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中国将迎来人口死亡高峰?22年去世1041万人,23年1110万,去年呢

0
分享至

1



近年来,人口议题频繁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特别是死亡人数持续攀升的现象,引发了广泛的社会讨论。



2022年全国死亡人口为1041万,次年上升至1110万。而到了2024年,也就是去年,这一数字虽略有回调,但仍维持在1093万的高位,远超前一年水平。

这轮“死亡潮”的出现,并非偶然事件,其背后隐藏着深刻的历史与社会动因。



我们不妨从生命本身的规律谈起。

过去几年中,我国每年离世的人数整体呈上升趋势。

2022年记录的死亡人数是1041万,2023年迅速增长到1110万。

尽管2024年的数据小幅回落至1093万,但依然高于2022年的水平,显示出一种长期性的走势。

造成这种现象的关键,并不在于当前的突发状况,而是几十年前的人口结构所决定的。



回望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那是一段生育极为旺盛的时期,每年新生儿数量普遍超过2500万。

这一代人构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最集中的出生队列。

如今,这批庞大的人群正集体步入老年阶段,逐步进入生命的自然终点。



目前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已接近80岁,这是公共卫生体系不断完善和医学技术进步的重要成果。

然而,也正是由于寿命延长,当年那场持续十余年的婴儿潮,在半个世纪后精准地演变为一场不可避免的死亡高峰。

因此,当前死亡人数的增长,本质上是由人口年龄结构变化驱动的结果。

这不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危机,而是一段历史进程的必然回响。



截至最新统计,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6亿,其中65岁以上者突破1.9亿大关。

2023年死亡人数的显著跃升,虽然受到疫情后续影响的短期助推,但从宏观趋势来看,老龄化才是主导力量。



专业人士预测,大约在2040年前后,随着1963年出生高峰期的人群迈入高龄阶段,年度死亡人数将迎来新一轮跃升。

真正的峰值或将出现在2060年左右,届时每年去世人口可能达到约1900万。

这个规模几乎是当前水平的两倍,标志着我国将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人口更替周期。



龙年宝宝也难救生育率

谈完令人深思的死亡趋势,我们再把目光转向新生的一端。

相较于死亡率那种近乎可计算的确定性,出生率则显得极不稳定,充满变数,展现出高度的敏感性。

死亡人数可以通过人口基数、年龄分布和医疗条件等变量进行较为精确的推演,仿佛一条清晰的数学公式。



而出生行为却受多重复杂因素交织影响,每一个社会变量都可能引发波动。

2024年,全国新出生人口回升至954万,相比前一年增加了数十万,止住了连续多年的下滑态势。

这一消息一经发布,立刻在舆论场激起热议。

部分观点认为这是一个积极信号,预示着生育拐点的到来。但深入分析后会发现,这次反弹的基础并不稳固。



首先,2024年是农历龙年,在传统文化中,“龙宝宝”象征吉祥如意,深受许多家庭青睐。

各大医院产科病房内,随处可见父母精心准备红色礼盒、龙形装饰,甚至特意选择所谓吉时分娩,营造出浓厚的节日氛围。

这种文化心理在短期内确实激发了一波生育热情。



其次,各地政府近年来加大了生育支持政策力度。

不少城市推出了真金白银的补贴措施,金额从几千元到数万元不等。

同时,提高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减轻年轻夫妇购房压力;还将无痛分娩纳入医保报销范围,降低产妇身心负担。

