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绩优长跑者谈长期主义|华泰柏瑞吕慧建:A股投资长期主义不等于长期持有具体个股

0
分享至

财联社11月3日讯(记者 周晓雅)历经又一轮牛熊交替,公募基金行业积淀的深层矛盾逐渐显露,行业加速踏上改革转型之路。随着《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的落地,各家基金公司躬身探索适配自身的长期主义发展路径,行业处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拐点”。

如何结合中国市场理解并实践投资的长期主义?长期主义是否能够成为全公募行业的共识?破解投资者持有体验不佳的痛点,又该从何处发力?作为公募行业中任职超 15 年的资深投资老将,华泰柏瑞基金主动权益投资副总监、基金经理吕慧建分享自身的思考。

在吕慧建看来,投资的长期主义植根于中国经济坚实的经济基本面,中国制造业的硬核实力与持续攀升的出口竞争力,是支撑长期主义的坚实基石。吕慧建在自身基金经理任职生涯中,长期主义是投资体系不可或缺的一环,企业盈利是投资策略的核心变量。

吕慧建也清醒意识到,投资体系面临复杂的市场环境考验,洞察中国不同发展阶段的市场特点,持续优化投研体系,才是投资的长期主义要义所在。

过去的市场考验中,他取得较为亮眼的成绩,截至10月31日,他从2009年11月18日管理的华泰柏瑞行业领先,任职回报达到286.78%,在同类产品回报排名居前。(数据来源:Wind)

公司平台的长期化考核制度,包容的企业文化,是基金经理践行长期主义的重要支撑。对于行业的未来,吕慧建充满信心,监管引导,基金经理投资理念走向成熟,长期主义成为公募基金行业共识,将有更大的生命力。

而针对投资者获得感不强的痛点,他提出要从市场基础、基金经理能力、投资者理念等三方面协同发力,通过精准的产品适配与扎实的业绩表现,提升投资者的长期收益体验。

Q1:作为基金经理,您如何理解长期主义?

吕慧建:长期主义是一个明确的政策导向,也是公募基金投资管理的价值导向、评价标准。

谈到长期主义,作为从业人员,首先想到的是长期主义的经济学含义。在我看来,长期主义是对中国改革开放经济发展成果的一个总结。

过去几十年,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实力大幅增长。举个例子,OECD数据提到,2020年,中国制造业总产值达到16.65万亿美元,超过了美国、英国、欧盟、日本等四大经济体的总和。2020年以来,中国的制造业总产值增速高于西方主要工业国家,到2024年,中国制造业总产值占全球的比重已增长至三分之一左右。(数据来源:UNIDO)

中国经济发展成果必然在微观上在上市公司层面体现。我们看到,近年来大量上市公司技术实力提升,竞争力增强,盈利能力也显著增长。所以,在中国谈长期主义,是有基本面基础的。

另一方面,投资是面向未来的。我们在这个时候谈长期主义,彰显我们对于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信心和乐观预期。

我们在很多方面看到了中国经济发展韧性和潜力的积极的信号和证据。比如,疫情期间,中国出口快速增长;疫情结束后,西方国家供应链恢复运转,但是,中国出口仍保持稳健增长,2025年4月份以来的关税扰动,也没有改变这一趋势。

我们还观察到,在上市公司层面,出口业务利润率普遍、显著高于内销。这说明中国出口不是牺牲盈利为代价搞低价倾销,证明中国产业具有强大的竞争力。

所以,在我看来,监管机构倡导长期主义,是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总结,也是对未来的展望。A股市场践行长期主义,具有坚实的基本面基础。

Q2:谈到长期主义,投资者很容易联想到巴菲特。巴菲特持有个股往往动辄数年或数十年,但这在中国公募基金业中不多见,怎么理解这种现象?

吕慧建:实际上,长期主义是对A股投资价值的总体性判断,是否长期持有具体个股则是投资策略操作层面的问题,两者不宜直接画上等号。

投资策略要结合一个国家经济发展阶段的具体特征和投资标的的实际情况。巴菲特主要投资于美国股市。而相对于其他西方经济体,美国是非常成功的经济体。从工业生产规模来看,美国是少数能维持2008年峰值水平且略有增长的经济体,这也成为投资长期主义的基础。

逻辑上,我们可以把一个国家的经济总量划分为存量和增量两个部分。增量经济来看,从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时代,再到当前快速发展的AI,美国一直是全球创新经济的主导者。然而巴菲特的持仓特点是集中在消费等行业,这是美国存量经济,行业的内部竞争格局已较稳定。

我们用同样的视角来观察A股市场,发现存在很大的不同。相比美国,中国仍然是快速增长的经济体,整体产业规模处于不断增长的势头。即便是钢铁、煤炭、水泥、铜、化工等传统产业的规模也在持续增长,这也使得A股上市公司整体属于成长行业。

中国经济发展阶段的特性决定了,A股上市公司的行业竞争格局不稳定、公司市场地位容易发生变化,对应地,公司的盈利也波动较大。

另外,中国的企业之间的竞争力度更强,这也是与美国市场的很大不同。比如,互联网电商行业中,美国以亚马逊一家为龙头形成市场格局;而中国则是多家头部企业激烈竞争,市场格局并不稳定。

所以,中国是一个发展经济体、高烈度竞争,这些特征映射到A股整体走势上,显示为股价波动很大,Beta(β)很多时候超过了Alpha(α)。

然而,情况正在发生变化。随着中国的经济正逐步走向成熟期,行业的竞争格局也趋于稳定,企业的盈利也将趋于稳定并有所改善。未来的A股市场,投资者买入并长期持有的情形也将逐渐增加。

Q3:您于2007年入职华泰柏瑞基金,历任高级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基金经理等职务,管理华泰柏瑞行业领先基金超15年取得良好业绩。在自身的投资实践中,长期主义在对您起到什么作用?

