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许云辉
“张先生,孔子仙逝距今已千余载,其精神何在?”
“禀殿下,‘圣人与天地始终,无往不在。’殿下若能施行圣人之道,便是孔子精神再现。”
“世人皆言,辽国因痴迷佛教而灭国,金国因崇信儒教而亡国。张先生以为如何?”
“陛下,辽灭一事臣未知其详,金亡过程则亲历亲睹。金国宰臣中儒臣只有一二人,仅占宰臣总数的三十分之一,且不得参与军国大事。其它宰臣均为世袭武将,掌控着朝廷话语权。因此,金国灭亡,与儒臣何干?”
亲王忽必烈与张德辉这番讨论治国之策的问答意义深远:张德辉有理有据粉碎“金以儒亡”谬论,使忽必烈的心理天平砝码渐离“继承祖法”而向“尊奉汉法”急剧倾斜。
身居漠北的忽必烈少年时便深受汉文化影响,“好访问前代帝王事迹。”对唐太宗“为秦王时,广延四方文学之士,讲论治道”极为仰慕,亦步亦趋加以模仿。他千方百计“招集天下英俊,访问治道”,将“亡金诸儒学士,及一时豪杰知经术者”悉数收罗帐下。因此,忽必烈府中名家大儒群贤毕至:赵璧为他翻译讲解《大学衍义》,前金朝状元王鹗为他诠释儒家经典著作“及齐家治国之道,古今事物之变”,窦默为他解释三纲五常及“诚意正心”之说,“博学多材艺”的海云禅师应聘为顾问,“论天下事如指诸掌”的刘秉忠陪伴左右。
张德辉的到来恰似如虎添翼,他不仅为忽必烈描绘出尊尚汉法治国理政的美好蓝图,更不辞辛劳为他将元好问为首的中原二十余名饱学之士招至麾下。以张德辉为代表的汉儒们潜移默化影响着忽必烈,使他彻底下定一旦登顶汗位,必将以汉法治汉地的决心。
![]()
(一)汉化推手
张德辉“天资刚直,博学有经济才”,以侦破一起冤案而闻名遐迩:有个算命先生被杀,凶手仓皇逃窜。官府穷追不舍,抓捕一名藏匿妇女的僧人,僧人在严刑拷打下屈打成招。张德辉参与审讯,“疑其冤”,主动申请承办此案,很快抓获真凶。
张德辉被史天泽聘为属官,随军南下伐宋。他为主帅出谋划策,劝阻史天泽诛杀逃兵,单枪匹马劝降民间自发武装,成为史天泽左膀右臂,被史天泽推荐给亲王忽必烈。从此,张德辉如同磁石一般,吸引着忽必烈如饥似渴学习中原文化。
王鹗在忽必烈支持下,悬挂孔子像举行释奠礼(中原学校祭祀孔子之礼,释奠均为呈献之意,指祭典中奉献音乐与舞蹈、呈献酒肉等祭品)。忽必烈满怀崇敬之心,召集张德辉等心腹分享祭品后,好奇询问:“汉人为何对孔子行释奠礼?”
张德辉答:“‘孔子为万代王者师!’中原历代君王无不尊奉,将孔庙修建得庄严肃穆并按时祭奠。其实,君王是否尊敬孔子,对圣人而言无所损益。但是,从中完全可以看出君王是否具备‘崇儒重道’之心!”
忽必烈为表示自己具备此心,指示下属:“从今以后,‘此礼勿废!’”继而,他若有所思问道:“统兵与治民,哪个危害更大?”
张德辉道:“统兵者若‘军无纪律,纵使残暴’,危害非轻;但是,治民者若对百姓横征暴敛,则是毒害天下,使百姓陷入水深火热中,危害更大!”
忽必烈沉思半晌才开口:“那该怎么办?”
张德辉胸有成竹:“如果当今圣上令皇族中的贤者分别执掌兵权和主管民政,‘则天下均受赐矣!’”
