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广州,经济浪潮奔涌,城市日新月异。然而,在这片繁华背后,被誉为广州“城市之肺”的白云山,却正承受着难以想象的创伤与重负。
![]()
自六十年代起,超过一百家单位相继入驻,三分之一的秀丽山林被各类建筑设施占据,违章建筑更是疯狂蔓延,面积高达十万平方米。开山炸石、污染排放、蚕食绿地……疯狂的开发与侵占,使得白云山生态急剧恶化,满目疮痍。
1991年,广东省领导在视察后,痛心地给出了“山河破碎,满目疮痍”的八字评价,这如同一记响亮的警钟,重重敲在每一位广州决策者的心头。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时任广州市长的黎子流深感责任重大。他清楚地知道,整治白云山已刻不容缓,这不仅是修复生态的必然要求,更是关乎广州长远发展、关乎子孙后代福祉的历史责任。
![]()
然而,这项任务的艰巨性远超想象。此前历届市委领导都曾试图整治,却屡屡受挫。盘根错节的单位利益、错综复杂的历史遗留问题、以及当时社会上普遍“重经济、轻环保”的观念,构成了巨大的阻力网,使得整治行动举步维艰。
但这一次,市长黎子流决心已定。在他的强力推动下,整治白云山的议题被提上了市委市政府的最重要日程。一场旨在夺回“城市之肺”、守护青山绿水的硬仗,即将拉开帷幕。
会议上,黎子流市长准备亲自挂帅、冲锋在前。就在此时,一个关键人物站了出来,主动请缨,要求承担起一线指挥的重任——他便是1992年上任不久的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开枝。他腾地站起身,说:“你不能在一线,在一线就被动了。你在后面指挥,我在一线压阵吧。”
![]()
这番话,既是下属对上级的担当,更是战友间的肝胆相照。他清醒地认识到,市长和书记需要站在更高层面统筹协调,把握大局,而一线攻坚、直面矛盾的火力点,由他来顶住最为合适。
黎子流市长在权衡之后,给予了陈开枝充分的信任和支持,将前线指挥的重担交给了他。陈开枝义无反顾地投身到这场波澜壮阔的整治战役中。
他在各种大小会议上斩钉截铁地宣布:“在这次整治过程中,无论找来什么后台都是不可能成功的!”此言一出,彻底堵死了试图通过关系、人情甚至贿赂来逃避整治的歪路。
![]()
他的强硬态度,必然触动了某些既得利益群体的“奶酪”。一时间,流言蜚语、威胁恐吓接踵而至,社会上甚至流传着“要找打手干掉陈开枝”、“冒充记者曝光他”等恶劣声音,其面临的压力和人身风险可想而知。
然而,陈开枝毫无畏惧,他的底气从何而来?他曾笑着对人说:“因为我的后台硬嘛。那个时候,我身后站着的,可是中国共产党和近700万广州人民。”
这朴实话语的背后,是坚定的党性原则和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也反映了以黎子流市长为首的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是他最坚强的后盾。在黎子流的大力支持和充分授权下,陈开枝带领整治团队,以“钉钉子”的精神,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推进:治理污染源、关停违规工厂、拆除一处处顽固的违章建筑……过程虽充满艰辛与博弈,但方向始终坚定不移。
![]()
在黎子流市长的坚强领导和陈开枝副市长的强力执行下,历经数年艰苦卓绝的努力,白云山整治工作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大片被非法侵占的土地重披绿装,违章建筑被逐一清除,白云山逐渐恢复了往日的宁静与青翠,“山河破碎”的景象终成历史。
这场成功的整治,不仅挽救了广州重要的生态屏障,更彰显了以黎子流为代表的广州市委市政府在复杂局面下敢于碰硬、锐意改革的决心与智慧,以及像陈开枝这样勇于担当、甘于冲锋在前的干部的执行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