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中国汽车品牌的发布会上,从来少不了“宝马同款采埃孚变速器”、“美国哈曼卡顿音响”、“米其林高性能轮胎”等“洋标签”,在那个发展阶段,仿佛没有这些国外零部件的背书,产品就少了打动消费者的底气。
现如今,再看主流自主车企的宣传物料,类似的表述已近乎绝迹。这种变化之中,以车载音响领域尤为显著:从过去扎堆搭载索尼、B&O、燕飞利仕等国际品牌,到如今鲜有车企再将“洋音响”作为卖点,甚至不少车型换用国产音响系统后,消费者不仅未察觉这种“换芯”,反而普遍觉得车内听享体验愈发出色。
![]()
车载音响的“去洋化”,本质是中国汽车产业从标签依赖到技术自信的缩影。早期中国车企之所以热衷强调国外零部件,这种现象背后,是当时中国汽车产业技术积累不足的客观现实,只能通过绑定“洋品牌”降低消费者决策门槛。就像音响领域,彼时国产音响要么在音质调校上差距明显,要么陷入硬件堆砌的误区,难以满足用户对“豪华感”的期待。虽然明知有些产品是“贴牌”生产(即由知名品牌授权,本地企业生产制造),但无论是生产方还是消费者,都默契的认为“外国的月亮更圆”,哪怕是为了品牌光环,也需要所谓的“排面”。
但随着中国汽车产业在电动化、智能化浪潮中加速迭代,尤其在产品体验层面实现了越级式的发展,消费者对所谓的“品牌光环”逐渐祛魅,取而代之的对体验感要求的不断提升,这也给很多优秀的中国品牌供应商提供了更多发展空间:一方面,车企不再需要靠“洋零部件”证明品质,转而更注重打造“自主技术 IP”;另一方面,以科大讯飞、Momenta、地平线为代表的国产供应商,通过持续研发实现了对国际品牌的“弯道超车”,让“中国造”产品不仅在品质上媲美老牌巨头,更在智能化体验上实现引领。
![]()
奇瑞风云A9L全球上市就是一个典型例证——这款车型卖点之一就是奇瑞联合科大讯飞打造的“伯牙之音”AI音响系统,并鲜明地提出“西方有柏林之声,东方有伯牙之音”的品牌主张,而在其背后提供支持的正是科大讯飞iFLYSOUND智慧声场系统。
![]()
科大讯飞iFLYSOUND的崛起,是国产音响实力突破的最佳注脚。在中音协组织的专业评测中,搭载iFLYSOUND的Demo Car与奇瑞风云A9L,直接与迈巴赫S480、宝马740Li 等百万级豪华车同台竞技,结果却颠覆了不少人的固有认知:中国电子音响行业协会智能车载音频分会会长柴国强评价其“还原度极高、沉浸感十足,乐器层次感与分离度远超预期”,上海音乐学院教授陈剑波则直言:“独奏乐器的细腻、交响乐的声场定位,完全达到了理想中的专业水准”。
![]()
更令人惊艳的是其创新功能:无麦K歌模式下,即便飙到高音也无啸叫、不失真,实现了“移动K歌房”的理想体验;声场分区技术能同时满足前后排不同的需求,比如前排听歌后排看电影且互不串音,解决了很多用户所反应的一家人在车内需求打架痛点;虚拟现场音效更支持音乐厅、体育场、HiFi等多模式切换,让十几万的家用车能随时切换“听享场景”。
iFLYSOUND的底气,不仅来自技术突破,也来自市场的广泛认可。截至2025年,这套智能车载音效解决方案已深度应用于十余家主流车企的80余款车型,从奇瑞风云A9L、星途星纪元,到广汽昊铂、极氪007,再到红旗国雅、智己LS7,覆盖了从家用到高端的全谱系车型。更值得关注的是,其合作版图不仅限于国内——科大讯飞的座舱交互解决方案已覆盖23个海外语种,帮助上百款中国车型出海60余个国家和地区,中国汽车出海10强企业中有8家与之深度合作。这意味着,“中国声”不仅获得了国内消费者的认可,更随着中国汽车的全球化步伐,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国智造”的新名片。而奇瑞与科大讯飞联合成立合资公司、打造“伯牙之音”专属品牌的举动,更标志着国产车企与国产供应商从简单合作走向深度共创,彻底摆脱了对“洋品牌”的依赖。
![]()
消费者的无感知切换与满意,恰恰是对这种自信最有力的佐证。当车企不再刻意强调“洋品牌”,消费者却能直观感受到音质更优、功能更智能,这说明国产音响的用户体验已超越了品牌标签的吸引力。这种变化,背后是中国汽车品牌逻辑的根本转变:从“用别人的技术证明自己”,到“用自己的技术定义体验”。正如陈剑波在评测中所说:“车载音响已不只是播放设备,更成了智慧中枢。” 这种从硬件堆砌到场景创新的升级,正是中国汽车品牌自信的核心——不再需要靠外部光环 “撑场面”,而是靠自主技术构建独特的竞争优势。
从车载音响的“去洋化”,我们能看到中国汽车产业的整体跃迁。过去,中国汽车是“代工厂”,依赖国外核心零部件;如今,中国汽车是“创新者”,不仅能打造自主可控的技术平台,还能培育出媲美国际巨头的供应链体系。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音响上,更体现在电池、芯片、智能座舱等全产业链环节。当红旗以1410.65亿元品牌价值位列乘用车行业第一,当比亚迪、小鹏等品牌在全球中高端市场站稳脚跟,当中国汽车出口量连续突破纪录——这些成就的背后,都是“品牌自信”的具象化。
不再追逐“洋玩意儿”的中国汽车品牌,正在用技术创新与用户体验,书写属于自己的故事。从中国声到中国智造,从本土崛起到全球引领,这种自信不是凭空而来,而是源于产业链的硬实力、技术的突破力与用户的认可度。未来,当更多“iFLYSOUND”式的国产技术走向台前,中国汽车品牌必将在全球市场绽放更耀眼的光芒——真正的自信,从来不需要“外来标签”,而是靠自己的实力赢得尊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