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3日,山西省纪委监委一则通报震动能源系统:山西焦煤集团原党委副书记杨根贵因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取消待遇,其涉嫌犯罪问题移送检察机关。
![]()
这位曾在煤炭黄金十年执掌百亿国企的副厅级干部,最终倒在“退休不是避风港”的反腐铁律之下。通报中四大罪状——人事腐败、利益输送、违规担保、退休套利——犹如四把解剖刀,精准剖开山西能源领域“靠企吃企”的腐败病灶。
![]()
一、权力变现“四维模型”:国企高管的腐败方程式
![]()
杨根贵违纪违法行为形成系统性寻租网络,其路径可解构为四个维度:
(一)人事权私有化:编织“卖官产业链”
• 违反组织原则,长期不按规定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规避监督;
• 在职务调整中为他人谋取利益并收受财物,构建“提拔回报”闭环。据山西省国资委2024年白皮书披露:省属企业干部选拔环节违纪占比达41%,其中“一把手”干预达67%。
(二)工程领域“双轨套利”
• 利用职务便利在工程承揽、工程款结算环节谋利,形成招标结算”全链条操控;
• 违规为关联企业提供担保,将国企信用转化为私人生意筹码。某典型案例显示,某人曾为某民营煤矿设备公司担保2.3亿元贷款,该公司实际控制人为其亲属。
(三)“退休腐败”新变种
![]()
• 退休后违规接受能源企业聘任并获取报酬,穿透“三年冷冻期”监管红线;
• 某案中某人借“顾问费”“咨询费”名义持续变现影响力。此类行为在2024年山西省查处国企退休人员案件中占比达38%。
廉洁防线系统性失守
• 收受礼金,接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宴请和旅游安排;
• 其行为同时违反组织纪律、廉洁纪律、工作纪律,暴露“三纪俱破”的监管真空。
二、焦煤帝国的腐败密码:能源国企监管失灵警示
杨根贵案折射出山西能源国企三大制度漏洞:
(一)“一把手”权力黑箱化
国企党委会决策机制在杨根贵治下严重异化:
• 工程承揽绕过“三重一大”程序,直接指定承包商;
• 干部选拔采用“酝酿代替讨论”方式操控人事[注1];
• 据中央巡视组2024年对山西省属国企反馈意见,“党委会决策记录缺失”问题在焦煤集团等能源企业占比超50%。
(二)“靠煤吃煤”利益链固化
其腐败手法呈现典型能源领域特征:
• 设备采购溢价:通过指定高价煤矿设备供应商收取回扣;
• 运力审批寻租:在煤炭铁路运输计划审批中设租;
• 资源整合操控:借煤矿兼并重组之机扶持特定民企。
(三)退休监管“软着陆”失效
![]()
某人在退休后仍通过三种方式牟利:
1. 某人担任关联企业“名誉董事长”,年薪高达120万元;
2. 以“协调资源”为名帮助私企获取采矿权续期;
3. 某案中某人利用原秘书(现任某市能源局长)传递内部信息。
此类行为直接违反《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第26条退休从业限制[注2]。
三、能源反腐的“山西解法”:从个案惩处到系统治理
杨根贵案推动山西深化监督机制改革,三大举措具标杆意义:
(一)穿透式监管革命
• 账户溯源系统:建立省属企业高管及亲属金融账户跨行监测平台,2024年已预警异常交易37亿元;
• 工程链审计:对500万元以上项目实行“立项结算”区块链存证,2025年已在焦煤集团试点。
(二)退休腐败熔断机制
• 出台《山西省国企退休人员监督管理条例》,规定:
✓ 离职三年内接受原关联企业聘任需报省国资委批准;
✓ 退休人员重大事项变更强制申报;
✓ 建立“银发腐败”黑名单库[注3]。
(三)能源反腐数据战
依托山西能源大数据中心构建“反腐预警模型”:
• 实时比对企业招标价与市场均价偏离度;
• 自动标记干部亲属持股的供应商;
• 2024年该系统推送线索查实率同比提升42%。
结语:斩断“黑色黄金”上的权力藤蔓
当每一吨煤炭的运输轨迹都带着廉政编码,当每一笔工程款的流向都暴露在阳光下,“杨根贵们”的权力寻租空间终将被压缩归零。能源反腐的深层价值,在于让“黑色黄金”真正点亮万家灯火,而非滋养腐败黑洞。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