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行业崩了。不是危言耸听,是现实。
零案源、打包价2000元接刑案、离婚官司800块甩卖,这不是段子,是2025年律师的真实处境。
曾几何时,考过法考就是“铁饭碗”,穿上律师袍就等于跨进中产。可短短十年,全国律师从37万猛增到90万,几乎翻了三倍。
2025 年的律师圈,早已不是电视剧里 “西装革履赚大钱” 的模样。有人在一线城市写字楼里卷到失眠,有人在基层县城找不到同行,还有人干脆注销执照送起了外卖。
这行到底怎么了?
![]()
十年前考下法律职业资格证时,张磊曾被亲戚们围着夸 “以后是精英了”。那时全国律师才 37 万,哪怕在三线城市,一个普通离婚案也能收上万块,稍微复杂点的商事案件更是报价十万起。可现在打开本地法律群,“刑案 2000 元接不接” 的消息刷屏,有人甚至喊出 “免费咨询,胜诉后分成” 的口号。
“不是不想体面,是不降价就没饭吃。” 张磊翻出手机里的流水记录,上个月只赚了2800块,还不如楼下外卖站的小伙子。更让他窝火的是,当事人拿着百度搜的模板来讨说法:“AI 写的文书比你还快,凭啥收我钱?”
这种窘境不是个例。数据显示,现在全国律师已经飙到 90 万,差不多每 1500 个中国人就有一个律师,可法院的诉讼量反而年年下滑。僧多粥少的日子里,低价战成了常态:北京朝阳区的律所敢把企业法律顾问费降到 8000 元 / 年,上海浦东的律师靠 “99 元代写文书” 冲销量,深圳甚至出现了 “399 元陪开庭” 的套餐。
比收入暴跌更熬人的是心理崩溃。北京某律所的离职问卷显示,67.9% 的律师有抑郁焦虑倾向,全国范围内这个比例也达到 28%。张磊的同行李姐,去年因为连续三个月没开单,在朋友圈发了首伤感的诗后就注销了执照,后来有人在直播带货的镜头里看到了她。
![]()
让人费解的是,一边是 90 万律师挤破头抢案子,另一边却有大把人找不到律师。西部某省司法厅的公开数据显示,当地 73 个县完全没有执业律师,有些村民为了打个宅基地官司,要坐十几个小时火车去省城,来回折腾花的钱比律师费还多。
这种失衡在地图上看得更清楚:北上深三个城市就占了全国六成以上的律师,光北京朝阳区的律师数量,就比西部五个省加起来还多。在上海陆家嘴,写字楼里每层楼都有律所,律师们挤破头抢金融案件;而在云南大山里,村委会的法律顾问岗空了两年,没人愿意来。
高端市场的垄断更让新人绝望。红圈所和大型律所把持着 IPO、跨境并购等高端业务,这些案子动辄收费上百万,却从不给新人接触的机会。王琳曾投过五十多份实习简历,得到的回复全是 “需要三年以上高端业务经验”—— 可不给机会,哪里来的经验?
![]()
“以前觉得律师是铁饭碗,现在才知道是瓷的。” 去年从律所转行做直播的赵律师,现在靠讲法律段子圈了十万粉。他发现,传统律师的生存空间正在被挤压:AI 能秒写起诉状,智能合约能自动履约,连简单的离婚析产,都有小程序能一键算出分割方案。
更扎心的是,有些律师还在守着老套路。赵律师见过不少同行,整天泡在酒局里搞 “关系”,却连短视频宣传都不会做;明明可以做标准化的劳动纠纷套餐,偏要一个个案子慢慢磨,效率低还赚不到钱。就像三只羊的李律之前吐槽的,好多律师忙着搞副业,反而把本职业务丢了,最后连进步的时间都没有。
不过也有人找到了新出路。在四川凉山,曾在成都执业的周律师,两年前带着团队下沉到县城,专做农村土地纠纷和农民工维权。现在他们的 “法律村医” 服务站覆盖了五个乡镇,去年赚了四十多万,比在成都时还多。“基层不是没需求,是以前没人愿意沉下来。”
还有人玩起了跨界。广州的陈律师结合自媒体做 “法律科普 + 咨询”,靠抖音短视频引流,把线上咨询包卖到 999 元 / 份;杭州的律所和科技公司合作,开发出 “电商合规检测系统”,一年服务费就收了两百万。他们的共同点是:不再死磕传统案源,而是找别人没注意的空白市场。
![]()
其实律师行业从来不是没市场,而是很多人找错了方向。那些喊着 “生意不好做” 的律师,大多扎堆在饱和的领域里内耗;而聪明的人已经开始转向:
想稳扎稳打的,可以学周律师去基层。现在全国都在推 “乡村振兴法律服务”,很多县镇都给律师发补贴,有的地方还提供免费办公场地。甘肃的一位律师,在县城做了三年征地拆迁案,现在成了当地的名人,连邻县的当事人都慕名而来。
想搞创新的,不妨试试标准化服务。把常见的法律需求做成套餐,比如 “企业用工合规包”“网店侵权应对包”,既能提高效率,又能降低客户成本。就像现在流行的 “线上法律顾问”,每月几百块钱就能随时咨询,比传统律所的年付费模式灵活多了。
胆子大的,可以跨界找机会。金融、科技、直播这些新兴领域,到处都是法律空白:主播带货的合规问题、AI 生成内容的版权问题、跨境电商的税务问题,这些都是传统律师不擅长的,早切入就能占得先机。
![]()
说到底,律师行业从来不是 “不行了”,而是 “老办法不行了”。
别再幻想“熬几年就出头”了。这行已经过了红利期。
等待大多数人的,不是豪宅豪车,而是执照注销、黯然离场。这行不缺人,缺的是能活下去的人。
你身边有做律师的朋友吗?他们现在过得怎么样?欢迎在评论区聊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