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命之恩,竟成了道德绑架?!”
黑龙江哈尔滨,女大学生小雨(化名)两年前无偿捐献骨髓,挽救了一名白血病患者的生命。当患者病情复发,竟要求已经怀孕的小雨打胎再次捐献!小雨拒绝后,患者不幸离世,其妻子竟将小雨告上法庭,索赔50万元!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一起来看看吧。
![]()
1
01案例回顾
(为保护当事人隐私,本文人物均采用化名)
事情还要从两年前说起。当时还在读大三的小雨,在学校组织的造血干细胞捐献登记活动中,毫不犹豫地留下了自己的血样。
“能救人一命,这是多大的功德啊!”小雨当时就是这么想的。
没想到,仅仅半年后,中华骨髓库就联系了她——有一名35岁的白血病患者与她配型成功,急需造血干细胞移植!
小雨瞬间激动不已:“天哪,真的能救人了!”
她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并顺利完成了捐献。患者李某(化名)移植成功,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李某的妻子王女士当时激动得热泪盈眶,握着小雨的手说:“您就是我们家的救命恩人!这辈子都不会忘记您的恩情!”
谁能想到,两年后的今天,这句话竟成了最大的讽刺!
今年3月,小雨接到了一个陌生电话,是王女士打来的。
“小雨,我丈夫的病又复发了,医生说只有你再次捐献,他才有希望活下去!”王女士在电话里哭得撕心裂肺。
小雨顿时感觉脑子有点转不过来:“什么?还要我再捐献?”
“是的,医生说只有原供者的造血干细胞才最匹配,拜托您了,救救我丈夫吧!”
小雨二话不说答应了。可当她到医院检查时,医生却告诉她一个晴天霹雳的消息——
“小雨同学,您怀孕了,现在不能进行捐献。”
小雨瞬间愣住了,她和男友刚确定关系不久,正准备毕业后结婚,这个孩子来得正是时候。
可王女士听到这个消息后,竟然提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震惊的要求——
“小雨,求求您把孩子打掉吧!我丈夫等不了了!”
小雨当即就懵了:“您说什么?让我打胎?!”
“我知道这很过分,但我丈夫真的撑不了多久了!您还年轻,以后还能再要孩子,可我丈夫没了就真的没了!”王女士跪在地上苦苦哀求。
小雨看着眼前这个绝望的女人,心情五味杂陈。她理解对方的痛苦,可让她打掉自己的孩子,这怎么能接受?
“对不起,我不能这样做。”小雨含着眼泪拒绝了。
王女士瞬间变了脸色:“您这是见死不救!当初说好要救我丈夫的!”
“我已经救过一次了,我也想救他,可我不能为了救他就牺牲我的孩子!”小雨据理力争。
这件事一出,网友炸了:
“道德绑架过分了!救命之恩不是卖身契!”
“女孩已经仁至义尽了,凭什么要她打胎?!”
“生命珍贵,但不能用一条生命换另一条生命!”
遗憾的是,三个月后,李某还是因病情恶化离世了。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王女士竟然将小雨告上了法庭,理由是“违约不履行救助义务”,要求赔偿医疗费、精神损失费等共计50万元!
那么,从法律的角度如何看待此案呢?
2
02案例分析
本案核心争议: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是否有义务多次捐献?拒绝捐献是否构成违约?
根据《民法典》规定:“民事主体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
律师这么看:
造血干细胞捐献属于无偿救助行为,不存在法律上的强制义务。小雨第一次捐献是出于善意,这种善意行为不能成为后续强制捐献的法律依据。
身体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根据《民法典》规定,自然人享有身体权,不容侵犯。任何人都无权要求他人以牺牲身体健康为代价来救助他人,更不用说要求孕妇打胎。
怀孕期间进行造血干细胞捐献存在医学风险。医学专家明确表示,孕期进行此类医疗操作可能对母体和胎儿造成不可预知的伤害,这是医学伦理和法律都不允许的。
不存在所谓的“救助合同”。造血干细胞捐献是通过正规医疗机构和中华骨髓库进行的公益行为,捐献者与受助者之间不存在民事合同关系。
从道德层面分析:
小雨已经履行了一次无偿捐献,挽救了李某的生命,这已经是超出常人的善举。疾病复发是医学上的客观现象,不能因此要求捐献者承担无限责任。
要求孕妇打胎进行二次捐献,这已经突破了基本的人伦底线,是对生命权和身体权的严重侵犯。
最终双方协商,王女士撤回了起诉,并向小雨道歉。法律专家表示,此类诉讼本身就缺乏法律依据,法院不会支持这种违背基本伦理的诉求。
3
03深刻教训
善意不应该成为道德绑架的理由!
这起案例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思考:
造血干细胞捐献是伟大的善举,但善意有边界。捐献者已经承担了身体上的风险和心理上的压力,社会应该感谢和保护他们,而不是提出更多无理要求。
生命诚可贵,但不能以牺牲另一个生命为代价。要求孕妇打胎救人,这本身就是对胎儿生命权的践踏,在法律和道德上都站不住脚。
第三,医学伦理不容突破。医生的职责是救死扶伤,但前提是“不伤害”原则。任何医疗行为都不能以伤害无辜者为代价。
有网友感慨:“本是想做善事,却被道德绑架,以后还有谁敢献爱心?”
也有网友表示:“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但善意不应该成为负担。”
我们要明确一个道理:行善是美德,但行善者不应该因此背负无限责任。社会应该保护善意,让更多人敢于伸出援手,而不是让善良的人承受不应有的压力。
对于造血干细胞捐献这样的公益事业,我们需要的是理性和科学的态度,既要鼓励更多人参与,也要保护捐献者的合法权益,绝不能让道德绑架成为善举的绊脚石。
对于此案您怎么看?欢迎您留言谈谈。
声明:本文内容基于真实案件改编,当事人姓名及相关信息均已进行匿名化或虚构化处理,旨在保护个人隐私。文章仅以案例形式为大众提供法律知识普及,不构成任何法律建议或指导。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