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剧市场正在快速蓬勃发展。数据显示,截止至今年7月,我国微短剧用户规模已达到6.96 亿,占网民总数近七成;今年的市场规模有望在去年达到500 亿元的基础上,实现更大突破。
短剧这片沃土吸引了无数网文作者、影视编剧等文字工作者投身其中。然而,高潜力的背后是现实的困境:满怀热情者屡屡碰壁,转型者难以找到新节奏,观望者困于“看不清规则、摸不准门槛”的焦虑。
为此,红果短剧创作服务平台推出「短剧编剧第一课」系列内容,邀请行业从业者分享实战经验,希望为新人理清方向、突破创作瓶颈。
![]()
「短剧编剧第一课」系列课程计划 10 期访谈,将依次从新人入行指南、题材/IP选择、黄金开场、剧本主线结构、节奏与卡点设置、悬念设置、情绪爆点设计、台词打磨、网文作者转型和剧本落地性等 10 个方向展开科普与讲述。
第一期我们将围绕“新人入行指南”议题,对话已入驻红果短剧创作服务平台的剧本工作室——凉白开工作室的负责人杨玉鲁。
凉白开工作室是一家在短剧领域表现突出的创作团队,凭借对市场喜好的精准把握和强大的内容制作能力,打造出多部爆款短剧,代表作包括:《她似皎皎云中月》、《我以温柔诱你情深》( 24 小时播放量破千万),《爱意灼心》、《全家听我心声觉醒了,我躺赢》(播放量破十亿)等。本节课,杨玉鲁将以亲身经历为新人揭示短剧行业的真实面貌,帮助新人顺利起步。
01.
「转型伊始」文字工作者的“逆风翻盘”
在成为短剧编剧之前,杨玉鲁也曾经历过创作路上的迷茫与瓶颈。尽管在内容领域深耕多年,他却逐渐感受传统创作的瓶颈:创新越来越难;作品反馈周期长,一个故事写完,往往要等数月才知道是否被市场接受;发展空间不足,职业成长方向愈发模糊。
转机出现在 2022 年初。彼时,短剧在郑州悄然兴起,整个行业尚处拓荒阶段——没有标准剧本,拍摄团队常常拿着小说提纲就直接开机。杨玉鲁却从中看到了普通人“成功”的可能:这是一个“人人皆可入场”的新赛道。
他果断投身其中。初期转型并不轻松:从零学习镜头的语言,在网上找公开课恶补影视化知识,反复拆解早期短剧,摸索用户情绪与市场规律……在持续复盘、深入钻研和反复的文字打磨后,杨玉鲁开始摸索到短剧剧本的创作门道:短剧编剧不仅是在写故事,更要着重在情绪节奏的设计上下功夫。也正是在这个阶段,他的创作逐渐步入佳境,从“跟着感觉走”走向“笔下有章法”。
回忆自己的第一部过稿作品的创作历程,杨玉鲁坦言,那是一个完全“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这个讲述山村少年获得奇遇、带领家人过上好日子的故事,前后打磨了 20 多天,甚至在筹备期仍在修改。彼时市场尚处空白,过稿门槛相对较低,但他已是少数能“写出来就能拍”的创作者之一。
02.
「重构认知」短剧行业的本质与真相
➣短剧是什么?
在杨玉鲁看来,短剧,是“成年人的童话”。他进一步阐释:观众并非为了聆听深刻的道理而来,而是希望在碎片化的时间里,体验现实中难以达成的幻想。短剧的核心,在于提供强烈情绪点和代入感。
形式上,短剧通常以每集约 3 分钟时长、竖屏播放为主要特征,其创作注重节奏紧凑、情节集中。相较于长剧对宏大世界观和复杂人物关系的铺陈,短剧更侧重于在短时间内传递高密度的情绪体验。
➣谁在看短剧?
