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关前裕
通讯员 马婷婷
“几根银针下去,十几分钟后头就不怎么疼了……”在湖北十堰市人民医院传统中医针灸科的候诊区,一位刚结束治疗的患者正兴奋地与旁人分享自己的就诊体验。这样的反馈,在这个成立刚满两年的科室中,已成为常态。
诊室内,一位专程从武汉赶来的患者正在接受张发医生的治疗。“右肩抬不起来已经半年了。”经过细致地把脉与问诊,张发在相应穴位下针。不到十分钟,患者原本活动受限的手臂已能缓缓抬起。“真是立竿见影!”他惊喜地说。
这样的即时疗效,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2023年11月1日,该科正式开诊。两年来,在院党委领导和各科室支持下,累计接诊超过5万人次,为数以万计的患者缓解痛苦、重拾健康。
![]()
千里求医,一根银针牵起医患情
从深圳专程赶来的曲女士,刚下飞机就直奔医院。被偏头痛折磨五十余年的她,曾辗转全国多家医院无果。“发作时每一根神经都像被充了气”,剧痛让她一度失去生活的勇气。去年年底,她慕名前来,仅经三次针灸治疗,困扰半生的疼痛竟奇迹般消失。此次复诊,她特意带来一面锦旗,上书“金针妙手除顽疾,医德高尚传美名”,表达对张发及团队的深深感激。
像曲女士这样远道而来的患者不在少数:有从北京坐一夜高铁而来的偏瘫患者,有驱车跨越三省从浙江金华赶来的病患,还有越洋咨询的美籍华人……
![]()
妙手祛疾,银针展现中医新作为
在张发的诊室,疗效是以“针”来丈量的。
三次针灸,让被偏头痛困扰42年的高大爷摆脱痛苦;七次施针,昏迷30多天的七旬植物人余老太睁开了双眼;十次治疗,患“象皮腿”42年的崔奶奶终于展露笑颜……这些现代医学的难题,在一根根银针下迎刃而解。
张发在急症治疗方面也展现出独特优势。今年8月,一位因腰椎间盘严重脱出被平板车推进诊室的医生,在接受一小时针灸治疗后,竟能独立行走。如此立竿见影的效果,彻底打破了“中医是慢郎中”的刻板印象。从列车上的癫痫急救到ICU的昏迷促醒,银针在他手中,已成为“中医急诊”的重要工具。
两年来,科室运用传统中医技法,接诊范围涵盖头痛、关节痛等常见病,到食道癌、植物人状态等疑难重症。众多长期受病痛折磨的患者在此实现症状缓解乃至康复,生活质量显著提升,科室也逐步成为患者信赖的就医选择。
![]()
仁心暖患,银针既医身也疗心
在医疗费用普遍较高的当下,张发的诊疗方式显得尤为特别:他曾用7元钱的中药治愈孩子的过敏性哮喘,常为孤寡老人垫付药费,也为困难患者减免诊疗费。这些看似“不合时宜”的举动,却成为患者口耳相传的佳话。
张医生总是先问我们家远不远、吃饭了没有。”来自四川的帕金森患者王某道出了众人的共同感受。这份体贴让候诊区多了亲友相聚般的温暖——患者们会互相传授张发教的八段锦,分享家乡特产,甚至自发维护就诊秩序。
开科两周年之际,张发始终践行“针药治身,言语医心”的理念。从产后抑郁的母亲到焦虑自残的少女,他不仅用银针解除病痛,更以耐心倾听和通俗沟通,为患者点亮希望之灯。为更好地帮助患者,他还专门学习了心理学知识。
随着慕名而来的患者日益增多,人才培养愈显重要。张发将师承经验倾囊相授,要求团队成员既精研针法,更须怀揣“见彼苦恼,若己有之”的医者仁心。
两年耕耘,一根银针串联起精湛医术与高尚医德,十堰市人民医院传统中医针灸科,正以扎实的疗效与温暖的服务,持续书写中医药传承创新的生动篇章。
(来源:极目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