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CRO亏本做生意,何时能止血?

0
分享至


李昀 | 撰文

王晨 | 编辑


今年,虽然创新药二级市场回暖,但却没有带暖 CRO ,不少中小型 CRO 深有走在悬崖边缘之感。

一名业内人士最近听到这样一个故事。一家CRO花近10万人民币购入试验猴,亏本2-3万元卖给客户,价格甚至高于订单收入。

而且这种“亏本”生意,甚至成为国内一些CRO的普遍现象。当被问及为什么要做亏本生意时,关于“亏本”的战略层面意义答案五花八门,有的说现在的CRO都在恶意竞争,海外有利润的公司,在国内试图靠亏本“熬”死其它竞争对手;更多的答案是国内寒冬,人员和机器闲着也是闲着,亏本做着有点现金流,加上一些海外的收入,至少还能养活国内的部分团队。

曾经的CRO产业,是中国生物医药届公认的“铁饭碗”。但最近几年,随着上游创新药企业项目预算缩紧,CRO的日子也越来越不好过。

从管线数量来看,中国药物研发的势头依然凶猛。2024年,中国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披露的数据显示,全年临床试验数量达4861项,同比增长15.57%;但在繁荣背后,是CRO订单价格缩水。有业内人士估计,目前CRO订单单笔价格较三年前大约缩水三分之一左右。

而同样遭遇寒冬的美国市场,当地的CRO过冬的方式是另外一种,绝对不降价,不打价格战。一位在国外工作多年的CRO人士说:“国外CRO宁愿等待下订单的biotech有钱了再付钱,也不会降价。”

一些大型以国内为主的CRO在去年年报时已遭遇翻车:比如一位头部CRO营收和利润双跌,利润甚至下降近80%。而中小型CRO的情况更加惨烈,为了公司开张,不少老板亲自下场为甲方“画大饼”,目标仅仅是活下去。

而今年创新药二级市场回暖,一些biotech手上有钱了,当甲方有钱的时候,CRO流血降价后,价格也涨不上去。一位上市创新药公司的人士表示:“给CRO的订单还是之前的价格,不会因为我们手头宽裕了就主动多给钱。”

牌并没有被洗出去,而是卡在在了手上。这种尴尬的处境,成为了留给整个行业的一道思考题。

行业为何难“出清”

国内CRO行业从降温、霜冻到彻底冰封,其实已经走过了好几个年头。从2022-2023年开始,甲方由于融资困难而收缩管线,导致CRO企业“吃不饱饭”的情况就已成为普遍现象;而头部CRO截胡订单、把小规模企业逼到墙角的故事也并不新鲜。

但在数年之后,洗牌依然没有结束——这一点是当初很多人没有意料到的。

其中原因和CRO的成本结构有很大关系。“用人成本可能占一半左右,而至于场地和设备,很多中小型CRO完全可以通过转包实现。所以在成本上,这些企业非常具有弹性。你看着好像快死了,但它的生命力实际上非常顽强。”一名在头部CRO企业工作的人士说到。

于是,CRO公司的职员变成了这场变动的最大承压方,几年来,无论头部还是尾部企业,都经历了不同程度的裁员。大部分中小型企业的策略都是将团队维持在支撑日常运营的水平,再根据每一季度的订单情况增加或者裁撤。

一名在成长型CRO工作的人士也提到:从去年开始,活多钱少就成了工作的主基调,“有时甚至连单休都没有”。她猜测,公司会这样苛刻,一方面是来自甲方的赶工压力,另一方面也是在变相“赶人“。

“工作时很担心出什么差错,这样老板就有理由把你裁掉。最近听说了很多这样的事情:没有理由裁你,就降薪、欠薪、停公积金、停社保,等你受不了主动离职。”

同时,CRO作为乙方企业,服务周期是以年为单位的。一旦确定合作关系,CRO积累了关于特定药物分子的特殊知识,药企更换CRO的技术风险和时间成本极高。因此,即使面临低价竞争,客户也更倾向于选择有过合作经验的CRO企业。这种高粘性让有稳定客户源的中型企业得以生存,减缓了被淘汰的速度。