近 7 亿的用户规模意味着短剧早已突破圈层。用户画像覆盖主流人群,主要群体为 31 至 50 岁之间的观众。随着内容升级,题材也从单一的“战神”、“赘婿”拓展至“职场逆袭”、“重生创业”、“轻喜剧”、“悬疑反转”等多元维度。以古装类为例,细分题材就包括“古代言情”、“古代复仇”、“古代穿越”等,体系庞大且在持续演化。
题材的丰富也反映出用户需求的变迁。例如,“重生”类剧集的时间设定已从过去的 80 、90 年代,逐步前移至 2010 年前后——这一变化让出生于2000年前后的年轻群体也能产生强烈代入感。曾经被视为“中年幻想”的短剧,正在吸引更多元、更年轻的观众入场。
➣短剧编剧收入模式
关于新人最关心的收入问题,短剧编剧杨玉鲁揭示了行业现状。他指出,编剧的收入主要来源于保底稿费、固定保底金及分成等多种合作模式。
对于新人编剧而言,入行初期通常以“保底稿费”为主要收入来源。根据各家平台或工作室的开价不同,其收入区间在几千到几万元不等。这一阶段的核心目标是积累经验、建立行业认知与口碑。
当编剧成长至成熟阶段,往往可洽谈分成合作。在此模式下,除基础稿费外,还可获得基于剧目播出成绩的流水分成,高者可达数十万元。而行业顶部的头部编剧,多采用框架合作模式,月收入可突破百万元级别,并在创作中拥有更高自主权。
03.
「破局入行」锚定赛道与思维转型
➣ 拉片的本质:从被动观看到主动拆解
根据凉白开工作室的观察,转型短剧的创作者主要来自三个背景:网文作者、传统影视编剧和零基础新人,每类人群都展现出不同的特质和适应度:
网文作者是目前最主力的转型群体,他们对“情绪点”设计和节奏有着天然的敏感度,能够快速把握短剧的核心需求。但其短板在于镜头感和台词功力,而且长期形成的网文写作习惯——如依赖大篇幅心理描写推动叙事、以自我表达为核心、倾向“复杂世界观与多线叙事”,可能成为短剧创作的主要阻力;
传统影视编剧的优势在于专业的叙事能力和影视化思维,懂得如何在镜头前呈现故事。但他们也存在难适应短剧的快节奏要求的问题,转型的“阵痛期”会相对较长;
零基础新人虽然缺乏经验,但没有历史包袱,学习能力强,更容易理解短视频时代的语言风格。不过他们需要从零开始建立完整的创作方法论,入门难度最大。
杨玉鲁在访谈中补充了一个观察:“短线来看,网文作者因为手速快、理解情绪点直接,转型有优势。长线看,当行业走向精品化,长剧编剧在剧作美感和专业叙事上的积累,会让他们具备强大的后劲。”这三种背景的创作者各有千秋,关键在于认清自身特点,选择最适合的转型路径。
➣思维重构:从“作家”到“产品经理”
在杨玉鲁看来,转型的核心,是一次深刻的思维重构。
网文作者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从“文学思维”到“镜头思维”的转变。需要将内心细腻的画面描述,转化为角色间的犀利对白和具体的镜头呈现。这个过程要求他们把“让读者看故事”的思维,彻底转变为“让故事变成镜头画面”,把“文字影视化”;
长剧/电影编剧的难点在于“叙事节奏”的改变。他们需要弱化娓娓道来的开篇铺垫与渐进,而是在开场就抛出核心设定或悬念。同时,创作周期从以月、年计缩短到以周、天计,创作节奏加快也是挑战之一;
零基础新人的困境则更为根本——缺乏整套创作方法论。他们需要从明确创作方向开始,进行系统性学习,补齐从格式规范到故事构建的全部基本功。
杨玉鲁在访谈中强调,所有转型者需要认识到“小说是面向读者,短剧是面向市场”。从热爱自我表达的“作家”,转变为洞察用户需求的“产品经理”,这对于在这个行业立足十分重要。
04.
「破除误区」短剧行业的真正门槛是什么?
