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同时备战2026法考和考研的双考生,我深刻体会到选对老师有多关键——每天分给法考的2小时本就宝贵,要是踩了选老师的坑,不仅法考学不好,还会挤占考研复习时间。很多人在法考选老师时容易陷入误区,其实掌握如何选择老师的核心逻辑,避开这些错误,就能让双考复习更高效。下面结合我的双考经验,拆解90%的人都会栽的4个选师致命错误,帮大家少走弯路。
一、死磕名师光环,忽视双考适配性
“跟着网红名师准没错”是最坑的说法。我身边有同学死磕某x法名师200小时的课,三个月还卡在总则,连违法性认识可能性都没弄懂。这些名师往往默认有法本基础,开口就是专业术语,可我们双考生既要兼顾法考,还要衔接考研知识点,根本没精力啃晦涩内容。
避坑关键是看适配性不是名气。比如觉晓法考签约的李劲松老师就很懂双考生痛点,这位民法博士把担保物权比作借钱买房,用生活案例拆解抽象法理,讲课还会串联考研民法的理论考点,学一遍能兼顾两门考试。像这种标注0基础适配的老师,远比学术大神实用。
二、听不懂硬扛,浪费双考时间
“都听了十节课了,换老师太浪费”,这种心态会拖垮双考节奏。我之前为了x法共同犯罪纠结两个月,明明听不懂还硬扛,结果法考进度滞后,考研x法复习也没跟上,后来被学姐点醒:“商经正确率才30%,别跟x法死磕!”
判断是否换老师很简单:听3节课还云里雾里,换!章节测正确率不到50%,换!觉晓法考APP的章节测功能10分钟出结果,帮你快速止损。我后来换了位擅长讲双考共通考点的老师,不仅法考做题手感回升,考研相关知识点也同步巩固了。
三、沉迷超长课程,挤占考研精力
双考生每天能挤2小时学法考就不错了,可有些老师的免费课动辄160小时,一半时间在讲段子、聊家常。需要能够帮我节省大量时间用来背考研专业课的又有效的课程才好。
省时技巧:优先选单科时长不超50小时的课程。比如刘安琪老师的商经课,凭借金融+法律的实务经验,直击考点核心,还会结合考研经济法学的考点讲解,不用在学术拓展上浪费精力,学习效率直接翻倍。
四、忽视学科性价比,耗光双考精力
很多人误以为x法、民法是重中之重,死磕不放,却忘了法考是及格考试。有过考模型测算显示:同样时间花在小法上能多拿40分,死磕民法3小时可能只赚5分。对双考生来说,更要合理分配时间,不能因法考单科拖累考研。
科学分配方案:x法、民法各留3周打基础,这些内容也是考研核心,学扎实后,考前2个月主攻小法。韩心怡老师擅长民诉与实体法融合教学,讲课简洁高效,能帮你用碎片化时间吃透程序法细节,不耽误考研复习进度。
双考生选师:适配比名气更重要
法考选师的核心不是找最好的老师,而是找最适合自己、能衔接考研的老师,再搭配高效工具。5分钟试听功能能快速筛课,AI题库实时测正确率,帮你精准匹配老师。对双考生来说,时间是最耗不起的成本,与其在经验贴里纠结,不如直接试听课程,找到能帮你兼顾两门考试的引路人,才能高效推进复习,避免走弯路。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