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为什么南北方有甜咸之争?吃甜还是吃咸背后究竟藏着什么真相?

0
分享至

豆腐脑吃甜还是吃咸?



汤圆吃甜还是吃咸?



还有粽子呢?



一说起“甜咸之争”,大家就开始吵得热火朝天了。

这可不是简单的口味选择,背后隐藏着的是神秘的中国饮食密码……



一食两吃,甜咸对立

很多美食的甜咸之分,其实也是南北之争。

在北京,一碗浇上酱油、香菜和辣椒油的咸豆腐脑是很多人的早餐首选;



而在广州,人们更偏好一碗淋着糖水、配以红豆的甜豆花,这也是当地人夏日的消暑圣品。



再说说粽子,北方人的端午节喜总是喜欢吃红枣粽、豆沙粽等甜粽子,甚至还要蘸白糖;



但很多南方人却喜欢咸蛋黄、五花肉和香菇等馅料的咸粽,认为这才是真正的节日灵魂。



月饼也是如此。北方人喜欢吃豆沙粽、五仁粽,而江南地区的鲜肉月饼却以热乎乎、油润咸鲜的口感,征服了无数挑剔的味蕾。



喜欢吃甜汤圆的北方人第一次听说南方的鲜肉汤圆大呼“异端”,他们更理解不了一些南方地区的番茄炒蛋居然是加白糖调味的……



这些日常食品的甜咸对立,在不知不觉间勾勒出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地图边界。



甜咸格局的千年演变

这场口味之争的源头,可追溯至千百年前的自然资源分布。

首先,北方拥有漫长的海岸线,日照充足,是天然的盐场。长芦盐区、山东盐区自古就是中国盐业的重镇。



而南方湿热的气候,则特别适合甘蔗生长。广东、广西、福建和台湾,构成了中国的“糖带”。



在交通不便的古代,人们只能就地取材。于是北方人因为盐多吃得咸,南方人因为糖多吃得甜。



如果说地理只是自然随意的划线,那么历史就是命运有意的描摹。

隋唐时期,大运河开通,不仅往来运输货物,南北饮食文化也在加速交流中。

南方的糖沿河北上,北方的盐顺流南下,促进了口味交流,但是地域差异愈加明显。



到了北宋时期,北方经济发达,糖稀(麦芽糖)制作技术成熟,甜食在北方饮食中开始占据重要地位。于是,蜜饯、糖糕、糖水成为北方人的日常享受。



12世纪,宋室南迁,中国的经济中心从中原转移至江南。

大量嗜甜的北方人南下,恰逢南方蔗糖产量提升,甜味饮食逐渐普及,南方开始由咸转甜。



明清两代,江南经济繁荣,糖从奢侈品转变为日常调味品。与此同时,北方因战乱和经济衰退,糖价相对昂贵,甜味饮食逐渐减少,咸味成为主流。



19世纪中叶,沿海城市开埠通商,西方制糖技术传入,白糖产量大增,价格下降。以上海、广州为代表的通商口岸,首先享受到糖价下降的红利,甜味饮食更加普及。



同时,铁路建设和冷链技术的发展,使南北物产流通更为便捷,但并未立即消除口味差异,反而让更多人意识到了这种差异的存在。



至此,“南甜北咸”的现代格局基本定型。



从口味到身份认同

其实,食物本身的口味取决于它们的象征意义。比如粽子、月饼和汤圆等节日食品,最初都是甜的,因为寓意甜蜜和团圆。



后面发展出咸味,也是源于地方经济和文化的演变,比如南方一些地区在节日食品中加入咸味馅料。这不仅仅是口味创新,更是地方文化自信的体现。



那我们再来看看近年来,互联网上的“甜咸之战”。

大概是2011年左右,社交媒体上的“豆腐脑甜咸之争”引爆全网。



网友们各抒己见、你来我往,捍卫自己的口味偏好,甚至出现了“甜党”“咸党”的派系标签。

这场网络狂欢,表面是口味之争,其实也是地域文化认同的表态。



于是,一些商家敏锐地捕捉到这一现象,利用甜咸话题进行营销,这就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对立感。



甜咸之争的未来

不管“甜党”和“咸党”争吵得多厉害,但实际上南北方的甜咸界限正在逐渐模糊。

就像你能在北京的超市里买到广式腊味,也同样能在上海的早餐摊品尝到北方风味的咸豆腐脑。



更有趣的是,创新菜品正在试图调和这场千年之争。豆花店里同时提供糖水和卤汁;月饼厂家也推出了甜咸双拼口味;餐厅也在创造着既有咸鲜又有回甜的新派菜肴。



甜咸之争,谁是胜者?这是一个没办法一锤定音的答案。

但也因为这种多样性和包容性,构成了我们中华饮食文化的精髓。



在这个日益同质化的世界,这种多元的味觉版图,或许正是我们最值得珍视的文化财富。

以上就是关于甜咸之争的内容~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解放军军舰逼近日本岛,高市早苗万万没想到,中方反制这么快

