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毛主席敢为人先的提出海洋新规,将西方列强奉为圭臬的3海里领海宽度整整提高了四倍。
这种无视西方垄断和强权的做法立即引发他们的强烈反对和声讨。
然而,彼时新中国虽成立不久,但从不缺乏打破陈规的勇气,硬是用自己的强硬态度和实力守住了新的规矩。
更让人意料不到的是,这条由毛主席提出,中国坚定实施的领海新规,竟在24年后被写进了《联合国海洋公约》,成为了国际惯例。
![]()
阴霾下的海洋主权
近代以来,由于海洋霸权对西方国家兴衰的巨大影响,海洋在各个国家的战略地位越来越突出。坚船利炮也成为彼时世界强国的象征之一。
就海洋战略的发展而言,近代中国的起步可谓是晚之又晚。
起步晚就算了,由于时局影响和晚清统治者的昏聩,其发展也是缓慢而又坎坷。
基于这样的底色,彼时中国的海洋主权就只能始终笼罩在屈辱的阴影下。
晚清时期,作为半殖民地国家,我国沿海成了帝国主义的“自由航道”,长江、珠江等内河更是被列强舰船当作“内湖”穿行。
几乎完全丧失了海洋主权。
领海宽度作为领海制度的核心问题,在民国时,当局也曾紧跟国际潮流,划了3公里的宽度作为领海。
不过,在没有强大国力支撑的情况下,这样的规定也只能沦为一纸空文,根本无人遵守。
英、美、日等国的军舰依旧在我国海域游弋,甚至直接驶入内河,全然无视中国的主权诉求。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终于当家做主,但海洋上的屈辱并未随之消散。
在我国的主权海域内,不仅有外国军舰频繁闯入挑衅我国主权,还有外国渔船在我国近海疯狂捕捞。
更让人不可接受的是,美军舰队堂而皇之的巡游在台海,干涉中国内政,阻挠中国统一。
这样的局势让毛主席感到非常愤懑和不满,他认为目前的新中国还处于有海无防的局面,而要破开这个局面,首先要确定的就是法律依据。
![]()
毛主席将领海看做是国家的“宅基院墙”,要想保卫领海主权,就要先找准位置把院子修好。
因此,明确海洋国门的位置就是当前的重中之重。
1958 年,随着沿海局势愈发紧张,领海问题被正式提上中央议事日程。
一场关乎国家主权的“海洋标尺”制定工作,就此拉开序幕。
12海里的领海宽度
1958年8月22日,北戴河的风带着初秋的凉意,一场特殊的“领海研讨会”在毛主席住所召开。
周总理亲自安排,将两位关键人物请到了现场。一位是著名法学家倪徵,另一位是外交部部长助理乔冠华。
倪徵首先介绍了当前国际领海制度的现状,诸如美、英、日等强国都坚持3海里的领海宽度。而很多发展中国家则主张更宽的领海。
而形成这样局面的核心在于,发达国家海洋实力强大,更窄的领海宽度有利于它们实施军事威慑和资源掠夺。
而发展中国家出于自身发展以及国土守卫的需求,则更倾向更宽的领海宽度。
基于这样的本质,倪徵出言建议中国应该把领海定宽一些,这样可以有效限制军事大国在我国沿海的活动,有利于国土防御。
而这个数字,定在12海里比较合适。
毛主席听完后直接提问,12海里的领海宽度会不会对过往商船造成影响?在得到不会的回答后,主席又将目光投向了渤海。
在得知12海里能将渤海变为中国的内海后,他肯定的表示,中国需要一个宽广的领海。
显然,主席在这时已经站在了扩大领海宽度的这一方了。
![]()
然而,在之后的会议中,有人对“12海里”提出了担忧,认为如此特立独行会引发英美等国的反对,很可能导致战争爆发。
此担忧不无道理,但就国家利益的长远考虑,迎合西方的“3海里”是不利于中国的。
毛主席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列强喜欢制定规则,但它们的规定既不是天条,也不是圣旨,中国人凭什么按他们的意志办事?
他认为就当前的国际形势来看,帝国主义是不敢再起战端的。朝鲜的较量已经证明了中国人不是泥捏的。
而且,既然我们的岸防炮能打到12海里,为什么不能将这个范围定为领海呢?
就这样,在毛主席的亲自支持下,中国确定采用12海里的领海宽度。
![]()
用实力守护“新规矩”
1958年9月4日,一份关于中国领海的声明出现在人民日报上,中国将“12海里”的“新规矩”直截了当的摆上了世界舞台。
消息一出,举世皆惊,英美等国的反应尤为激烈,毕竟“3海里”是他们亲自定下的规矩,是收割发展中国家的“神兵利器”。
中国这么做,无疑是在打它们的脸。一旦中国开了这个头,其他国家如果效仿的话,它们的强权还如何保证。
美国的反应极其强烈,彼时,美国正试图制造“两个中国”,想把台湾问题变成国际问题。
中国在这个时候提出新的领海决策,自然是意有所指。事实上,伴随着领海声明决策酝酿落地的,正是“炮击金门”的战斗。
在声明发出前,解放军第一阶段的炮击已经取得重大战果,而声明发出后,美国也想借此机会试试我们的“新规矩”硬不硬。
美国人和蒋介石一拍即合,在声明发出后的第四天,美国亲自下场,派出舰队护航蒋介石试图补给金门的登陆舰。
显然,美国舰队插入我国新划定的领海,是对我们提出的“新规矩”的直接挑战。
解放军敢开炮吗?当然敢,但我们也留了一手,在毛主席的指示下,解放军采取“只打蒋舰,不打美舰”的策略。
![]()
在铺天盖地的炮火下,蒋舰损失惨重,而美军见势不妙,直接灰溜溜的加速逃跑了。直到退出十二海里外,他们才放慢了速度。
此战,美军见识了新中国守护领海的决心。世界各国也意识到,中国的新领海规定绝非纸上声明,而是由武力守护的主权红线。
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多发展中国家看清3海里领海制度是发达国家的霸权工具,纷纷效仿中国采用12 海里领海,以保护自身主权与海洋利益。
在中国发布领海声明24年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于1982年正式通过,其中有关领海宽度的规定中明确的写着不超过12海里即可。
从“3海里”到“12海里”,中国24年前的决策被纳入国际法律体系,证明了中国当年的坚持不仅维护自身的海洋权益,也符合历史潮流。
从“3海里”到“12海里”,毛主席当年用他的战略眼光和非凡魄力为新中国的发展又扫清了一大障碍。
不仅让中国的领海面积暴涨了400多万平方公里,也推动了国际海洋秩序向公平合理方向迈进。
参考文献: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杨娜,杨威.毛泽东与新中国早期的海洋战略——基于国家利益的视角[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9,59(05):42-49+219-220.
毛泽东亲定12海里领海 解放军岸炮射程在此之上,中国海洋报,2012年06月08日
中国12海里领海,毛泽东亲定,《文摘报》(2012年09月20日06 版)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