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31日,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新一届学术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十五五”规划专家咨询会在北京召开。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总督学王嘉毅出席会议并讲话。
![]()
王嘉毅副部长对中国教科院新一届学术委员会的成立表示祝贺。他肯定了中国教科院“十四五”期间在教育强国指数研究、重大政策编制支撑、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数字教科院建设等领域取得的标志性成果。他指出,学术委员会的科学组建是教科院“学术立院”的关键举措,必将凝聚全国教育科研智慧,为教育强国建设注入强劲学术动能。他强调,“十五五”时期教科院要以新一届学术委员会为依托,坚守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积极推进有组织科研,聚焦“中央关心、社会关注、人民关切”的核心议题,构建全链条的教育科研体系。
![]()
学术委员会名誉委员、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先生到会并发表讲话。他寄语新一届学术委员会坚守学术初心,发扬严谨治学、甘于奉献的科学精神,以服务国家教育改革发展为己任,不断提升教育科研的战略支撑力。学术委员会执行副主任委员、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邓友超介绍了学术委员会的工作规划,强调学术委员会要在院党委的领导下,遵照学术委员会章程,做好学术建议、评议和审议工作。
![]()
![]()
“人民教育家”于漪、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教育技能司司长安德烈亚斯・施莱歇尔受邀担任名誉委员,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厦门大学、西南大学八所高校教育学部或学院负责人,以及北京、上海两地教育科学研究院负责人共10人担任委员,形成了“院内骨干、学界权威、国际智库”的多元协同格局,彰显了中国教科院整合全国教育科研力量、服务国家战略的核心优势。
名誉委员
![]()
●于漪,“人民教育家”获得者,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上海退役军人学院名誉院长。
![]()
●顾明远,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比较教育学创始人。
![]()
●安德烈亚斯·施莱歇尔,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教育技能司司长,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创始人。。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院外委员
![]()
●朱旭东,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
![]()
●吕立杰,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
![]()
●袁振国,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主任。
![]()
●雷江华,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
![]()
●蒋凯,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院长。
![]()
●王建华,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
![]()
●别敦荣,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
![]()
●朱德全,西南大学教育学部部长。
![]()
●冯洪荣,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
●桑标,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会上,新组建的中国教科院教育强国指数研究中心、教育公平研究中心、科学教育研究中心正式成立。三大中心紧扣《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核心任务,通过跨部门协同攻关,致力于打造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的研究高地。
![]()
在下午的“十五五”规划专家咨询会上,与会专家围绕规划编制核心议题展开深度研讨。专家们立足学术委员会的学术引领作用,建议中国教科院在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人口结构变化应对、教育公平深化等前瞻性领域提前布局,通过有组织科研提升服务决策、创新理论、支撑实践的硬核能力。中国教科院党委书记、院长李永智表示,将充分吸纳专家意见,以学术委员会为依托,把“学术立院”贯穿“十五五”规划实施全过程,推动教育科研高质量发展。
![]()
此次大会的召开,是中国教科院深化“学术立院”改革的里程碑,彰显了国家高端智库以学术立院、以民主聚智、以科学赋能的鲜明特色。未来,中国教科院将以新一届学术委员会为依托,凝聚全国教育科研合力,以高质量科研成果支撑教育强国建设,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贡献坚实智库力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