➣戳破幻想:“门槛低来钱快”的真相
“短剧门槛低、来钱快”——这些流传甚广的说法,在杨玉鲁看来,是新人最容易陷入的认知陷阱。短剧背后其实有着精密的设计。
杨玉鲁在访谈中举例说明:“写网文时可以写‘主角在房子里发疯砸东西’,但短剧剧本需要设计具体的动线——人物从哪里进出、每个动作如何衔接。新人常写着写着就把角色写丢了,这一集站在这里的人,下一集莫名其妙消失了,这在实际拍摄中是完全不可行的。”
想要做出优质作品,离不开全流程的用心投入:从剧本打磨到拍摄制作,再到上线后的运营优化,每个环节都需要专业能力与资源支持。对于创作者而言,短剧行业需要长期深耕的耐心,而非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唯有持续打磨作品、积累经验,才能在行业中稳步前行。
➣真实门槛:认知深度决定职业高度
短剧编剧的真正门槛,在于对行业认知的深度。杨玉鲁将核心能力要求归纳为三点:市场敏锐度、逻辑力和抗压性。
市场敏锐度是立身之本。短剧本质是内容生意,只有精准把握市场脉搏,知道什么题材有潜力、什么内容能爆款,才能在这个行业生存。
逻辑力是将创意落地的关键。知道什么能火还不够,更需要用逻辑分析能力将其拆解、组装成可执行的剧本。
抗压性是生存保障。短剧行业节奏极快,经常需要反复改稿,面对连续失败时更需要强大的心理素质。除了这三大核心能力,学习能力、团队沟通、持之以恒的心态都不可或缺。
“成功者也许是在某个阶段抓住了机遇,但如果不持续学习、适应变化,很快又会被淘汰。对新人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天赋,而是敢于尝试的勇气和持续学习的态度。”杨玉鲁总结道。
➣红果创服平台开放新人投稿通道
那么,对于怀抱热情的新人编剧而言,是否存在一个清晰、公平的入局通道?
答案是肯定的。尽管行业存在挑战,但短剧生态正逐步走向专业化与开放化。目前,红果短剧创作服务平台已开放“剧本征集通道”,创服平台将根据剧本质量、题材匹配度及市场潜力进行评估,优质内容有机会进入制作流程。
谈及 AI 漫剧的未来方向,IP 化、全球化是所有人都在展望的方向。这也是参考了日漫、美漫的发展历程。
具体剧本合作政策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05.
「拉片指导」从“会看”到“会写”的进阶
➣拉片的本质:从被动观看到主动拆解
对于短剧编剧而言,“拉片”是最高效的学习方式。杨玉鲁强调,拉片不是简单地“看剧”,而是带着问题意识和结构思维去深度拆解。“关键不是完成多少部的观看量,而是你每看一部,有没有获得能立刻用在创作中的认知。”
➣拉片剧集选择:循序渐进的“三步走”路径
在剧集选择上,杨玉鲁推荐循序渐进的“三步走”路径。
入门阶段,可选择类似《我爸二婚,高冷校花是我妹》这类结构简单、节奏清晰的剧集,重点学习基础的"悬念设置、人物对抗、情绪转折"等结构,这类作品框架明确,新人容易理解和学习。
进阶阶段,可研究《我以温柔诱你情深》这类在成熟框架内做"微创新"的作品,学习人设、情节的优化技巧,理解如何在保持市场接受度的同时做出差异化。
提升阶段,可以挑战《老千》等题材稀缺、框架灵活的作品,开拓创作思路,理解差异化定位的市场价值。
➣“三层次”拆解法:从宏观到微观的系统学习
在具体拉片方法上,杨玉鲁分享了拉片的“三层次”拆解法。第一层理解大故事,用一句话概括全剧核心,把握主题和主线;第二层拆解阶段任务,将全剧划分为前 10 集、10-30 集、30-60 集、60 集至结局四个阶段,分析每个阶段的核心任务和情绪递进;第三层精研单集框架,重点分析前 10 集的开场 3 秒设钩、冲突建立、反转设计和结尾卡点。
同时要深入分析台词,思考每句对话是否推动剧情、揭示人物或制造悬念,理解“对话背后的动机”。
06.