解放军军舰逼近日本岛,高市早苗万万没想到,中方反制这么快

近史谈
2025-11-14 14:30:08
《惊天魔盗团3》上映,女主丑,毁所有,无法实现第二部的票房

《惊天魔盗团3》上映,女主丑,毁所有,无法实现第二部的票房

马庆云的影音娱
2025-11-14 18:40:39
德国挑衅升级,邀请台独沈伯洋参加国会,别忘了大陆重拳已经开始

德国挑衅升级,邀请台独沈伯洋参加国会,别忘了大陆重拳已经开始

历史有些冷
2025-11-14 14:10:03
抢在大陆批捕前,沈伯洋突然离台,第三人被悬赏,邱毅:统一近了

抢在大陆批捕前,沈伯洋突然离台,第三人被悬赏,邱毅:统一近了

吴欣纯Deborah
2025-11-14 13:57:06
亚朵大战全季,传统五星级酒店输麻了

亚朵大战全季,传统五星级酒店输麻了

IC实验室
2025-11-13 15:50:52
全运会混双夺冠!颁奖时刘诗雯无意间一动作,网友瞬间泪崩

全运会混双夺冠!颁奖时刘诗雯无意间一动作,网友瞬间泪崩

不写散文诗
2025-11-15 12:44:40
江苏一市纪委监委通报:刘滔被查,涉嫌严重违法

江苏一市纪委监委通报:刘滔被查,涉嫌严重违法

大象新闻
2025-11-15 07:54:02
“长期戴耳机的受害者”上热搜,医生:听力损伤不可逆

“长期戴耳机的受害者”上热搜,医生:听力损伤不可逆

南方都市报
2025-11-13 10:14:07
教练张超激情指挥诗与远方夺冠惹争议 邓亚萍:国际赛场不允许这样

教练张超激情指挥诗与远方夺冠惹争议 邓亚萍:国际赛场不允许这样

劲爆体坛
2025-11-15 06:46:09
文班高一尺库里高一丈!徐静雨:库里目前无法阻挡,文班还差得远

文班高一尺库里高一丈!徐静雨:库里目前无法阻挡,文班还差得远

听我说球
2025-11-15 14:04:23
女歌手“阿珍”意外身亡,很多剧院都有的电动座椅竟如此危险?业内人士推测:事发时可能忘切电源

女歌手“阿珍”意外身亡,很多剧院都有的电动座椅竟如此危险?业内人士推测:事发时可能忘切电源

都市快报橙柿互动
2025-11-14 18:40:55
库里狂轰49+4+9记3分献准绝杀,创4大NBA历史第1神迹,还刷爆纪录

库里狂轰49+4+9记3分献准绝杀,创4大NBA历史第1神迹,还刷爆纪录

一将篮球
2025-11-15 14:05:45
反超,樊振东赢了!

反超,樊振东赢了!

鲁中晨报
2025-11-14 14:27:02
混双颁奖礼:刘诗雯笑容灿烂,陈垣宇蒯曼失落,大迪动作太有趣了

混双颁奖礼:刘诗雯笑容灿烂,陈垣宇蒯曼失落,大迪动作太有趣了

湘楚风云
2025-11-15 03:02:03
格拉西莫夫改变战术和方向了?

格拉西莫夫改变战术和方向了?

山河路口
2025-11-14 23:39:27
民国时期一块大洋,换成现在的人民币,是多少钱?说出来你别不信

民国时期一块大洋,换成现在的人民币,是多少钱?说出来你别不信

凡人侃史
2025-11-14 23:44:13
库里轰49+4罚球绝杀!文班砍26+11尽力,福克斯回归,马刺变弱了

库里轰49+4罚球绝杀!文班砍26+11尽力,福克斯回归,马刺变弱了

你的篮球频道
2025-11-15 13:13:39
全运会最新金牌榜!山东32金,拉大和广东差距,浙江反超江苏

全运会最新金牌榜!山东32金,拉大和广东差距,浙江反超江苏

老吴说体育
2025-11-15 00:55:18
尹分水同志病逝

尹分水同志病逝

新京报政事儿
2025-11-15 11:16:50
警报拉响!中企海外遭多国明抢,形势危急,中方务必杀鸡儆猴!

警报拉响!中企海外遭多国明抢,形势危急,中方务必杀鸡儆猴!

boss外传
2025-11-14 10:00:03
2025-11-15 14:51:00
食色那些事 incentive-icons
食色那些事
关于美食的一些冷热知识
974文章数 273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杭州路边锁着一只神秘行李箱长达半年 共有三道密码锁

头条要闻

杭州路边锁着一只神秘行李箱长达半年 共有三道密码锁

体育要闻

7-0狂胜!15万人口小岛离世界杯只差1分

娱乐要闻

争议!评委张艺谋被质疑保送易烊千玺

财经要闻

小米之“惑”

科技要闻

撕掉流量外衣,小米还剩什么?

汽车要闻

限时10.59万起 新款星海S9将11月19日上市

态度原创

时尚
艺术
家居
亲子
教育

冬天的“销冠”,已被羽绒服预定

艺术要闻

1.7亿建成,1.5亿拆掉!荆州“天下第一关公”雕像

家居要闻

现代简逸 寻找生活的光

亲子要闻

太冷血!儿子疝气卡死,父亲拒绝手术,要强行拔管,妈妈跪地痛哭

教育要闻

作文《做过最勇敢的一件事》火了,无视考试底线,老师却给了满分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