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和伟捐赠1200万元片酬查无此事。演员和英雄究竟谁成就了谁?
于和伟在《沉默的荣耀》中饰演了英雄吴石,简直把吴石演活了。
于和伟在电视剧《沉默的荣耀》中饰演的吴石,是根据真实历史人物吴石将军改编的角色。
吴石是真实的历史人物,也是隐蔽战线的英雄。吴石是国民党国防部参谋次长,实际为中共地下工作者,代号“密使一号”。1949年解放军围攻福州时,他原计划协助国民党318师阵前起义,后因总攻提前需紧急部署,又接老蒋任命赴台任国防部参谋次长,于是毅然携家人赴台继续潜伏。
在台期间,吴石加入“东海情报小组”,利用职务之便获取了大量重要情报。因叛徒蔡孝乾被捕叛变,吴石的身份暴露,最终不幸被捕。在狱中,他遭受各种酷刑,一只眼睛失明,但始终坚贞不屈。1950年6月10日,吴石被台当局押赴刑场,他从容自若,留下了“五十七年一梦中,声名志业总成空。凭将一掬丹心在,泉下差堪对我翁”的诗作,为革命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
于和伟通过深入研究角色、打磨细节、精准把控情绪等方式,成功塑造了吴石这一人物形象。于和伟的成功,主要归功于以下五点——
一是深入研究角色原型。于和伟接到剧本后,用三个月时间钻进图书馆与档案馆,研读吴石的军事手稿、书信、回忆录以及当年国民党报纸的报道等,全面了解吴石的生平经历、思维方式与情感模式,为塑造角色奠定坚实基础。
二是打磨外在细节。为贴近吴石的气质,他每天练习两小时毛笔字,模仿其微侧身子、刚劲有力的书写习惯。同时,找福建籍朋友录音,反复揣摩吴石平缓中带着乡音的语调,连句末停顿都仔细斟酌。
三是设计动作细节。于和伟通过设计一系列细腻的动作来展现吴石的性格和身份特点。例如,传递情报时将密语藏在袖口,以“摩挲袖口”为暗号,手指的细微动作体现了吴石的谨慎;用数学题传信时,眼神紧盯对方确认看懂才缓缓点头,把“双面人”的警觉刻画得入木三分。
四是克制表达情绪。于和伟在表演中善于运用克制的方式表达情绪,让观众感受到“无声胜有声”的力量。如得知同志牺牲时,他通过微颤的眼睑与紧抿的嘴角,将震惊、悲痛与克制的情绪层层递进;在刑场赴死场景中,他以稳健的步伐和“密使一号”胸牌的特写,传递出超越台词的情感力量。
五是展现人物多面性。于和伟不仅展现了吴石作为英雄的坚定信仰和勇敢无畏,还诠释出他作为普通人的一面。他会因熬夜咳嗽,会对着女儿照片发呆,吃饭时通过咀嚼节奏和眼神躲闪表现潜伏者的心理压力,面对妻子摸他发顶时,肩线骤然塌陷,呈现出在家庭中柔软的一面,使吴石的形象更加立体饱满。
于和伟演活了吴石,随之而来的就是于和伟捐赠了1200万元的片酬。
连日来,热播剧《沉默的荣耀》主演于和伟将1200万元片酬全部捐赠给吴石烈士纪念馆的消息爆红网络。而10月30日,新闻记者联系吴石出生地福州及墓地所在地北京多部门求证,工作人员均表示未听说此事。
于和伟捐赠1200万元片酬查无此事。那么,这样的消息究竟是谁造出来的?演员和英雄究竟是谁成就了谁?
不错,如果不是《沉默的荣耀》,我们还真的暂时不了解吴石这个默默的英雄。但是,是英雄,永远不会被埋没,迟早有光耀人间的那一天。
不错,如果不是于和伟饰演吴石,我们还真的不清楚吴石英雄的所作所为。但是,于和伟可以饰演吴石,张和伟也可以饰演吴石。英雄常在,而演员是会变动的。
当然,我们不能怀疑“于和伟捐赠1200万元片酬”是他自己造出来的;然而,越是这样越要塑造好演员。切记,捧杀,只会是捧得越高杀伤力就越大。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