「执笔实战」从写作格式到内容结构打磨
➣规范是表达的前提
“短剧剧本不是文学作品,而是拍摄指南。”杨玉鲁直指核心。剧本的首要任务是让导演、制片、演员能快速理解每一场戏的内容。
因此,规范的格式不是形式主义,而是专业性的体现。一个混乱的剧本,哪怕故事再精彩,也可能在初审阶段就被淘汰。对新人而言,先学会“写得清楚”,比追求“写得惊艳”更重要。
以下为常规的短剧剧本写作格式模板
仅供新人参考:
第x集:集数标注
夜/日:晚上/白天
外/内:室外/室内
地点:广场/车站/酒店等
场1-1:第一场第一个场景剧情
场1-2:第一场第二个场景剧情
△:除对话的其他内容,一般为人物动作
():()内描写人物说话时的语气、神态、动作等
闪回/闪出:该角色回忆之前出现过的镜头时使用,开始用【闪回】,结束用【闪出】
以下为凉白开工作室某一集剧本真实写作格式
仅供新人参考:
第一集
【女主林雨欣:九天玄女因为话痨被罚下诛仙台,魂穿林府真千金身上】
【转折:九天玄女要代替林府千金扭转上一世悲剧,才能重返天庭】
【卡点:女主哥哥发现自己能听到女主心声,得知养妹想要全家人的命】
1-1 日 内 九重天
人物:女主林雨欣 天将X2
△(字幕:九重天,诛仙台)
△诛仙台上,仙气缭绕,两个天将架着林雨欣走到诛仙台上。
林雨欣惊恐的往后挣扎:两位大哥,从这跳下去会死仙女的!
天将A不屑:林仙子你整日在天庭吐槽各路神仙,连玉帝大人都不堪其扰,只能命你跳下诛仙台到凡间历个劫!
林雨欣表情可怜,双手合十乞求:大不了我以后不关注各路仙家的秘辛就是了,真没必要从诛仙台上把我扔下去啊!
天将B叹气:的确,因为心理活动多,是个话痨被罚下诛仙台的,你也算是第一人!
林雨欣点头,激动:对对对,我很冤枉,大哥你放了我,我保证不告诉别人你跟二郎神的哮天犬打赌,输给了一条狗!
天将B气愤:林仙子,你被贬下诛仙台一点也不冤枉!
天将A偷笑:林仙子,你就让天庭安宁几日,去凡间渡个劫吧!
△天将B和天将A对视一眼,把林雨欣踹下诛仙台:走你。
△林雨欣表情震惊,惊呼一声从诛仙台掉下去。
天降A:(对着诛仙台大喊)林仙子,凡间尚书府母子四人被养女林芊芊和尚书林雄安迫害死于非命,千金林雨欣向上苍起誓,要替母亲和三个哥哥讨还公道,这一世你要代替林雨欣扭转尚书府命运,才能历劫成功返回天庭!
1-2 日 外 林府院内
人物:林雨欣,赵涵雅,林芊芊,王思琴,林雄安,林府家丁X4
△【插入闪回】林雄安和林芊芊,王思琴站在三具盖着白布的尸体旁。
△两个家丁用白绫勒死赵涵雅,林雄安用匕首刺死林雨欣。
△画面时光倒转,林雄安没刺死林雨欣,家丁没勒死赵涵雅,画面退到林雨欣坐在马车上。
1-3 日 内 马车上
人物:林雨欣,林邵阳
△【闪回结束】林雨欣和林邵阳坐在马车上。
VO林雨欣猛地大口呼吸睁开双眼:没想到我堂堂九天玄女要帮一介凡人扭转命运?倘若完成不了,我岂不是再也回不了天庭了?
(字幕:林雨欣,林府真千金)
林邵阳坐在林雨欣对面:妹妹,别紧张,马上就回家了,这些年你受苦了,你放心,母亲和哥哥们会疼你的!
(字幕:林邵阳,林雨欣三哥)
林雨欣看着林邵阳微笑,点头OS:这便宜哥哥还真会说风凉话,对我好?可能吗?一会儿回到林家那个假千金就得用苦肉计让你们把我丢下!
