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江苏现代能源微网)
导 读
在全球“双碳”目标背景下,建筑行业作为碳排放“大户”,如何实现绿色低碳转型成为关键课题。建筑立面的设计,尤其是光伏与绿化技术的结合,被认为是实现建筑碳中和的有效路径之一。然而,过去的研究大多只关注光伏或绿化的单一应用,缺乏对两者协同设计与多目标优化的系统探索。
最近,一项围绕“建筑光伏绿化一体化立面设计”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该研究首次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多目标优化设计方法,并在深圳深汕中学的实践中验证其可行性,实现了降低全生命周期碳排放13%、降低成本23% 的双重目标,同时保障了室内光环境的舒适度。以下为研究要点:
引言 :建筑碳中和需在设计中综合权衡减碳、经济与舒适性能。现有研究多聚焦单一技术维度,缺乏对光伏与绿化复合立面的多目标优化。本研究旨在提出光伏绿化一体化立面多目标优化方法,实现减碳、成本与舒适性能的协同提升。
1、建筑光伏绿化立面协同减碳作用机理
1.1光伏立面减碳机理
通过可再生能源生产降低运行碳排放,但受材料、安装方式及光热环境影响,需综合评估全生命周期碳排放与经济性。
1.2 绿化立面减碳机理
通过植物碳汇与隔热作用间接减碳,但其构造形式与植物类型影响建造阶段碳排放与成本。
1.3 协同减碳机理
光伏与绿化在立面空间中存在竞争关系,需根据局部光照条件与成本效益优化配置,实现减碳与经济效益平衡。
![]()
2 建筑光伏绿化立面多目标优化设计方法
方法包含三部分:
设计方案原型:基于市场调研,选取遮阳光伏与牵引式垂直绿化作为设计原型,参数化控制窗墙比、遮阳形态与布置层数。
目标计算模型:评估全生命周期碳排放(FLCCE)、全生命周期成本(FLCC)和有效日光照度(UDI),构建多维性能指标。多目标决策:采用NSGA-2算法优化设计
![]()
参数:筛选满足经济、舒适与减碳目标的非支配解。
3 深汕中学设计实践
3.1 设计参量选取
以南立面遮阳光伏和东西立面垂直绿化为重点,优化窗墙比、遮阳长度与角度等参数。
![]()
![]()
3.2 性能计算
通过能耗与光环境模拟,计算基准与优化方案的FLCCE、FLCC与UDI。
3.3 多目标优化结果
优化后非支配解中:
减碳最优解:FLCCE降低15.5%,但成本增加7.8%;
经济最优解:FLCC降低7.3%,FLCCE降低11.4%;
平衡解:FLCCE与FLCC分别降低13.0%与23.1%,且UDI达标。
普适策略:光伏自上而下布置以最大化发电,绿化自下而上布置以优化养护成本与环境舒适性。
该研究不仅提供了一套科学可信的光伏绿化立面设计方法,也为建筑设计师、开发商与政策制定者提供了可落地的技术路径。在“双碳”目标驱动下,建筑不再只是能耗者,更可以成为能源生产者与碳汇载体。
未来,我们有理由期待更多“会发电、会呼吸”的建筑立面,在城市中悄然推动一场绿色革命。
来源:BIPV在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