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范围内,由常用抗癌药物和抗生素引发的急性肾损伤(AKI)正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它不仅是慢性肾病(CKD)的主要导火索,更最终可能发展为危及生命的终末期肾脏疾病。近日,一项突破性研究为这一世界性难题的解决带来了新的希望。由徐耀先博士领衔的国际研究团队,首次成功利用成人干细胞衍生的肾类器官,精准模拟了抗癌药物所致的急性肾小管损伤,为开发有效治疗药物提供了关键性的研究平台。该研究成果已于2025年10月在线发表于肾脏病学领域的国际知名期刊《Nephrology Dialysis Transplantation》(NDT,英国牛津大学出版)。
癌症治疗中广泛使用的顺铂等化疗药物,以及临床上的常用抗生素如庆大霉素,在发挥疗效的同时,其肾毒性副作用是导致医院内获得性急性肾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据统计,全球每年新增急性肾损伤患者高达1330万。若未能及时干预,急性肾损伤极易进展为慢性肾病。最新数据显示,全球慢性肾病患者人数已突破7亿,其中我国患者约为1.5亿。慢性肾病持续恶化,将导致终末期肾脏疾病和肾衰竭,患者只能依赖肾透析或肾移植维持生命。因此,从源头上干预急性肾损伤,被视为阻断这一恶性进展链条的关键。然而,长久以来,全球医学界尚未能找到能够有效治疗急性肾损伤的药物,使其成为一个亟待攻克的世界性医学难题。
面对这一挑战,原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副教授、徐耀先博士(德国博士)与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医学院的Turgay Saritas博士、Rafael Kramann教授等专家通力合作,取得了里程碑式的进展。
徐耀先博士团队的这项创新研究,不仅为理解急性肾损伤的分子机制提供了强大工具,更重要的是,它为攻克急性肾损伤这一世界难题开辟了一条充满希望的新路径。随着后续研究的不断深入,基于肾类器官的发现有望早日惠及全球数以亿计的肾病患者。(中实智库)
![]()
![]()
![]()
![]()
编辑:秦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