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国家的阅兵场上,响彻着中文口令,官兵踏着中式正步。这些装备中国武器、采用中国训练的军队,正成为非洲安全格局中不可或缺的力量。在非洲的阅兵场上,一支支皮肤黝黑却踏着标准中式正步的军队常令人眼前一亮。
从武器装备到训练条例,从内务标准到战术思想,中国元素在非洲多国军队中随处可见。这种被称为“东非解放军”的现象,体现了中非军事合作的深度与广度。这种合作不仅改变了非洲安全格局,更成为南南合作的一个独特范例。
![]()
坦桑尼亚军队被誉为中国解放军的“非洲大弟子”。上世纪六十年代,坦桑尼亚开始派遣军人到中国接受培训。从队列训练到战术学习,从武器装备到思想教育,坦桑尼亚军队全方位引进了中国军队的模式。
走在坦桑尼亚军营,你会发现士兵们吃饭前要唱歌,休息时要背诵行为准则,甚至每天坚持把被子叠成豆腐块。这种精细化的管理方式,与解放军的内务标准如出一辙。
这种全面的军事合作很快经受了实战检验。1979年,乌干达对坦桑尼亚发动突然袭击,迅速占领了坦桑尼亚的卡盖拉区。面对初期的失利,坦桑尼亚军队很快组织反攻。
![]()
他们运用在中国学到的步炮协同战术,有效使用中国提供的59式坦克,不仅将乌干达军队逐出国境,还反击至乌干达境内。这场冲突中,坦桑尼亚军队甚至击败了支援乌干达的利比亚装甲部队,让整个非洲对这支“中国式军队”刮目相看。
非洲军官在中国军校的学习经历已成为他们职业发展的重要资本。在南京的陆军指挥学院,来自非洲的学员们不仅学习军事理论,还接触中国的军事思想。学校针对不同非洲国家的实际需求,制定差异化的培养方案。
对于一些经济欠发达、军事基础薄弱的非洲国家,中方注重传授游击战、人民战争等更贴近当地实际的内容。这种因材施教的培养模式,让非洲学员能够学以致用。
![]()
数据显示,目前在非洲大陆担任国防部长一职的高官中,有8位曾在中国军校接受过培训。而在三军总参谋长中,也有多达10位是中国军校的“校友”。
这种密切的军事教育合作,使得中文在非洲军队高层中流行起来。在非洲一些高级将领的聚会上,用中文交流、说几句地道的石家庄话,已成为一种显示身份的方式。
中国武器在非洲的广泛装备,是另一个显著现象。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大约70%国家的军队都装备有不同型号和数量的中国武器。这些装备从轻武器到装甲车、火炮、无人机等不一而足。
![]()
中国武器以其性价比优势受到非洲国家欢迎。例如,中国最新研制的VT-4主战坦克综合性能接近西方先进坦克,造价却只有对方的三分之一左右。对于军费有限的非洲国家来说,这种价格优势具有很大吸引力。
中国对非军售还经常附带灵活的优惠贷款政策,期限长达数十年。一些国家甚至可以用矿产、石油等资源抵押贷款,这种灵活的付款方式大大缓解了非洲国家的资金压力。
比武器出口更深层次的,是中非在和平安全领域的全面合作。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在非洲的维和行动,目前有近2000名中国维和军人在非洲执行任务。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
![]()
中国海军自2008年以来常态化派遣舰艇赴亚丁湾执行护航任务,已派出41批护航编队,累计为7000多艘次中外船舶提供安全保护。这些实际行动,为非洲的安全稳定作出了切实贡献。
2019年,卢旺达在25周年阅兵仪式前,专门提前四个月邀请中国教官对受阅部队进行特训。最终展示的阅兵式,从队列行进到口令都采用中国标准,甚至连口号都是用中文呼喊。这一场景,成为中非军事合作成果的一个生动缩影。
![]()
从武器装备到人员培训,从战术思想到内务管理,中国军事元素已在非洲大陆深深扎根。非洲军官在中国军校学习,回国后成为推动两国军事合作的桥梁;中国武器在非洲维和与安全行动中发挥作用,助力非洲提升自主维和能力。
这种合作建立在平等互利基础上,旨在支持非洲以非洲方式解决非洲问题。随着中非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深入实践,这种旨在提升非洲自主维稳维和能力的合作,将继续为非洲的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