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人民铁道网-人民铁道报
黄金大通道效应凸显,双向高效流通格局形成
中老铁路货运量突破7000万吨
本报昆明10月31日电 (郭薇娜 张伟明 刘子健)10月29日,一列满载货物的中老铁路“澜湄快线”国际货物列车从云南昆明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缓缓驶出,前往老挝万象。在这条黄金大通道上,老挝、泰国的天然橡胶、热带水果和中国制造的新能源汽车、机电产品等货物,每日都上演着“双向奔赴”的热闹场景。截至10月28日,中老铁路开通运营以来货物运输量突破7000万吨,全线累计开行货物列车6.3万列。
今年以来,中老铁路累计运输货物1988万吨、同比增长25%,其中发送跨境货物447万吨、同比增长12.7%。出口货物增长40万吨,增幅较大的货物主要是蔬菜、化肥、钢铁等。进口货物增幅较大的主要是水果及食品类货物。中老铁路开通运营以来,形成了“中国制造南下、东南亚特产北上”的双向高效流通格局。
产品日益丰富,拓展物流版图。近年来,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瞄准市场需求,开行中老铁路“澜湄快线”国际货物列车,创新推出“澜湄快线+中欧班列”“沪滇·澜湄线”“京滇·澜湄线”等国际货运班列产品,推动跨区域产业链对接。截至目前,中老铁路累计开行“澜湄快线”国际货物列车2560列,运输进出口货物超100万吨。
运输装备升级,提升物流品质。铁路部门大力升级冷藏集装箱设备,为蔬菜、水果等易腐货物提供稳定保鲜环境,有效降低了货物损耗。
提升通关效率,加速货物流转。铁路部门会同海关等部门,以磨憨铁路口岸为试点,全力打造数字化货场,提升场站作业效率和运营管理智能化水平;在磨憨铁路口岸,创新采用“铁路快通”“提前申报”等模式,配合使用辐射探测门等智能设施,大幅提升跨境通关效率。
降低物流成本,促进经济发展。中老铁路开通运营以来,铁路运输逐步成为沿线货物的主要运输方式。物流成本的大幅降低,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活力,有力促进了国际经贸往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