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何咏诗
十五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要突破半导体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这是继“大基金三期”3440亿元重磅落地后,国家再次为芯片产业定调。
虽然最近科技板块有所回调,但十五五规划的政策红利正在持续释放,芯片国产替代的长期逻辑依然稳固。短期波动无法改变产业向上的大趋势。
![]()
芯片ETF有哪些?
市场上有ETF跟踪的芯片指数有5只,分别是:国证芯片、中证芯片产业、中华半导体芯片、科创芯片、科创芯片设计。
芯片产业链分为三个环节:上游的芯片设计、中游的芯片制造、下游的封装测试。如果芯片是一座小房子,那么芯片设计就是图纸设计,晶圆代工就是施工建房,封测是将毛坦房变为精装房。
但这还不是全部。在这三个环节背后,还有更关键的“基建”——半导体设备和材料。
半导体设备包括光刻机、刻蚀机、薄膜沉积设备等,占据全球市场六成份额。其中光刻机尤以EUV为巅,高踞产业金字塔顶端。这些动辄数亿美元的精密仪器,构成了芯片制造的“钢铁长城”。
半导体材料包括硅片、光刻胶、特种气体、靶材等。其中硅片是绝对主角,作为承载摩尔定律的“数字画布”,占据材料成本的30%。尽管全球半导体材料版图仍被欧美日巨头笼罩,但中国企业在硅料提纯、光刻胶等方面的技术突破,已不再是微弱的星火。
为什么说设备和材料是“真核心”?
相较于芯片设计所承载的浪漫想象,设备与材料的攻坚是一条更为硬核、也更接近产业本质的征途。它们并非线性前进,而是阶梯式攀登的绝壁征途。每一次国产设备通过验证、每一种关键材料实现量产,都是在技术封锁的围墙上,奋力凿开的一道裂缝。
更关键的是,当制造工艺难以企及顶尖水准,无数设计公司不得不蜤缩身躯,在低一等级的成熟制程天地里辗转求生。设备与材料的桁桠,锁住的是整个产业链的“天花板”。
![]()
市场上主流的半导体指数
目前市场上有ETF跟踪的芯片指数可以分为两大类:覆盖整个A股的芯片指数(国证芯片、中证芯片产业、中华半导体芯片)和聚焦科创板的芯片指数(科创芯片、科创芯片设计)。
国证芯片指数成份股数量只有30只,更偏大市值,芯片龙头集中度更高。适合只想“掐尖”TOP尖子生、对龙头有偏爱的投资者。
中证芯片产业指数和中华半导体芯片指数这两只指数高度相似,成份股均为50只,重合个股高达44只,占比的95%左右。细微区别在于,中证芯片产业中芯片设计权重要略高于中华半导体芯片。适合想要尽量多地覆盖一些腰部企业、达到更加均衡分散的投资者。
科创芯片指数全面覆盖设计、制造、封测全环节,比较全面地反映科创板芯片板块的整体表现。前10大成份股包括中芯国际、华虹等大热的芯片制造龙头,对行业的代表性明显更强。目前市场上最大的科创芯片ETF(588200)规模已突破400亿。适合想要一键网罗所有科创板芯片龙头的投资者。
科创芯片设计指数高度聚焦芯片设计环节,芯片设计权重高达96%。相对于科创芯片,它更偏小市值,波动性也略高一些。适合只想投资科创板中的芯片设计企业、避开芯片制造和封测环节的投资者。
以芯片ETF基金(159599)为例,它跟踪中证芯片产业指数,选取业务涉及芯片设计、制造、封装与测试等领域,以及为芯片提供半导体材料、晶圆生产设备、封装测试设备等物料或设备的上市公司。
前十大权重股为:寒武纪、中芯国际、海光信息、北方华创、澜起科技、兆易创新、中微公司、豪威集团、长电科技、芯原股份。其中,中芯国际是大陆唯一具备高端芯片代工能力的企业;北方华创、中微公司是半导体设备领域的国产龙头;寒武纪、海光信息是AI芯片设计龙头。
![]()
和新能源、人工智能不同,半导体是一个更加“老资格”的投资主题。1947年贝尔实验室发明的晶体管,叩开了半导体时代大门。自此,一场跨越半个多世纪的科技长征浩荡启程。
2025年,半导体板块逐渐告别“一哄而上”的喧嚣,呈现典型分化格局。龙头业绩持续高歌猛进,部分前期涨幅过大的设计公司却迎来估值回调。市场开始“挑赢家”,将注意力从概念炒作转向“真实产能”与“技术突破”。
驱动半导体板块爆发的核心原因主要有三点:
首先是政策的大力支持。2024年5月,“大基金三期”以3440亿元注册资本重磅登场,规模远超前期总和,明确聚焦设备、材料等关键环节。截至2025年6月,资金已分批注入拓荆科技等半导体设备、材料企业龙头,政策红利进入“兑现期”。
其次是国产替代的加速推进。SEMI指出,2025年中国大陆晶圆厂在成熟制程中,国产设备采购占比已达28%–32%,刻蚀、PVD、CVD、清洗等环节成为突破先锋。硅片、光刻胶、高纯靶材等关键材料国产替代也取得进展。
最后是应用端需求的支持。腾讯近日宣布已完成对海光、鲲鹏、飞腾、龙芯等主流国产芯片的全面适配;阿里云、百度智能云等头部云厂商也相继扩大了国产算力的采购规模。这场集体转向,标志着国产芯片越过了“能用”的基准线,真正迈入了“好用”的实用阶段。
在半导体这场关乎国运的长征中,突破的信号此起彼伏,而真正的产业替代从来不是一声惊雷,而是一场需要深蹲蓄力、伺机起跳的持久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