“只要这些老客户还没倒闭,那乙方CRO公司也就不会真的死掉。”上述成长型CRO员工说到。但她也提到,维护这些客户的工作变得越来越难。“对方经常会提到别家的报价有多低、承诺得有多好,总是在暗暗地PUA你,让你接受一些本来就不太合理的服务上的要求。”

除了以上这些原因以外,真正让这些半死不活的企业主动坚持下去的,还有对未来仅存的一份乐观。

如上所述,大部分存活至今的CRO企业,背后都站着几个长期合作的甲方公司,在行业里也有稳定的关系网。这也意味着:它们也都经历过CRO黄金期和生物制药上升期,对于黯然退场的结局很难接受。

上述头部CRO工作人员曾听说,有中型CRO企业收到过来自头部的并购橄榄枝,但是最后没谈成功。“无非就是在等待行业回暖。开出的价格差不多是这家公司鼎盛期三年左右的利润,对这个结果管理层肯定心有不甘。在行情好的时候,也许可以翻不止一倍。”

而近两年,在生物制药行业中发生的一系列新变化,也使得CRO困境在外人眼里的“苟活”,被看成是黎明前的短暂黑暗。

是老树还是新芽

海外交易频发、NewCo新模式兴起、港股回暖……诸多现象似乎都在向CRO传递着未来会更好的信号。

尽管外界一直“唱衰”CRO行业,但是上述头部CRO企业工作的人士认为,这一产业依然和整个生物医药行业一样,虽然艰难,但依然没有放弃。

中求生,CRO们开始分化出两种典型路线:一类企业通过横向并购和纵向整合,搭建更完整的研发服务链条,试图以“平台化”提高竞争门槛;另一类则选择深耕某个细分领域,在高专业度或区域渗透上形成护城河。

一些企业利用整合机会,趁机发展一体化业务,走平台路线。例如阳光诺和,这两年通过收购派思维新、南京先宁等公司,完善临床前DMPK及临床服务能力,使得公司前五大客户连续三年贡献超20%的稳定营收。

除了拓宽赛道以外,还有不少把精力放在细分领域上,在某一个方向专攻下沉市场。比如专注于临床管理SMO领域的普蕊斯,通过使服务覆盖全国近 200 座城市、1300 余家临床试验机构,使得公司成为在自己领域内可以和龙头企业掰手腕的存在。

而在出海浪潮下,不少面临困局的CRO企业也将目光瞄向大洋彼岸。

例如,曾因行业价格战导致净利润暴跌的美迪西,前年和去年就在海外产业核心区域多点布局,加强实验室能力以及商务团队的建设,重点开拓欧美中小型药企订单,试图通过海外业务的增长对冲国内市场的下滑。根据去年数据,公司境外新签订单金额同比增长超过20%。

虽然一些中小CRO的订单增长主要来自美国,但上述头部CRO工作人员也提到,一些大型的CRO海外新增订单主要来自于美国以外地区。由于美国《生物安全法案》的影响,许多美国MNC甚至biotech都不愿意和中国CRO接触过深,以免影响自己未来获取美国联邦资金的机会。

海外新单的来源主要是欧洲和亚太发达地区。“欧洲虽然看起来是一个整体的市场,但实际上从监管法规、技术评估、甚至商业的生态来看,都是分散的。” 上述头部CRO工作人员提到,“同时,他们对于数据合规的审查要求,比美国要繁琐很多。”

因此,能靠海外拓展自救的CRO一定是少数,“为了这20%的增长,企业需要200%的资源投入和时间投入。”

和海外拓展一样,横向并购和纵向整合往往靠的也是“一寸土一寸血”的残酷。上述的正阳光诺和和普蕊斯虽然拿单变多,但仍然改变不了净利润下降的现实。同时,这些企业虽然在讲的是“新故事”,但无论并购、深耕细分、还是攻略海外市场,依然使用的是老手段——降价。

有业内人士提到,行业里的确存在“围剿式”竞标的现象。“有些大企业明明不缺订单,但还是会以惊人的低价去和一些小企业抢单。抢着抢着就把这些小企业收购了。”

这也就造成了CRO领域的怪相:虽然一些新变化使得“新芽”频频冒出,但活力之下依然是“老树”的根。

壁垒如何建立

只能靠价格竞争的另一面,是大部分中国CRO缺少自己的护城河。

上述成长型CRO员工提到,曾经一起毕业的同学,有些进了CRO,有些进了药企,“甚至在当年很多CRO开出的条件比药企更优。”但七八年过去了,她观察到的进药企的同学似乎在技术能力上提升更显著。

