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其实,人一心急,那么不管做什么事,都容易变形。
因为这个时候,我们也容易变得焦虑。
而焦虑就像心里的一把火,越主动扇风,则烧得越旺。
到头来,甚至还很有可能活生生把自己的人生活活烤焦。
不如及时把脚步放慢,让心之火势变小,那么日子最终自然就会好起来。
身体慢下来
人在焦虑的时候,就像上了发条的陀螺,很难停不下来。
这时候,越急着找答案,就越找不到。
而且你不管想什么,说什么,做什么,都容易出错。
甚至自己会整个人变得越来越颓废,越来越不开心。
实际上,让自己的身体先慢下来,心也就慢慢静下来了。
宋代大文豪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一时之间,难以适应。
初到时,他也曾焦虑彷徨,夜不能寐。
但后来,他每天固定时间去城南的安国寺静坐几时。
在袅袅香雾和潺潺泉声中,他的内心渐渐平静下来,还写下了“此心安处是吾乡”的豁达。
《大学》开篇即如此言语:“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
身体慢下来,呼吸才能深长。
呼吸和缓了,那么内心就静了。
最终心静了,心顺了,那紧绷的神经自然也就松弛了。
心智慢下来
其实,现代人总在那里追赶,追进度,追业绩,追别人的认可。
以至于自己的大脑太容易被各种信息塞满,像一间堆满杂物的房间,找不到立足之地。
最终,越来越急促地想要达成目标,却发现什么目标也没达成。
司马光写《资治通鉴》的过程里,整整用了十九年。
但他从头到尾并不因卷帙浩繁而焦虑赶工,而是稳得住节奏,每日仅定稿数行。
于是,在书成之日,残稿堆满了两间屋,他却心境澄明。
他知道,真正的智慧,需要时间沉淀。
心智慢得下来,那么生活才能给到自己好运。
实际上,当一个人的人心能静下来,那么再繁琐的事,也能靠自己稳住节奏。
心理学家卡尔·荣格说:“匆忙不是天性,是后天习得的坏习惯。”
不管做什么事,都给大脑一点留白的时间。
然后,焦虑也就少了,甚至我们对相关的思考像泡茶一样,需要适当的水温和足够的时间,才能溢出香气。
行动慢下来
人在焦虑的时候,是很容易让人想同时做很多事的。
但是,越是这样,那么结果往往一事无成。
聪明人,都会主动先把任务拆解,一次只做一件事,反而走得更稳。
唐代名臣裴度任宰相时,遭遇藩镇叛乱,军情紧急。
他却在官邸大兴土木,修建庭院。
幕僚不解,他说:“我并非真有闲情逸致,只是借此告诉前线将士,中枢稳如泰山。”
他的“慢”,既稳住了军心,也稳住了大局。
《道德经》z有言:“少则得,多则惑。”
减少目标,放慢节奏,当你不再贪多求快,反而能稳稳地接住每一个当下。
说到底,慢是一种沉淀,一种信任,一种技巧。
而恰恰那样做,能快速消除焦虑。
就好像人在信任自己的时候,即使走得慢,也能到达终点。
生活即使有波折,但凡能慢下来的人,也自有其节奏地把当下过好。
最终,当你学会让身心同步慢下来,焦虑便如晨雾,在阳光下自然消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