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苏州是一份待拆的“城市盲盒”,你会开出怎样的惊喜?是古典园林的禅意猫影,是太湖之秋的五感盛宴,是打破刻板的“反骨”对谈,还是一封价值“10万+”的人才邀请函?
在第三十八期新京报融媒共享平台媒介创新实践基地培训班的结业仪式上,五组学员交出了一系列让人眼前一亮的“城市解码方案”。他们用Z世代的语态、融媒体的话术,为我们重新定义了苏州的N种打开方式——
第一组
![]()
今年3月,苏州西园寺一游客饲养的宠物猫因与游客互动视频走红网络,使得西园寺猫咪集体出圈。
第一组选择以西园寺猫咪为IP形象,推出“西园寺喵的朋友局”苏州新风物体验全案宣传项目。
项目结合培训期间所学到的AI产品制作技术和新媒体运营知识,聚焦年轻受众,通过蹭热点、植入动画题材、注重情感共鸣、体现网感等形式,结合苏州不同时令景色和特产,推出春季“焕新生长计划”、夏季“清凉逃离计划”、秋季“年假清零计划”、冬季“温润滋养计划”,让西园寺猫咪化身“苏州新风物推介官”,邀请全网年轻人开启一场名为 “年度清零计划” 的秋季疗愈之旅。
其中,重点展示的秋季“年假清零计划”结合阳澄湖白玉蟹、窑上村徒步赏桂、太湖村咖、城市足球赛等在苏州新兴起的风物或玩法,通过创意海报、互动H5、手绘长图、视频、线下打卡形式,形成五大部分内容输出,主张暂时清零工作压力、清零精神内耗、清零城市倦怠,通过沉浸式体验苏州的时令风物与新潮地标,为身心“充电”,开启一段丰盛而有趣的苏式秋日旅程,体验新苏式生活。
第二组
![]()
培训期间,新京报胡啸老师做的《音频“蓝海”,如何占据一席之地》的精彩分享,给了我们很好的启发。小组讨论后,我们也将小组作业的形式之一确定在了音频产品方向,拟在小宇宙、喜马拉雅等音频向app平台,打造以主持人菲菲为主要iIP的音频播客类产品《我们就“菲”要说》。
产品拟辐射长三角一体化城市的受众,以年轻化的语态、犀利的观点、辛辣的评论,聚焦大胆、前卫、更具争议性、关注性和讨论度的社会性话题,展现社会百态、搭建对话平台、提供独家态度,最终打造一档助力地域文化出圈的对谈类播客。
在此基础上,结合组员中有表达能力强、形象出众的优秀主持人资源,我们还计划将主持人这一IP延伸到短视频产品方向,在抖音、小破站开设《我们就“菲”要说》短视频账号,结合热点选题,打造剧情类短视频IP,在抽象夸张的演绎中寓教于乐。
第三组
![]()
第三组围绕“校园苏州日”活动策划融媒体主题报道方案。
方案聚焦今年活动的亮点,制订了“前期预热造势—活动实时跟进—后期沉淀发酵”的全周期报道方案。在具体内容生产中,兼顾平台的不同传播属性,新媒体端主打“轻量化、互动化、视觉化”,传统媒体端主打“深度化、权威化、系列化”,最终实现“对学生有用、让领导满意、带来增量创收”的目的。
方案中,针对前期预热阶段的宣推,受张双翼老师《主题报道如何策划融媒体传播方案》这堂课的启发,我们设计了“六宫格海报互动”“博士帽开盲盒SVG长图”等形式;在活动中期,借鉴贾洁卿老师分享的“现场报道技巧”,我们设计在招聘现场搭设直播间,现场对话企业HR、高校学子、院校领导等的同时,连线苏州各板块的记者,实现云上进企探岗。
同时,魏雪东老师在《AIGC短视频创作进阶课》上分享的“小兔子”与北京西城文旅的结合启发了我们,可以结合苏州大闸蟹的IP形象,运用AI制作三维视频动画,解读苏州的一系列人才政策,实现经营创收;在活动后期阶段,从胡啸老师的《音频“蓝海”,如何占据一席之地》课上得到启发,我们整合活动整体的现场采访“金句”(夸苏州好的,各个学生用方言表达),生成“音频新闻”,打造了一种“这些声音也太‘苏式’了”的氛围感。
第四组
![]()
“校园苏州日”的活动是苏州向全国各大高校学生发放offer,《你有一封苏州的offer》通过长图形式制作一份苏州与高校学生的“苏”心“苏”意劳动合同,将苏州的人文、环境、经济、人才政策等多个方面融入合同。
视频产品则以“反差感”为核心,开篇用接地气的土味广告风格,精准戳中当代大学生求职困惑,快速拉近距离;中段简洁传递苏州学生就业优惠政策,强化实用性;结尾借AI技术呈现苏州标志性景观,用视觉升级营造“从困惑到向往”的情绪转折。整体短平快,既活用广告反差技巧,又展现AI技术优势,让政策传递更具吸引力与记忆点。
小红书的内容以“真实感+实用性”为核心,采用AI+live图形式讲透苏州产业、生活、文化,文字有“说话感”且幽默通俗、让政策“一眼看明白”,画风需活泼鲜亮并搭配Q版小场景拉满亲切感,同时搭配趣味文案与热门话题标签契合平台传播特性。
其中,土味反差运用,AI技术使用(长图、视频),长图形式的使用,根据不同平台的传播特性制作适合的产品都是在课堂上学习到的内容和受到的启发。
第五组
![]()
“天堂之美在于太湖美”,第五组的成员和太湖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太湖”当仁不让地成为了本组的宣发主题。
依托课程中的AIGC创作、融媒传播方案策划等专业内容,本组结合“苏州的秋只有三天”“一秒入秋”等网络热点话题,策划《来太湖 过秋天》融媒宣传方案,将太湖的秋天拆解为好吃、好看、好闻、好听、好rua五大可感知的维度,展开分类传播。
就“好吃”内容,在小红书平台设置,推出《太湖的外面有什么,不用告诉我……》系列图文,选取太湖大闸蟹、太湖三白、藏书羊肉等太湖流域特色美食,以“拟人化+反套路”的表达拉近与用户的距离,唤醒情感共鸣。
短视频推广则呈现出另一种风格——以“抽象”“玩梗”为基调,融入高密度的网感元素,在轻松幽默中多角度呈现太湖秋日的缤纷魅力,牢牢锁住观众视线:“怎么也飞不出,太湖秋天的花花世界。”
在这五天“量身定制”的融媒培训课程中,来自苏州各媒体的24名业务骨干围绕短视频制作、运营、视频新闻策划、AIGC短视频创作等主题,与新京报的媒体同仁展开了深度交流。
这场融媒实践的真正成果,不仅是几份高分策划,更是要在读者心中种下一颗名为“苏州”的种子。
那么,你的下一站,要不要也“拆”开这份惊喜,亲自来解锁你的苏州故事?
往期培训回顾
文 | 王可
校对 | 张彦君
主编推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