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星标”暂存文章,查找更方便!
环球零碳
碳中和领域的《新青年》
![]()
来源:GETTY
撰文:小明
编辑:小雨
→这是《环球零碳》的1734篇原创
交通领域属于比较难实现净零排放的行业,但没想到中国汽车行业能提前实现碳达峰,而且碳排量下降迅速。
近日,第三十二届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暨展览会(SAECCE 2025)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3.0》(下称《路线图3.0》)提出,“汽车产业碳排放总量将于2028年先于国家碳减排承诺提前达峰,至2040年碳排放总量较峰值下降60%以上”。
一方面,汽车产业提前2年达峰,无疑为如期实现碳达峰目标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另一方面,汽车产业还首次提出了“碳排放总量下降目标”,成为中国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目标提出“到2035年,中国全经济范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比峰值下降7%—10%”后,第一个“吃螃蟹”的行业。
中国汽车,在过去的70多年里,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燃油车到新能源车,承载了无数国人的梦想、艰辛和荣光。如今又提出提前碳达峰,底气何来?
01
汽车运行碳排放占汽车产业近90%
汽车产业链长、涉及面广、带动性强,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能源消耗“大户”,并在制造、运行两端产生碳排放,前者指的是汽车制造过程中消耗化石燃料产生的直接碳排放和消耗外购电力、热力产生的间接碳排放,后者指的是汽车运行产生的直接碳排放。
《汽车产业绿色低碳发展路线图 1.0》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由汽车运行造成的碳排放在全社会碳排放中占比约8%,在交通碳排放中占比约80%。其中保有量占比仅约11%的商用车,碳排放量占比达到55%。
2021年,我国汽车制造业碳排放总量(含动力电池)在工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能源供应业)碳排放中占比仅约1.3%。而根据《气候变化第一次双年透明度报告》,2021年我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包括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约为 129.99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其中工业碳排放约111亿吨,占比85%。
也就是说,汽车制造业碳排放在全社会碳排放中占比仅1.1%。
可见,汽车产业碳排放绝大部分(88%)来自于汽车运行,也就是化石燃料(汽油、柴油、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燃烧产生的碳排放。
根据“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3”公布数据,2022年我国汽车消耗汽柴油2.6亿多吨;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全国汽油消费1.33亿吨、柴油消费1.58亿吨,合计2.91亿吨。
也就是说,汽车消耗汽柴油占全国汽柴油消费总量的近90%。
因此,化石能源的使用是汽车碳排放的主要来源。
02
新能源汽车是降碳的主力军
公安部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国汽车保有量达3.53亿辆,其中燃油车占比约91%;新能源汽车保有量3140万辆,占汽车总量的8.9%,其中纯电动汽车保有量2209万辆,占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70.34%。
《路线图3.0》预测,未来15年,内燃机仍将是汽车的重要动力来源。到2030年、2040年,汽车销量中仍有约2/3、1/3需要由内燃机作为动力源或协同动力源,保有量占比会更高。
![]()
短期来看,汽车降碳的首要路径就是降低油耗。
目前,燃油乘用车百公里平均油耗仍然超过6L,相比《路线图3.0》提出的“2040年,传统能源乘用车新车平均燃料消耗量达到3.5L/100km”,仍有较大改善空间。
按照2022年数据进行测算,油耗每下降1%,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超750万吨(汽柴油碳排放因子分别为2.92吨/吨,3.09吨/吨)
降低汽车油耗,关键在于提高燃油效率,措施包括采用增压、直喷、低摩等技术,回收尾气能量、发展混合动力等。
目前,汽油机热效率普遍为35%~42%。
2023年3月,欧盟出台了“禁燃令”:自2035年起,原则上禁止销售非零排放汽车,但豁免了电子燃料(使用电解水生成的氢气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行催化反应进而合成液体碳氢燃料)。
电子燃料、氢燃料等零碳燃料的发展,在为内燃机汽车“续命”的同时,也显著降低了汽车碳排放。
中长期来看,新能源汽车是降碳的主力军。
统计显示,2024年,我国纯电动乘用车平均电耗为百公里12.54千瓦时,排放二氧化碳约6.7kg;燃油乘用车百公里油耗6L,排放二氧化碳约13kg。
可见,电动车减排近50%。
一方面,随着光伏、风电等新能源的快速发展,汽车用电的“清洁度”不断提升,新能源汽车的减碳效果将更为显著。