吕慧建:从事股票投资工作蛮长时间了。这也是一个研究中国经济和证券投资的学习过程,也逐步想清楚了一些事情。

首先,要做一个乐观主义者,相信未来,相信企业的价值。投资要取得成功,应该在经济和股票市场被低估、投资遇到挫折和困难的时候,深挖个股价值,保持播种。而相信未来、相信价值的乐观主义,可以说和长期主义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投资要取得成功,仅仅在思想观念上建立长期主义是不够的,要在投资策略上建立经得起市场检验的、行之有效的、体系化的投资思路和方法。

在我的投资策略中,会把企业盈利放在最核心位置,这背后也涵盖一个基本规律,企业盈利增长时股价往往会上涨,企业估值也有所扩张。因此,寻找企业盈利增长驱动的股价上涨的机会,成为我的主要投资策略。

但股票市场走势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影响股价走势的因素很多。

在不同阶段,主导股价走势的关键变量不同,形成某种特定的“市场风格”。所以,任何一种投资策略,在不同市场环境下,绩效会有波动,有顺风,也有逆风的时候。

多年的投资经验,得失两个方面总结下来,我倾向于投资要有稳定的风格,投资体系要有面对不同市场环境更广泛的适应性,要与时俱进。

Q4:作为投资老兵,您长期在同一公司任职,是职业生涯的“长期主义”,这也很好地支持了您投资的长期主义。您觉得,公司平台在其中发挥什么作用?为了支撑基金经理践行长期主义,公司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优化或者约束?

吕慧建:《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及相关的政策文件明确提出,基金经理考核要长期化。在这一政策导向下,无论是基金公司发展还是行业考核,都朝着更理性、注重长远价值的方向精进,无疑是行业发展的积极信号。

长期主义符合基金行业发展的基本规律,也是业界共识。实际上,相关政策文件出台以前,各个基金公司的考核管理中,已经有所体现。

比如,在我们华泰柏瑞基金管理公司,长期主义的理念可以说渗透在公司经营管理、投研制度的各个环节。我们对于基金经理的业绩考核中,长期业绩占主要权重;在我们的投研体系中,我们注重投资标的的长期价值分析,挖掘公司基本面是我们研究方法的核心思路。

长期主义理念也渗透在我们公司的经营管理、企业文化中。

公司领导倡导“包容、尊重、与人为善”的企业文化。对于基金经理,我们包容不同的投资理念,支持基金经理坚持自己的投资风格,基金经理对基金业绩负责,投资决策也有充分的自主权。

包容、尊重、与人为善的企业文化也体现在同事关系上。比如,对于研究员,我们不接受基金经理过于严苛地批评、责骂研究员,而是鼓励基金经理和研究员平等交流,支持和帮助研究员成长,提升专业能力。

可以说,我们华泰柏瑞基金公司在公司发展战略、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股票投资管理等各个方面,都在践行长期主义。

Q5:随着中国证监会5月份发布了《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推动公募基金长期主义发展。您认为,长期主义能够成为全行业的共时性投资风格吗?

吕慧建:长期主义是行业共识,是正确的事,一定会成为全行业共同性的投资风格。

市场有些观点认为,新一代基金经理和老基金经理相比,会“投机”一些。我认为这个说法是不准确的。

在公募基金行业,80后、90后基金经理越来越多。他们的成长轨迹和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中国国际地位提升基本同步,亲眼见证中国的崛起与成功,对中国公司的竞争力、中国经济发展前景的信心更足、更坚定。因此,他们更自信,更乐观,更容易成为“乐观主义者”。这恰恰是长期主义理念的底色基础。

新一代基金经理视野广阔,学习能力强,成长很快。和年轻同事交流讨论,我受益良多,观察他们的观点,特别有启发。

比如董辰,他的投资策略是宏观策略驱动,价值风格,风格鲜明,投资理念清晰;陈文凯是公司今年较好捕捉到AI产业机会的基金经理,他对AI行业的发展趋势有着极强的洞察力,对AI领域的投资机会也异常坚定;另一位基金经理钱建江,投资上聚焦中国出口制造业,他坚信优秀的中国制造企业有不可替代的竞争力。

他们绝非个例。长期主义是投资取得成功的关键。基金经理是一个非常勤奋的群体,大家都在学习、成长,市场也在大浪淘沙,在这个市场中最终能够成长起来的基金经理,一定是一个长期主义者。

Q6:上述行动方案提到,公募基金投资者获得感不强。从基金经理视角,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可以从哪些方面改善投资者体验、让投资人获得更好的收益?

吕慧建:公募基金投资者获得感不强,是当前客观存在的一个现实问题。

逻辑上讲,要让基金持有人有良好的获得感,需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一是A股市场要有投资机会;二是基金经理要努力把握住投资机会,三是基金持有人需要在合适时机买入基金,并且能沉下心长期持有。

中国经济基本面韧性足、发展潜力巨大,中国产业具有强大的竞争优势,A股市场具有长期投资机会。作为基金经理,重要的是提升自己的投资能力。

从基金持有人角度,同样需要建立长期主义理念。有的投资人具有一定的交易能力,可以考虑投资ETF基金、行业基金,波段操作。对于大多数投资人,不宜把基金当做交易工具,而应作为长期持有的投资工具,操作上避免追涨杀跌。

在提高基金投资者获得感问题上,基金经理应该有认识上的自觉性,承担起更多的责任。我们需要做的,是始终把工作做扎实、做细致,力争用可持续的长期业绩给持有人信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财联社 incentive-icons
财联社
以“准确、快速、权威、专业”为新闻准则,为投资者提供专业的投资资讯。
643925文章数 101530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