“都是研发相关岗位,但他们对创新更有自主权。资源多、时间也多,还不用操心流程方面的事情。”

曾经的CRO行业,正是因为可以”用最少的资源和时间交出合格的答卷”而成为药企们的首选;但当整个行业都充斥着60分的答卷,那选择谁就会成为一件很随机的事件。

上述成长型CRO员工还提到,缺乏技术差异化不仅仅是中小型CRO面临的问题。“也出现过业内某鼎鼎大名的老牌CRO,最后只能靠价格和小企业竞标并最终丢标的事件。”

大部分CRO 企业的研发多聚焦于检测方法优化、工艺流程改进或数据分析模型开发等, 但这种研发多数是在已有方法上进行小范围改进。比如在生物分析、药代动力学检测中,CRO 研发人员会优化检测灵敏度、减少样本损耗、缩短分析周期,但这种结果往往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达成,因此可替代性很高。

在行情好的时候,选择的标准是在多种方法中找到最物美价廉的那一条;但在竞争白热化的时间段,让自己成为“唯一的方法”就变得至关重要。

而对于不同客户来说,“唯一”也有着不同的含义。“有些客户比较看重是否可靠,所以会要求长期记录,这不是几个月就能形成的。也有些客户的要求比较特殊,比如要做难溶性药物,那么市场上能做的也就是那几家。”

细看之下,一些CRO企业成功的外壳下,可能只是包裹了一两个差异化的核心。

比如药明生物的多特异性抗体平台,解决的就是这类药物的结构难题:在组装时极易形成错误的肽链配对,导致产率低、纯度差、稳定性差。而且平台允许组装几乎任何单抗序列对,可以让许多药企的项目立刻上马。

换句话说:药企选择使用这些平台,不是因为价格便宜,而是因为离开了这些平台,项目根本无法进行或会延期数年,成本暴涨。这才是CRO企业需要寻找的真正的不可替代性。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一位在出海CRO工作的人员表示,在国内的时候,它们的甲方创新药企做的是fast follow和me too,“CRO的技术能力是得不到提升的,而且很多CRO都能做,只能打价格战”。但出海之后,“美国本土的甲方们带着稀奇古怪的想法过来,需要我们用各种技术方式落地,只要落地了,经验和能力就成为我们自己的了。“

可以预料到的是:在未来,大多数CRO也许还能通过玩价格游戏继续存活下去;但真正能跟随中国创新药产业进步的,只有那些愿意真正做出改变的企业。

欢迎添加作者交流:

李昀:liyun940820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突发!600193,董事长涉嫌犯罪被逮捕!

突发!600193,董事长涉嫌犯罪被逮捕!

证券时报e公司
2025-10-30 19:45:53
这种丰满的腿,穿紧身瑜伽裤真的好看吗?

这种丰满的腿,穿紧身瑜伽裤真的好看吗?

小乔古装汉服
2025-10-15 17:16:17
90年代末,迟浩田抓捕姬鹏飞的儿子,对方质问:我父亲知道吗?

90年代末,迟浩田抓捕姬鹏飞的儿子,对方质问:我父亲知道吗?

体育小柚
2025-11-03 13:13:31
越南的印支联邦梦想,如果一旦成功,实力能有多强?答案非常简单

越南的印支联邦梦想,如果一旦成功,实力能有多强?答案非常简单

凡人侃史
2025-11-02 10:17:54
陈奕迅剪掉经典长发,新短发被指显头秃,侧面坑洼撞型谢霆锋

陈奕迅剪掉经典长发,新短发被指显头秃,侧面坑洼撞型谢霆锋

小咪侃娱圈
2025-11-03 14:11:33
湖人两点进步明显!东契奇要改两错,老詹很开心,两大新援成功臣

湖人两点进步明显!东契奇要改两错,老詹很开心,两大新援成功臣

鱼崖大话篮球
2025-11-03 13:51:54
感动!张水华4年前支援宜昌抗疫 10万奖金需缴税 频繁参赛存1隐忧

感动!张水华4年前支援宜昌抗疫 10万奖金需缴税 频繁参赛存1隐忧

风过乡
2025-11-03 12:58:19
苏宁重生记:2000亿债、信托拆局,张近东凭什么再掌新国企?

