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
10月30日,中荷关系又发生了转变。
半年前荷兰政府还挺横,拿“国家安全”当幌子,硬把中资控股的安世半导体给接管了,又是冻资产,又是换高管,那架势仿佛在说“这儿我说了算”。
可谁能想到,才过了几个月风向就彻底变了,现在荷兰不光主动找中方高层谈,连安世半导体怎么运营,都得听母公司闻泰科技的。
核心就一个条件:把对安世的那些非法管控撤了,把中资的合法控制权还回来,不然安世的全球供应链就得彻底断档。
![]()
荷兰曾以“国家安全”为由,强行接管中资企业
时间拉回2025年6月,荷兰经济事务部突然依据《商品供应法》,对中资全资控股的安世半导体采取强硬管控措施:冻结其在荷资产与知识产权,要求撤换中国籍CEO,将核心投票权移交外籍董事。
![]()
时任荷兰经济大臣卡雷曼斯高调宣称,此举是“为防范技术外流”,却对背后受美国施压的真实动因避而不谈。在荷兰政府看来,掌控安世半导体的欧洲总部,就等于握住了这家全球顶尖半导体企业的“命脉”。
![]()
但荷兰显然算错了关键一步:安世的“心脏”不在欧洲,而在中国。
作为闻泰科技全资子公司,虽然安世的总部在荷兰,但其核心产能与市场根基早已深度扎根中国。
有数据显示,安世超过70%的芯片需先运至广东东莞进行封装测试,才能销往全球市场。
东莞基地每年处理数百亿颗小信号器件,在其全球供应链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关键节点”角色。
![]()
更重要的是,中国既是安世的核心生产基地,也是其最大的消费市场。
荷兰强行拆分企业治理权与生产链的做法,本质上违背了“产业生态完整性”的基本规律,从一开始就埋下了失败的伏笔。
![]()
中国出手,荷兰产业链陷入“多米诺骨牌式”困境
面对荷兰的非法管控,中国采取了精准且有力的反制措施。
10月4日,中国商务部对安世半导体在华生产的特定成品及零件实施出口限制,直接掐住了其全球供应链的“咽喉”。
与此同时,中国将稀土全流程技术纳入出口管制范畴 ,这对荷兰而言堪称“致命一击”。
因为荷兰光刻机巨头ASML生产顶级EUV光刻机时,每台需使用10公斤以上的钕铁硼永磁体,而这种关键材料的核心原料稀土,长期依赖中国供应。
![]()
双重压力之下,荷兰及其欧洲盟友的产业链迅速陷入混乱,ASML因缺少稀土相关原料,生产线被迫减速。
德国大众、宝马等知名车企由于拿不到安世的芯片供应,生产线产能直接削减三成,部分工厂甚至濒临停摆。
此时荷兰才猛然意识到,所谓的“制裁”最终变成了“自残”,试图用政治手段来干预商业规则,终究要被产业规律狠狠上一课。
![]()
荷兰放低姿态求和,中方明确“先纠错再谈判”底线
眼见产业链危机持续发酵,荷兰政府不得不放弃此前的强硬立场,主动寻求妥协。
从10月起,荷兰通过驻华使馆正式提出与中方高层会面,核心诉求直指解决稀土供应稳定与安世半导体供应链顺畅问题。但中方的态度十分明确:合作可以谈,但必须先纠正此前的错误做法。
![]()
闻泰科技表示,若年底前无法收回安世半导体的合法控制权,那么公司的收入、利润与现金流将出现阶段性下滑,而这一风险最终会传导至整个欧洲产业链。
闻泰科技董事长杨沐在电话会议中更是亮明底线:“安世中国正全力打通国内交付渠道,确保客户供货稳定,但前提是企业治理权必须恢复正常。”
言外之意很清晰,荷兰不撤销非法管控,安世的中国产能就无法正常对外供应,全球供应链的“卡脖子”困境将持续存在。
![]()
谁掌握核心谁就拥有主动权
这场中荷半导体博弈的反转,本质上是全球产业链话语权的重新分配。
过去,荷兰凭借ASML的光刻机技术,在半导体领域占据一定优势。
但在全球化分工高度深化的今天,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脱离完整的供应链单独运转。
![]()
荷兰若想让安世半导体恢复正常运转,让欧洲产业链摆脱困境,唯一的出路就是正视错误,撤销对中资企业的歧视性管控。毕竟在供应链的“生死关头”,尊重产业规律、回归商业本质,才是唯一的理性选择。
![]()
最关键的是,如今全球化时代的产业链,早已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
动辄以“国家安全”为幌子搞单边制裁、政治干预,最终只会反噬自身。
唯有秉持互利共赢的原则,尊重市场规律与企业合法权益,才能实现产业链的稳定与可持续发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