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声明: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各位看官老爷,麻烦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精彩内容不错过,方便随时查看。
«——【·前言·】——»
山西有个叫赵树海的老爷子,年过六十了,一点没像退休老人那样在家养花遛鸟享清福。
退休前他在供电公司上班,退休后反而更忙了,满脑子都是搞发明。
而他最拿得出手的一个发明,叫“树葆”,专门帮缺水、沙漠地区种树,连全世界都头疼的难题,都让他给搞定了。
![]()
1975年,刚二十出头的他跟着“知青上山下乡”的队伍,扎进了一座小村庄。
在村里待的三年,他跟着老乡们一起下地种庄稼、上山护树苗,不光摸清了农村的真实情况,还养成了爱琢磨问题的习惯。
![]()
那三年里,农村的穷日子、地里庄稼因为缺水蔫头耷脑的模样、山上树苗栽下去没几天就枯死的场景,都深深印在了他心里。
有时候他蹲在田埂上,看着裂开缝的土地,就忍不住琢磨:“要是能有个法子,让这些植物不缺水分,该多好啊。”
![]()
这个念头一搁就是好多年,直到后来有次出差,路上的一个现象又把他的心思勾了起来。
那天他坐车路过一座山,特意让司机停了车,因为他发现山的两面差别很大。
阴面的树长得密不透风,连阳光都透不进来,阳面却稀稀拉拉没几棵活的,光秃秃的土看着就干。
![]()
他蹲在地上仔细看,发现阴面大树根下还堆着没化干净的雪,阳面的土早就干透了,连点潮气都没有。
其实原因很简单:阴面晒不到太阳,温度上不去,自然散得慢,阳面呢,太阳直射着烤,温度升得快,水分一下子就蒸发走了。
![]()
他一拍大腿,心里冒出个模糊的想法:“要是能给阳面的树存住水,让水慢慢用,不就能让树活下来了?”
从那以后,赵树海就跟这个想法较上了劲,一门心思造个能存水、还能慢慢给植物供水的东西。
可难题也跟着来了:干旱地区本来就少雨,怎么才能把有限的雨雪水都接住、用好呢?
![]()
有天吃饭,他盯着碗里冒出来的热气发愣,水蒸发的时候,周围的碗壁会变湿,那让存起来的水慢慢蒸发到土里,不就正好给树补水吗?
有了方向,赵树海就一头扎进了试验里,他先从最基础的做起,天天守着装水的瓶子,记着水多久能蒸发完,不同温度下蒸发速度有啥不一样。
![]()
然后根据这些数据,一遍遍改“树葆”的样子,图纸画了一张又一张,做坏的样品堆了小半间屋,终于做出了第一个能正经用的“树葆”。
但他没着急推广,觉得得先在不同地方试,看看到底好不好使。
![]()
一开始,他把“树葆”装在山丘地带,看着树苗成活率比以前高了不少,心里稍微有了底。
之后他又拉着附近村子一起干,在矿山修复的地块儿里,给那些耐得住旱、扛得住贫瘠的作物,一个个都装上了 “树葆”,还特意搞了个试验。
![]()
这个试验就是全程不用人工浇水,全靠“树葆”存水,看看植物能不能活,结果没想到,那些作物不仅活了,长得还挺精神。
最考验“树葆”的,是新疆戈壁滩的试验,赵树海记得特别清楚,那戈壁滩以前想种树非常难。
别人得挖一米宽、一米深的坑,还得铺滴灌带,可树还是活不了,要么枯叶子,要么直接倒了。
![]()
他们带着“树葆”去,找了个空地装上,种了棵小树就走了。
三个月后再去看,周围的树要么早就枯成了柴火,要么歪歪扭扭快倒了,就他们这棵装了“树葆”的,叶子还绿油油的,风一吹还晃呢!
![]()
这下,赵树海彻底有底气了:“这东西是真能在最干旱的地方派上用场!”
«——【·小小“树葆”·】——»
这 “树葆” 核心零件主要有五种:存水的蓄水桶、减少水分蒸发的蒸发罩、方便加水的漏斗、过滤杂质的过滤网,以及防止水流反向的逆止阀。
![]()
用的时候把它埋在树旁边,下雨下雪的时候,水顺着漏斗流进桶里,树叶、泥沙这些杂质被过滤网拦住,不会堵桶。
等天旱了,桶里的水就慢慢蒸发,一点点渗到周围的土壤里,保持土壤是湿润的。
一个“树葆”能装两升水,这些水够蒸发四个月,期间完全不用人浇水,省了很多事。
![]()
别小看这个小小的“树葆”,它解决的可是世界性的难题。
以前在干旱、沙漠地区种树,不光得靠人工天天浇水,还只能在春秋两季种,稍微晚几天或者早几天,树苗就活不了。
![]()
现在有了“树葆”,不用浇水,挖个坑埋进去就行,施工简单得很,而且一年四季都能种树,成活率还高,成本也特别低。
不管是荒山上种树、沙漠里治沙,还是矿山修复、果园里种果树,甚至大棚里种蔬菜、水果,用“树葆”都有好效果。
![]()
更重要的是,它还能改善生态环境,少抽点地下水,少花点钱搞水利工程,连化肥都能少用点,老乡们的收入也能跟着涨。
现在这 “树葆” 的专利可不只在国内有效,主流国家和地区基本都覆盖了,算下来一共有72个国家,影响力还挺广。
![]()
不少外国也开始用了,澳大利亚、非洲的一些国家都从咱们这儿进口“树葆”,以后还能帮更多干旱地区的人解决种树难题,让全世界都能受益。
赵树海这辈子,从下乡知青到供电公司退休,心里就没放下过农民的难处。
他不是什么名牌大学毕业的大专家,也不是专门搞科研的研究员,就是个普通的老百姓。
![]()
却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把年轻时的一个想法,一点点变成了能解决大问题的发明。
他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大家:不管多大年纪,不管以前是干啥工作的,只要愿意花时间琢磨,敢动手去试,就能干成有意义的大事。
![]()
其实咱们身边可能也有这样的人,或者咱们自己也能学赵树海,平时遇到问题别光叹气,多想想有没有解决的法子。
哪怕是平时多节约点水,或者多关注下身边的环境,都是在为好日子出力。
毕竟再难的事,只要有人肯琢磨、肯行动,总能找到解决的法子,就像赵树海和他的“树葆”一样。
参考:
黄河新闻网运城频道《发明家赵树海:让发明创造成为生活的方式》2023-11-20
盐湖融媒《盐湖榜样丨(40) 赵树海:让“树葆”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添力》2025-10-07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