德国本就落后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更可能开启"政治优先于技术"的恶劣先例。当默茨政府试图在中美之间寻求平衡时,或许更应铭记:真正的技术主权源于开放创新而非阵营对抗,将公共资金投入到无意义的"拆旧建新"中,终究难以实现其追求的战略自主目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