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费这么高,你到底为我做了什么?”
“每次见面都是让我等消息,案件到底进展到哪一步了?”
“我怎么知道你有没有尽力辩护?”
这些疑问,曾萦绕在许多刑事案件的委托人心中。当亲人陷入囹圄,家属在焦虑中聘请律师后,往往发现自己仿佛被隔绝在一堵无形的墙外,支付了费用,却对辩护工作的具体内容知之甚少,只能被动等待结果。
传统刑事辩护工作中,律师常常扮演着“孤勇者”的角色。他们独自调查、独自会见、独自制定策略,然后简单地告知家属“一切顺利”或“有点麻烦”。委托人往往只能通过偶尔的会面和简短的电话了解案情,对辩护进程缺乏全面把握。
这种不透明导致诸多问题。委托人无法有效参与辩护过程,无法提供可能有用的线索;律师单打独斗,可能错过重要细节;双方信任脆弱,一旦判决不利,立即互相指责;判决有利,因委托人陷入信息黑箱,容易产生误解。
举个例子说明这种现状。
一个咨询案例,已一审判决,家属认为判得过重,想要上诉,问我意见,我说既然委托了律师,建议首先问他,他比我更清楚,更有发言权。
于是乎,家属抱怨了一通,说这个律师没用,在开庭的时候几乎没说什么话,感觉很惧怕办案单位。
可能有一种情况,案件辩护相对成功,已同意签署认罪认罚,因此,开庭发言不多。
明明律师做了很多工作,辩护效果很好,为什么家属仍然不满意?原因值得思考。
其实不复杂,核心原因正是本文所谈的话题,如何透明化?
透明化最起码有两大好处,第一,家属知道辩护过程,明白辩护不易;第二,家属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最终的结果。
反对透明化的人一般干的都是不敢见人见光的勾当,因此他们是最抗拒的群体。
随着法治进步和当事人权利意识增强,透明化势在必行。透明化辩护意味着:
1、工作内容可视化
会见情况、沟通内容、取证过程、证据详情、辩护方案、庭审准备都应有明确记录,向委托人随时反馈。
2、进程可查
案件发展到哪个阶段,遇到了什么困难,下一步计划是什么,委托人应有权及时了解。
3、决策参与
辩护策略的选择,律师应当与委托人充分沟通,解释利弊,共同决策。
说说我的实操指南:
1、签订委托前的服务流程清单
着重给委托人讲解刑事辩护三阶段的工作流程,并把工作流程纳入委托合同,严格依约执行。
2、工作反馈
完成一项工作后,会立即把详情告知委托人,做好解释工作。其实这一项工作很累,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
曾经我办的一个销售假茅台案件,办结案件以后,我自己专门整理了与委托人之间的沟通记录,一共电话沟通113次,其中15次通话时长在10分钟以上,有5次通话时长超30分钟,有8次通话时间在晚上22时以后。
工作反馈里面其实含有大量的心理咨询工作。
3、适当的文书展示
![]()
刑事辩护的核心文书是辩护意见书,律师做的所有工作,最后都要体现在这一份书面意见中,凝结辩护律师的所有心血。
对于嫌疑人本人,我会毫无保留的全部展示给他。
对于家属,在合规保密的前提下适当展示。比较敏感,具体操作细节不便多说,自己领悟摸索。
辩护透明化看似增加了律师的工作量,实则带来多赢局面。
对委托人而言,透明化消除了信息不对称带来的焦虑,增强了参与感和控制感,即使结果不理想,也更能理解律师的努力与局限。
对律师而言,透明化工作记录既是自我保护的工具,也是专业价值的体现。当委托人清楚看到律师的专业付出,即使结果未达预期,也较少归咎于律师。
最后强调一点,透明化不能违背保密规定,也不是让你把案件涉密的信息及卷宗到处发送传播。
最近,一个性侵案家属就让我发证据给她看看,这种就不能发。
其实,委托前我就已经通过告知书的形式告知过,委托人深知此点。
明知故犯是想试试律师的立场是否坚定,万一你顶不住发了呢。
![]()
办有无罪免死不起诉缓刑案件。
律所主任,司法部死核援助律师,省市律协刑专委委员。
l5599l89933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