以生态环境部、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2021年(0.5568kgCO2/kWh)、2022年(0.5366kgCO2/kWh)电力二氧化碳排放因子来看,减排约3.6%。
2024年,我国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为19.8%,火力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63%。按照规划,到203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到2035年达到30%以上,到2060年达到80%以上。
另一方面,随着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及控制系统性能的持续提升,新能源汽车的电耗也将不断降低。
《路线图3.0》预测,2040年,新能源A级车电耗降至9.2kWh/100km以下。
此外,智能网联技术的发展,为汽车降碳注入了新动力,可以提升出行效率、优化能源管理。
《路线图3.0》预测,L2级及以上智能网联乘用车到2030年在新车中全面普及,L3/L4级在2035年达到70%以上。到2040年,L4级在智能网联汽车新车中全面普及,L5级开始进入市场。
近年来,在燃油车效率提升、电动车推广等综合作用下,国内汽车能耗不断降低,取得了显著的减排效果。
工信部数据显示,2024年度,中国境内117家乘用车企业共生产/进口乘用车2318.9万辆,平均燃料消耗量实际值(WLTC工况)为3.31升/100公里,相比2020年(5.61升/100公里)下降41%,平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为78.47克/公里。
分开来看,93家境内乘用车生产企业累计生产乘用车2256.3万辆,平均燃料消耗量实际值为3.21升/100公里,平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为76克/公里;24家进口乘用车供应企业进口乘用车62.6万辆,平均燃料消耗量实际值为7.58升/100公里,平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为179.55克/公里。
我们再看下商用车。
商用车保有量虽然远少于乘用车,但碳排放超过乘用车。《汽车产业绿色低碳发展路线图 1.0》数据显示,保有量占比仅约11%的商用车,碳排放占比达到约55%。
重卡又是商用车中的排放大户。数据显示,重卡以20%的商用车保有量占比,贡献了超80%的碳排放量。
可喜的是,自2024年以来,新能源重卡成狂飙之势。
根据第一商用车网数据,2024年,在重卡销量下滑1%的情况下,新能源重卡大涨140%;2025年上半年,在重卡销量增长6.9%的情况下,新能源重卡大涨186%,其中,纯电动重卡同比增长195%,占比近97.7%。
今年9月,国内新能源重卡销售2.41辆,是从今年3月以来连续第7个月销量破万辆的月份,且是史上第一个销量突破20000辆的月份。1-9月,我国新能源重卡销量突破11.96万辆,同比大幅增长了198%,渗透率达到24%。
究其原因,老旧营运货车报废更新补贴政策“居功至伟”。
2024年7月,在“两新”(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指引下,交通运输部、财政部出台《关于实施老旧营运货车报废更新的通知》;2025年3月,在“两新”政策加力扩围指引下,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出台《关于实施老旧营运货车报废更新的通知》,国三、国四排放标准的营运货车被纳入补贴范围。
03
新能源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
到2035年,新能源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这是中国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许下的“气候承诺”。
也就是说,到2035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要达到50%以上。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1286.6万辆,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0.9%,其中纯电动汽车占比60%。
《路线图3.0》预测,2035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占乘用车新车销量的80%以上,新能源商用车销量占商用车新车销量的55%左右,这很好地佐证了国家自主贡献的目标。
自2009年“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启动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走过了近16年的发展历程。
前期,依靠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政策、购置税减免政策,完成了“原始积累”。但2019年后,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逐步退坡,直至2022年终止;新能源汽车购置税政策2026年-2027年从免征调整为减半征收,并大幅提高了产品技术要求。
这也意味着,政策完成了“扶上马,送一程”的历史使命,新能源汽车企业开启了“自然选择”之路。
参考资料
[1] 环球零碳. 连续29个月增长!电动重卡一路狂飙,燃油车还有未来吗?2025-07-29.
[2] 环球零碳. 最高层定调未来十年中国气候目标,完成难度有多大.2025-09-25.
热门阅读
(点击图片跳转阅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