林邵阳紧张的看着林雨欣OS:这一路上妹妹都没开口说话,我却能听到她的声音,难道,我能听到她的心声?
林雨欣叹气OS:你们全家都是没脑子的对那个假千金百依百顺,被卖了还帮林芊芊数钱呢!我要用什么办法才能让你们发现,那个林芊芊其实就是个想要你们全家人性命的绿茶呢?
林邵阳忽然起身,惊呼:要我们全家的命?
➣结构与节奏设计
短剧的“节奏感”是其生命线。一部 90 至 120 秒的剧集,必须在有效时间内完成情绪传递和情节推进。杨玉鲁建议新人关注短剧的结构设计与节奏控制,以下结合案例进行拆解:
开篇设置情节悬念:避免冗长铺垫,通过人物对峙、身份反转或突发事件的切入,迅速建立故事核心悬念,激发观众观看兴趣。
案例中,开场即为“诛仙台行刑”场景,瞬间营造紧张氛围。紧接着揭示惩罚原因——“因话痨被贬下凡”,既制造反差笑点,又巧妙埋下角色能言善辩的性格特质。随后,“天将”宣告女主核心使命:“代替真千金扭转悲剧命运,方能重返天庭”,主线任务清晰确立,悬念感迅速拉满。
中段推进人物对抗:围绕核心矛盾,通过动作细节与关键对白层层递进,展现人物之间的立场冲突或内心挣扎,并在适当时机引入情节转折,增强叙事层次。
案例中,通过闪回片段快速交代前世故事背景:一家五口惨遭迫害,人物动机明确。随后回归现实,以马车戏展开人物互动,表面温情对话与女主犀利内心独白形成强烈反差。当“林邵阳”意外听到“林雨欣”的心声时,对抗由暗转明,剧情冲突即刻升级。
结尾制造情绪转折:在关键抉择或情节转折处暂停叙事,不急于给出答案,而是通过画面、台词或节奏的收束,留下想象空间,引导观众对后续发展产生期待。
案例中,剧情在情绪高点戛然而止——“林邵阳”的震惊反问“要我们全家的命?”,利用“读心术”这一设定引起戏剧张力,观众不禁会想:他是否相信?会如何应对?悬念陡升,激发追看欲望。
➣台词打磨要求
写好短剧台词,关键在于让对话既口语化又充满张力,能够迅速引爆受众情绪。
首先,要做到简洁有力,避免冗长啰嗦的表达;
其次,台词必须符合角色的身份、年龄、性格和职业,不能让一个市井小民说出文绉绉的书面语,也不能让高冷男神开口就是“俺”,即贴近真实生活中的角色语言习惯,但又不能停留在日常流水账,而是要经过提炼,这就要求新人杜绝“水台词”,即那些重复、拖沓、无信息量的对话,比如没完没了的寒暄或情绪铺垫,这些都会拖慢节奏,导致观众流失。
最重要的一点,好的台词不仅要承载信息与情绪,更要能“推动剧情发展”。通过一句对白引出下一个冲突或转折,增强剧情冲突与张力。对于完全没有剧本写作经验的新手,建议不要急于原创,而是从模仿爆款短剧开始,选择一部近期热剧,逐场拆解其台词设计,了解短剧对话的节奏感和爆发力。
07.