这些激励手段如同强心剂,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生育意愿的短暂释放。



然而,这两项推动力都难以持续发挥作用。

真正制约年轻人生育决策的深层障碍依然存在——高昂的房价与租金、愈演愈烈的教育竞争、以及几乎压垮人的职场强度。

例如,在一线城市,三口之家的房贷支出常常占据总收入的一半以上,买房如同一场看不到终点的长跑。

教育方面,从幼儿园择校到高考冲刺,每个环节都像是一场无声的战争。

课外辅导、兴趣班、语言培训层层叠加,经济与精力双重消耗巨大。

职场环境中,加班常态化、绩效考核严苛、晋升通道狭窄,让年轻人疲于奔命。

他们不仅要承担养育子女的责任,还需照料年迈父母,精神长期处于高压状态。



这些结构性难题无法通过短期政策解决,导致许多人即便有生育愿望,也不得不反复权衡、最终放弃。

因此,当前出生人口的小幅回升,更像是特殊背景下的一次短暂波动。

若要实现生育率的实质性稳定提升,必须从根本上破解这些社会经济困境。

此外,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也让越来越多家庭推迟或取消生育计划。



毕竟,养育一个孩子绝非仅仅经历十月怀胎那么简单,而是一项长达二十年的系统工程。

以邻国韩国为例,该国政府多年来投入巨额资金鼓励生育,涵盖现金补贴、育儿假、托育服务等多个领域。

尽管如此,韩国的总和生育率仍居全球最低水平。

当下许多年轻人宁愿养宠物,也不愿承担养育子女的巨大成本与风险。



回顾过去四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国经济的腾飞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充足的劳动力供给,即所谓的“人口红利”时代。

但这一阶段已经结束。

事实上,我国劳动年龄人口自2012年起便开始逐年减少。

根据中等发展模型预测,到2050年,中国总人口或将降至13亿左右。

与此同时,劳动力总量预计将从目前的近9亿人缩减至约6亿人。



面对这样的现实,出路何在?答案其实已经逐渐清晰。

当人口数量不再构成优势时,我们必须转向对质量的追求。

从依赖“人口红利”转向依靠“人才红利”,已不再是可选项,而是必须完成的战略转型。

全面提升劳动者素质与专业技能,将成为应对劳动力萎缩的核心路径。



在积极推动生育支持的同时,也要同步加强老年群体的服务体系建设。

因为人口结构的另一极,正是加速到来的老龄化浪潮。

如何确保亿万老年人实现“老有所医、老有所养、老有所安”,已成为全社会必须直面的重大课题。



现实中,大城市三甲医院常年人满为患,挂号难、就诊难问题依旧突出。

而在县域及乡镇地区,医疗资源匮乏、医生短缺、药品供应不足等问题更为严峻。

许多农村老人看病需辗转几十公里,耗时费力。

未来应进一步强化基层医疗卫生网络建设,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下沉。

让更多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



其实,死亡本身并不可怕,生老病死本就是自然法则的一部分。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人口死亡高峰的到来,也是一种社会发展周期中的正常现象。

有人离去,也有人诞生;高峰与低谷交替之间,正是社会新陈代谢的体现。

关键在于,我们能否以理性认知去理解它,以人文关怀去回应它。

那么,你如何看待我国即将迎来的人口死亡高峰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女生穿成这样去健身房,真的合适吗??

女生穿成这样去健身房,真的合适吗??

健身厨屋
2025-10-20 12:22:34
高等教育学龄人口2032年达到峰值,多所高校专业调整

高等教育学龄人口2032年达到峰值,多所高校专业调整

第一财经资讯
2025-11-17 18:54:16
消息称苹果正测试iPhone Fold电池,容量最高5800mAh

消息称苹果正测试iPhone Fold电池,容量最高5800mAh

IT之家
2025-11-18 14:25:28
王思聪新女友被曝光!身材比懒懒还辣,亲自帮拎包正在“甜蜜期”

王思聪新女友被曝光!身材比懒懒还辣,亲自帮拎包正在“甜蜜期”

鑫鑫说说
2025-11-18 10:24:40
无论年轻时候多帅的男人,老了都会令人失望

无论年轻时候多帅的男人,老了都会令人失望

乡野小珥
2025-11-11 07:50:46
真正的传奇标准!NBA能退役三件球衣的只有4人,现役仅一人有戏

真正的传奇标准!NBA能退役三件球衣的只有4人,现役仅一人有戏

老郎体育汇
2025-11-18 12:32:20
五角大楼再次发动袭击,多人死亡

五角大楼再次发动袭击,多人死亡

参考消息
2025-11-17 16:19:06
BLG迎来巨大加强,Viper和On联手!EIK删文,两位冠军辅助要休息

BLG迎来巨大加强,Viper和On联手!EIK删文,两位冠军辅助要休息

小怪吃美食
2025-11-18 12:27:49
少林寺新方丈释印乐,上任仅一天,就被人扒出和美女大量的合照!

