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室的“椅子冠名”,引发网友热议。图/封面新闻
近日,湖北武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室的“椅子冠名”火了,不仅可以留下姓名、学院等信息,还可以挑选位置,永久保留。
据封面新闻报道,这是该校校友总会发起的“校友合伙人”计划,邀请校友在线捐赠,1000元可以获得部分教室椅子的永久“冠名权”。该活动吸引不少校友参与,但也有网友质疑,花1000元命名一把椅子,是否收费过高?
校友冠名,是一种含有情感温度的捐赠方式。这种捐赠本身并不是新鲜事。早在1998年,在北大庆祝百年华诞之际,深圳北大校友会率先提出捐资座椅活动的倡议,并得到了海内外校友的积极响应。
此次,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友花1000元可在母校座椅上“冠名”,其捐赠金额要求进一步降低,这既能兑现校友情怀,又能为学校发展提供资金,是一种“小而美”的捐赠活动。这种捐赠方式,可以让普通校友也能感受到自己的贡献被认可,提供了满满的情绪价值。
这种“冠名”捐赠,实现了情感连接,亦具纪念价值。翻看新闻,几则校友在座椅上的寄语留言,令人印象深刻。例如,“世界那么大,从这里出发。”
而一位校友留下的寄语说,“这是你发给我的三等奖学金。”据悉,因为该校的三等奖学金正好就是1000元。这让人感觉是“昔日得到母校鼓励的学子,重新将这份鼓励捐回母校。”
此外,还有2位校友为早逝的同学捐赠了2个座位,并留下了他们的名字和寄语,以这种方式来纪念他们共同度过的校园时光。这一做法令人动容,让人感受到了浓浓的校园情谊和人性温度。
这样的“冠名”和寄语,与一些捐赠活动中散发出浓浓的商业味和功利性不同,其既是校友们对自己青春的纪念,也对学弟学妹有一定的鼓励作用。
当然,需指出的是,此次座椅冠名引发争议,也说明组织校友捐赠要格外慎重。
高校接受校友捐赠冠名,应当依法依规,这是重要前提。据该校官网消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中央高校捐赠冠名管理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制定、于2023年印发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接受捐赠冠名管理办法(试行)》,对捐赠的冠名范围有明确规定,其中,校园建设类包括:建筑类,已建、在建或拟建建筑物整体或楼宇局部,如体育场馆、会议室、教室等;景观类,广场、道路、桥梁、绿化景点等。
按此规定来看,对座椅进行冠名未超出该文件规定的范围。当然,无论哪种形式的冠名,得保持冠名权的规范与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例如,需明确冠名权的期限、使用规则及退出机制等。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活动方介绍,该款项将全部进入学校教育发展基金会专设账户,用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教育事业。保障捐赠资金的正当用途,无疑也值得重视。
此外,鉴于网友有一些争议,学校有必要重视教育捐赠的公众认知度,主动向公众说明资金用途和冠名意义,避免被误解为商业化行为。
毕竟,校友冠名与企业冠名不同,公益属性和情感纽带是其主要特征。学校通过规范流程和公开信息,可维护校友冠名捐赠的公益性和纯粹性,并得到公众的理解。
总体而言,这种座椅上“冠名”的活动,是高校与校友互动的一种新方式,兼具情感价值与实际效益。只要学校在项目设计、资金管理、信息公开等方面做到合法合规,规范透明,就能让这一做法更好地服务于教育事业,成为连接校友与母校的温情纽带。
撰稿 / 新京报评论员 柯锐
撰稿 / 马小龙
校对 / 张彦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