「心态调整」从“情绪对抗”到“市场导向”的转变
➣被拒稿后:从情绪对抗到理性分析
在后续合作中,杨玉鲁同样经历了剧本被拒、被要求反复修改的情况。“最初的反应是不服气、不甘心,觉得自己花了大量心思打磨的作品,为什么对方不认可?甚至会产生‘是不是你有问题’的对抗情绪。”
他总结出了一套有效的调整方法:首先处理情绪,再处理问题。收到负面反馈后不要立即修改,而是让自己从工作中抽离暂时出来——去楼下散步、听会儿音乐,或者干脆小睡一会儿。“一定要让心跳降下来,等自己能心平气和地重读剧本时,再回来分析。”
写作卡壳时,不要死磕。可以先把标准降低,写个“草稿版”,不求完美,只求完成。这个版本不追求文笔优美或逻辑严密,其唯一目的就是把关键情节和对话“堆”出来,确保故事能推进下去。
完成草稿后,他会将其搁置一晚,第二天再以全新的、旁观者的眼光进行审视和修改。这种“冷却”后的再创作,往往能让他更清晰地发现问题,并激发出意想不到的灵感。
此外,他认为“建立规律的创作节奏”也很重要,将过程分为准备、写作、复盘三个阶段,每个阶段设定明确的时间限制。
➣“好”的标准由谁定义:从“自我定义”到“市场评定”
在经历了多次拒稿和反复改稿的锤炼后,杨玉鲁慢慢完成了短剧创作的思维转变:“我认为不能困在自己定义‘好作品’的漩涡里,市场数据才是验证剧本是否合格的硬标准。”
他直言,“创作的核心逻辑不是 ‘我觉得好看’,而是 ‘拿数据说话’,去看市场到底需要什么。去看那些成功的同类作品,进行横向对比,从中汲取经验。”
这种认知的转变体现在具体行动上——密切关注平台榜单、分析爆款数据、研究用户偏好,让市场反馈成为创作的指南针。
谈及 AI 漫剧的未来方向,IP 化、全球化是所有人都在展望的方向。这也是参考了日漫、美漫的发展历程。
08.
「经验分享」新人避坑指南
➣创作坑:不能“既要又要”
很多新人看到某个题材火了,立刻跟风去做,结果浅尝辄止,哪边都没做好。杨玉鲁建议:锚定一个主赛道深耕,比如专注“女性复仇”或“都市重生”,在同一品类内不断升级内容质量,而不是频繁换类型。“守好你的‘一亩三分地’,比盲目追热点更重要。”
➣认知坑:不理解平台要什么
“我该怎么知道平台想要什么?”——这是新人最常见的问题。杨玉鲁的答案是:去看榜单:红果短剧等平台的热门剧榜,就是最真实的市场风向标。不要凭空想象“我觉得这个题材会火”,而是要观察“现在什么正在火”。此外,还可以通过加入编剧社群,了解哪些题材缺稿、哪些方向有机会。
杨玉鲁建议新人建立自己的“选题灵感库”,随时记录生活中的精彩片段、社会热点、影视剧桥段,并分类整理。“创作不是闭门造车,而是对现实生活的提炼与重构。”
➣心态坑:写作是场长跑,不是冲刺
创作路上最大的敌人不是能力不足,而是自我怀疑。被拒稿、要求反复修改,甚至整个项目被砍掉,都是每个编剧的必修课。“最重要的是建立激励机制。”杨玉鲁分享心得“每完成一个阶段性目标,就给自己一点奖励。写作是场马拉松,保持好节奏才能跑完全程。”
09.
结语
短剧行业正从流量红利期迈入价值深挖的新阶段。在杨玉鲁看来,未来3-5年,行业将在保持娱乐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文化传播价值,发展前景广阔但对创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
“现在的竞争压力比早期大了十倍不止”他坦言,“但对新人来说,现在的学习环境也更好了。早期我们可参考的案例有限,现在新人可以通过分析大量成功作品来快速学习。”
这个行业,入场者数以万计,坚持到底者却并不多。但只要你拥有跳下水尝试的勇气,以及持续学习、不断迭代的坚持,这条看似汹涌的河流,终将会带你通往更广阔的创作天地。
短剧的第一课,就是现在迈出第一步,开始动笔吧!
短剧内行人备用号↓↓↓
【合作 | 投稿 | 应聘】
欢迎添加微信1734608
短剧内行人诚招记者、实习生、兼职若干名,要求对影视、网生、微短剧和泛娱乐领域产业报道有态度、有热情、有文笔,善于观察和思考。有媒体经验者优先,财经和新闻相关专业优先。
简历或作品请投递至邮箱mike.yan@playletpost.com或加工作人员微信联系。
![]()
参与调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