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乌克兰安全局主导研发的Sea Baby海上无人机,正以颠覆性姿态改写现代海上战争规则。短短数年间,这款最初定位为自杀式攻击平台的装备,已进化为功能多元的海战利器,彻底扭转了黑海海域的力量平衡,让俄罗斯海军的行动半径不断收缩。
Sea Baby的作战模式突破传统海战局限,操作人员可在数千公里外的移动控制中心远程操控。每个作战小组至少由3人构成:2名负责飞行器控制、任务规划与指令接收的操作员,以及1名可兼任操作任务的驾驶员。乌克兰安全局军事反情报部门人员“斥候兵”透露,该型无人机单次行动最长可持续24小时,核心目标始终是精准完成作战任务。自冲突全面爆发以来,Sea Baby已累计击沉至少11艘俄罗斯军舰,不仅能与敌方舰艇正面交锋,更可精准打击俄军海上及沿岸军事目标。
乌克兰安全局反情报部门准将“猎人”披露了Sea Baby的强大潜力:“该平台已实现单次发射5至10枚‘冰雹’导弹的能力,目前的测试只是阶段性成果,未来还将整合反舰导弹等重型武器。这一威慑力已让俄军不敢轻易驶出新罗西斯克军港。”这座距离乌克兰海岸800公里的港口,如今成了俄黑海舰队残部的“避风港”,舰艇仅敢偶尔出海发射“口径”巡航导弹。值得注意的是,该港距曾多次遭袭的克里米亚大桥仅100公里,而Sea Baby正是打击这座关键设施的主力之一。
“我们从水下对克里米亚大桥发起过突袭。”“猎人”进一步透露,Sea Baby不仅具备攻击能力,还可搭载特种部队与水下作战装备执行渗透任务,其累计航行里程已达数千公里。作为俄罗斯境内防御等级最高的设施之一,克里米亚大桥曾是俄军重要后勤枢纽,如今因持续打击已无法正常通行,导致俄军无法通过铁路、公路向战区大规模输送装备。
为严防技术泄露,乌克兰安全局为Sea Baby设计了完善的自毁机制。“猎人”表示,即便行动出现意外,无人机也会自行销毁,至今俄军仍未能掌握其核心技术细节。不过俄方正试图仿制该型装备,且曾用仿制无人机袭击乌克兰扎托卡市并造成乌方军舰受损。正因如此,一年前乌克兰国家安全局局长马柳克提出基于Sea Baby平台研发反制武器,专门针对敌方海上无人机——即配备机枪装置、可在1公里范围内有效拦截目标的防御型平台。
Sea Baby的作战场景不断拓展,部分型号还成为全球首批海上FPV无人机载具,曾搭载FPV无人机袭击克里米亚卡恰市机场,其中一架参与行动的无人机现已被收藏于基辅二战博物馆。而通过UNITED24平台众筹资金打造的升级版Sea Baby,性能更是大幅提升:航程突破1500公里,有效载荷达2000公斤,同时配备增强型发动机与先进导航系统。
“即便在遭遇攻击机投掷集束炸弹、机身被炸得像‘漏勺’的情况下,我们的无人机依然能成功返航。”“猎人”用实战案例印证了其可靠性。对于未来发展,乌克兰安全局计划为Sea Baby整合导弹系统,实现远程精确打击能力。“俄军清楚我们的发展方向,因此我们的每一步行动与决策都将保持创新,绝不重复已有战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