忽必烈点头称是。
张德辉告假回家前,再次举荐一批贤才入朝。辞别元定宗时,奏请皇帝将“敦孝友,择人才,察下情,贵兼听,亲君子,信赏罚,节财用”作为当务之急。与忽必烈告辞时,忽必烈“以字呼之,赐坐。”
休假结束,张德辉奉旨教导蒙古贵族子弟。张德辉与元好问为推动忽必烈汉化进度,尊其为“儒教大宗师”,忽必烈正中下怀,“悦而受之。”张德辉趁热打铁请求:“中原历代君王均有免除儒户兵赋义务旨意,恳请殿下‘令有司遵行。’”忽必烈言听计从,奏请元定宗施行。
![]()
(二)宣抚河东
忽必烈建元称帝后,张德辉被任命为河东南北路宣抚使。他下车伊始,“击豪强,黜赃吏,均赋役”,被当地百姓“戴之若神明。”他因河东连年歉收,请示朝廷批准,开放战备粮库常平仓向灾民贷粮,并根据灾民受灾程度减免秋税;河东地区因“赋役不均”,官吏狼狈为奸,赋税“一征十年。”百姓“不胜其困苦”,背井离乡流亡。张德辉核实户口,平均赋税,钱粮出纳依法依规,使河东面貌焕然一新,“数十年之弊一旦革去。”
一群七八十岁的老者“不远数千里来见”,当面称颂:“六十年不复见此太平官府矣!”一些贫弱百姓因战乱而依托豪强寻求庇护,或者受雇于豪强,逐渐沦为豪强的家奴。张德辉将他们解救出来,“悉还为良民。”
张德辉凭借优异政绩在朝廷考核中名列十路之首,受到元世祖亲切接见和慰劳。他奉诏上疏,列举四条当务之急,受到元世祖嘉奖并采纳。
![]()
(三)宣慰东平
张德辉转任东平路宣慰使后,发现此地赋税繁重,案件频发,远超河东数倍。如遇赃官,更是敲骨吸髓敲诈百姓。张德辉刚奏请朝廷免除百姓二十万斛粮食,又硬刚当地长官,使他征收茧丝税的建议胎死腹中。他听说马寡妇被逼得走投无路至欲卖女交赋税地步,毅然拿出俸禄代其缴纳,且从此免除其赋税。
张德辉升任中书省参议后,奉诏调查边将冒领军士粮饷和挥霍军费之事。他建议朝廷改变部署,罢免养尊处优的贵族子弟将校,选拔“武毅才略者任之”,同时委任军中监察官。
元世祖“有旨命(张)德辉议御史台条例”,张德辉启奏:“‘御史,执法官。’如今法令不明确,御史依据什么执法?‘此事行之不易,陛下宜慎思之!”
元世祖考虑成熟后,鼓励张德辉尽力施行。张德辉提醒元世祖,这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之事:“陛下如定要施行,臣恳请设立宗正府以纠正皇族的违法行为,外戚可以受到纠察弹劾,女眷不准奏事。否则,各部门负责人必须被追究查办!”
元世祖沉吟良久:“这事慢慢办吧!”
张德辉心灰意冷,以年迈体衰请求退休。元世祖令他举荐监察官人选,张德辉一口气推举二十人,其后退隐林泉,不问世事,“卒年八十。”
张德辉是忽必烈推行汉法的重要推手,他“省台肇建(始创中央政府)、进用儒学,开太平之基”的功劳,举世公认。他将“实惠及民”视为人生理想,在各个岗位上不遗余力地“扶善良、疾奸恶、革弊政、美风化”,由此深受忽必烈信任。忽必烈建元后,所有军国大事都在征求张德辉意见之后,才决定施行。这份荣誉,在蒙古族执政的元廷,尤其显得难能可贵。
中国古代异族入侵中原,迟早必定汉化。一因中原农耕文明相较游牧民族先进性显而易见。二来中原王朝以儒家思想维系的政治制度较之入侵民族的各类政治制度先进性一目了然。三是中原文明高度发达,与异族文化相比更有丰富底蕴。而中华文明特有的兼收并蓄的强大包容性,最终必定会将入侵异族汉化为中华民族的一员。因此,张德辉等元廷汉官,堪称民族融合的先行者!
![]()
作者简介:许云辉,男,1984年7月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中文系,且于同月入职杏坛,2022年10月退休。曾出版专著两部,在省级以上文学刊物发表文章百万余字。
致作者:《写乎》致力于文化与历史的传播,仅仅根据作者意愿开通赞赏,赞赏所得全部归作者。
投稿邮箱:499020910@qq. om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