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丨深蓝财经
撰文丨杨波
又有公募基金玩起了“花样美男”广告计。
日前,上银基金在上海市许多户外大屏、公交车等渠道投放巨幅广告。广告主角是基金经理陈博,并印上“投基金,选陈博”的宣传口号,还辅以“基金界de新潮买手”标语。有网友表示,乍一看“还以为是哪个台的恋综宣传呢”。
![]()
大投广告背后,是上银基金权益类产品规模的尴尬;更深层的原因,是权益类产品业绩不及预期的现实。这种“饭圈化营销”,适合基金业吗?
1
“花美男”广告背后,
难掩业绩短板
上海不愧为国际金融中心,公交车投广告都能找到基金客户?上银基金的广告还鼓励网友晒海报、打卡拍照,参与讨论,就能参与手机支架、笔记本等礼品抽奖。
小编在小红书平台看到,确实有很多用户参与了这个“投基金,选陈博” 这个话题并转发了宣传海报,不过参与的用户几乎没人聊基金业绩,更多的是为了赢好礼。
![]()
(图源:小红书)
那么,陈博究竟什么来头?
据“天天基金网”显示,陈博,硕士,2016年8月加入上银基金,历任上银基金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等职务。2020年2月3日担任上银鑫达灵活配置混合型基金基金经理。此后,他还先后担任多只主动型权益类基金经理。
截止目前,陈博管理的基金主要有6只。其中规模最大,总收益最好的是上银鑫达灵活配置混合A,任职时间5年272天,任职期间收益73.83%。从2020年以来,该基金每年业绩和同类平均基本相当,不存在突出表现。
![]()
(上银鑫达灵活配置混合A)
从上银鑫达灵活配置混合A持仓来看,尽管股票占比高达84%,但是陈博持仓极其分散,第一重仓股三环集团仅3.21%,第二重仓股紫金矿业3.17%。
![]()
![]()
(上银鑫达灵活配置混合A)
从持仓股票来看,行业极其分散,所谓的“老登股”占比不少,果然是“灵活配置”。但是这与宣传中的“新潮”,比如新消费、硬科技、AI、机器人、大数据、云计算等行业等新兴赛道似乎不沾边。
潮在哪里?
这种风格的好处是分散风险,坏处是降低收益。今年以来,该基金累计收益19.12%,比沪深300还低一点,比同类平均收益更低了6个百分点。
![]()
(上银鑫达灵活配置混合A)
如果主动管理基金不能赢得超额收益,投资者就很难找到投“陈博”的理由,因为不如直接买沪深300指数ETF更简单。
此外,陈博管理的上银未来生活灵活配置混合A,任职4年349天,任职期间回报仅30.37%,差强人意。该基金最新估值规模仅0.33亿元。
此外,上银价值增长3个月持有期混合A、上银慧尚6个月持有期混合A管理时间都超过3年多,任职收益分别为20.56%、9.56%。
他管理的上银高质量优选9个月持有混合A,最新规模仅0.68亿,管理2年多总回报19%。
最后一只是上银国企红利混合发起式A,从去年3月至今,收益率9.53%。
![]()
(陈博在管产品一览 图源:天天基金网)
根据监管规定,当基金资产净值连续60个工作日低于5000万元时,则触及清盘红线,这类基金也被视为袖珍基金。值得注意的是,这位被定义为“新潮买手”的陈博,管理的6只基金中,有4只A+C份额加起来不足5000万,可能触发清盘红线。
此时,上银基金为陈博投广告拉人气,效果难料。
2
监管紧箍咒:
“饭圈化”基金经理要不得
一般而言,基金营销核心是让投资者通过了解产品投向、基金经理风格、历史业绩,匹配自身风险偏好。但上银基金的操作,不谈业绩不谈风格,吸引的多是颜值导向的围观者和“羊毛党”,真正有投资需求的用户反而不会被吸引。
因此,有业内认为,上银此举意在强化个人IP,带动权益业务突破。
但是监管层此前反复强调“坚决纠正基金经理明星化、基民投资粉丝化、强化投研体系建设”等新规,上银基金这番“重颜值、轻业绩”的饭圈化营销,显然与行业导向背道而驰。
究其原因,无非是腰部公募的生存焦虑:权益类规模太小,缺乏明星基金经理难以带动销量,行业渠道又被头部机构挤压。
据“天天基金网”数据显示,截止9月30日,上银基金管理总规模从2021年至今一直持续增长到2515亿元。
![]()
乍一看数据挺不错,但2515亿里面,货币基金占了826亿元,债券型1395亿元,指数型260亿元。除此以外,混合型总规模32亿元,股票型总规模仅0.6亿元,两项加起来占总规模比例仅1.29%...
![]()
上银整个公司的权益类产品规模还不如别的基金公司一只产品。难怪上银基金急于营销出圈,但这似乎不能成为不管监管指引的理由。
2024年3月,证监会发布《关于加强证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监管加快推进建设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的意见(试行)》强调,要强化公募基金投研核心能力建设,完善投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摒弃明星基金经理现象,强化“平台型、团队制、一体化、多策略”投研体系建设。
![]()
因此,上银基金此番营销,似乎有些“顶风作案”之嫌。
公募基金的核心竞争力,永远是投研实力与业绩,而非营销噱头。上银基金若想真正获得投资者认可,与其在“颜值营销”上费心思,不如踏踏实实打磨投研团队,提升产品业绩。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也需警惕各类营销包装,聚焦基金经理业绩、持仓策略等核心信息,理性决策才是避坑关键。
深蓝财经新媒体集群发源于深蓝财经记者社区,已有15年历史,是国内知名财经新媒体,旗下账号关注中国最具价值公司、前沿行业发展、新兴区域经济,为投资者、上市公司高管、中产阶级提供价值内容,欢迎关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