少林寺新方丈释印乐,上任仅一天,就被人扒出和美女大量的合照!

自娱众乐
2025-07-30 18:29:28
冷空气“到货”!广东大部寒冷预警信号生效,最低温将出现在这天

冷空气“到货”!广东大部寒冷预警信号生效,最低温将出现在这天

广东卫视
2025-11-18 14:28:07
新疆八一钢铁集团发生中毒和窒息事故,致4人死亡,挂牌督办!

新疆八一钢铁集团发生中毒和窒息事故,致4人死亡,挂牌督办!

中国基建报
2025-11-18 14:23:14
中国昭告全球,介入台海连着一块打!美国火速改口:支持两岸和统

中国昭告全球,介入台海连着一块打!美国火速改口:支持两岸和统

博览历史
2025-11-15 21:44:54
没有尺寸战功在身的叶剑英,为何能跻身元帅之列?

没有尺寸战功在身的叶剑英,为何能跻身元帅之列?

大运河时空
2025-11-17 14:10:03
曾经又贵又拉的激光雷达,已经强到能当相机用了。。。

曾经又贵又拉的激光雷达,已经强到能当相机用了。。。

差评XPIN
2025-11-16 00:10:06
ASML证实中国有1400台光刻机,拆机赔数亿警告

ASML证实中国有1400台光刻机,拆机赔数亿警告

Kerry哲学
2025-11-17 14:03:10
全运会男团四强出炉!樊振东率队晋级,上届冠亚军半决赛相遇

全运会男团四强出炉!樊振东率队晋级,上届冠亚军半决赛相遇

烧体坛
2025-11-18 12:33:59
百度阿波罗已全资持股萝卜快跑关联公司

百度阿波罗已全资持股萝卜快跑关联公司

界面新闻
2025-11-18 10:53:17
172cmD杯女孩,撩走肌肉猛男,网友:没X生活的我哭晕了…

172cmD杯女孩,撩走肌肉猛男,网友:没X生活的我哭晕了…

健身迷
2025-10-16 10:10:40
刘强东:京东正式推出京东外卖独立APP

刘强东:京东正式推出京东外卖独立APP

蓝鲸新闻
2025-11-17 19:04:03
国军五大主力覆亡史:林、粟、刘各灭一部分,谁消灭的最多?

国军五大主力覆亡史:林、粟、刘各灭一部分,谁消灭的最多?

瀚霖学史
2025-11-18 09:43:29
2025-11-18 15:07:00
米果说识 incentive-icons
米果说识
我觉仲夏苦短,你说蝉鸣悠长。
3806文章数 47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财经要闻

青云租陷兑付危机 集资与放贷的双面生意

头条要闻

高市早苗很叛逆:骑摩托玩摇滚 赢猜拳让老公跟自己姓

头条要闻

高市早苗很叛逆:骑摩托玩摇滚 赢猜拳让老公跟自己姓

体育要闻

直到退役那天,“海湾梅西”也没去欧洲踢球

娱乐要闻

曝喻恩泰离婚2年前转移走300箱茅台?

科技要闻

OPPO Reno15系列深评:实况封神+颜值暴击

汽车要闻

更加豪华 更加全地形 极石ADAMAS

态度原创

游戏
教育
健康
手机
公开课

《筑城记:中世纪》2026年1月推出 好评城市建造

教育要闻

化简二次根式:看起来很难,常规考题常规方法

警惕超声报告这六大"坑"

手机要闻

vivo X200T手机现身,预估代表Turbo增强机型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