苏宁重生记:2000亿债、信托拆局,张近东凭什么再掌新国企?

流苏晚晴
2025-11-02 16:21:55
再亏7.4亿元,这家成都国资房企困境中谋变

再亏7.4亿元,这家成都国资房企困境中谋变

中国房地产报官方号
2025-11-03 11:02:02
吴艳妮穿紧身三角裤太窄被批“露骨”,到底碍了谁的眼?

吴艳妮穿紧身三角裤太窄被批“露骨”,到底碍了谁的眼?

傲娇的马甲线
2025-09-17 18:06:44
茼蒿立大功!医生调查发现:茼蒿对这5种疾病有好处,建议常吃

茼蒿立大功!医生调查发现:茼蒿对这5种疾病有好处,建议常吃

阿纂看事
2025-10-13 15:36:03
杨佑宁和老婆首同框,想拉手却遭拒绝,全程无交流眼神中都是嫌弃

杨佑宁和老婆首同框,想拉手却遭拒绝,全程无交流眼神中都是嫌弃

嫹笔牂牂
2025-11-01 07:46:21
汪小菲一家成都度假,两姐弟照片又流出,小玥儿装扮太意外

汪小菲一家成都度假,两姐弟照片又流出,小玥儿装扮太意外

深析古今
2025-11-03 11:10:01
1939年,毛主席读完项英电报后气得发抖,到了70年代仍耿耿于怀

1939年,毛主席读完项英电报后气得发抖,到了70年代仍耿耿于怀

梦史
2025-11-03 12:15:09
英超下课第4人!0-3惨败 稳居倒数第1 中国老板忍无可忍

英超下课第4人!0-3惨败 稳居倒数第1 中国老板忍无可忍

叶青足球世界
2025-11-02 20:49:25
1951年,志愿军撤退时撞见2.8万美军精锐,师长却下令:反冲锋!

1951年,志愿军撤退时撞见2.8万美军精锐,师长却下令:反冲锋!

云端书馆
2025-11-03 11:13:19
内蒙古女篮退出WCBA!女篮国手张茹转投山西 多次征战国际大赛

内蒙古女篮退出WCBA!女篮国手张茹转投山西 多次征战国际大赛

醉卧浮生
2025-11-03 10:41:38
深圳这夜,杨采钰真空上阵,佟丽娅真老了,谭松韵险些走光好尴尬

深圳这夜,杨采钰真空上阵,佟丽娅真老了,谭松韵险些走光好尴尬

心静物娱
2025-11-03 09:40:45
“袁小小”因病去世,年仅38岁

“袁小小”因病去世,年仅38岁

瓜农娟姐
2025-10-25 22:56:23
于根伟帮上海上港阻击上海申花,没必要,大连英博主场胜率并不高

于根伟帮上海上港阻击上海申花,没必要,大连英博主场胜率并不高

足球分析员
2025-11-03 11:05:03
2025-11-03 15:23:00
深蓝观 incentive-icons
深蓝观
专注医药领域
199文章数 1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健康要闻

核磁VS肌骨超声,谁更胜一筹?

头条要闻

美媒:中国正迅速充实石油储备 或与俄油设施遭袭有关

头条要闻

美媒:中国正迅速充实石油储备 或与俄油设施遭袭有关

体育要闻

开拓者官宣召回杨瀚森 队记解析核心原因

娱乐要闻

录音彻底揭露知名导演王家卫的体面

财经要闻

马斯克:未来5-6年传统手机与App将消失

科技要闻

余承东内部信:鸿蒙下一步要实现上亿覆盖

汽车要闻

超跑同款磁流变减振 深蓝L06包你开得爽

态度原创

健康
教育
房产
旅游
公开课

核磁VS肌骨超声,谁更胜一筹?

教育要闻

AI时代应该培训小朋友什么能力

房产要闻

中粮(三亚)国贸中心ITC首期自贸港政策沙龙圆满举行

旅游要闻

新西兰:对持有效澳大利亚签证的中国公民免签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