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重庆10月31日电 (胡虹、晏红霞)从体积小巧、安全性极高的固态储氢罐,到更安全、成本更低的镁离子电池……创新的种子正在明月湖畔破土生长、开花结果。10月29日,“青春华章·青春红岩”网络主题宣传活动的媒体代表们来到位于重庆两江新区的明月湖实验室,亲眼见证新材料如何从实验室的“奇思妙想”,蜕变为驱动产业升级的“新引擎”。
![]()
明月湖实验室展示体验中心内部。主办方供图
镁基储能与轻量化材料研发应用领跑行业
走进实验室,扑面而来的是浓郁的创新氛围与青春的科研气息。在中国工程院院士潘复生的领衔下,这里不仅汇聚了全球大批顶尖人才,更活跃着一支高学历、年轻化的科研主力军。他们聚焦镁合金领域,正在全球范围内产生重要的影响力。
“大家请看,这个小小的储氢罐,采用的是我们自主研发的镁基固态储氢技术。”在新型储能材料展区,科研人员手指一个金属罐体,向众人揭秘,“它就像一块‘固体海绵’,能将氢气安全、高效地‘锁’在镁合金中。不仅体积小巧,而且常温常压下极其安全,避免高压气瓶的泄漏风险。”这番生动的解释,引发了现场关于其在新能源汽车、风光电储能等领域应用前景的热烈探讨。
![]()
科研人员向媒体一行介绍镁基固态储氢技术。主办方供图
不远处,一款银白色软包电池同样引人注目——这是实验室攻克了正极、负极、电解液等一系列核心材料难题后,诞生的全球首款安时级镁离子电池。
“镁资源储量丰富,能让电池成本更具优势。最关键的是,它有望从材料本源上解决传统锂电池可能因枝晶而短路起火的安全隐患。”科研人员介绍,这款电芯容量已逼近商用手机电池水平,标志着镁电池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应用取得了里程碑式的突破。
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而言,储能与轻量化是永恒的课题。除了镁基储氢和镁电池,实验室也在积极攻关新一代钠/锂电池技术,致力于开发更高比能、更安全的固态电池体系,为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发展保驾护航。
科技创新的价值,最终体现在对产业的赋能上。在高性能轻量化材料展区,一个巨大的镁合金汽车压铸件成为产学研融合的生动注脚。“这是我们与长安汽车深度合作的成果,”科研人员介绍,“通过材料研发与一体化压铸技术的双轮驱动,我们成功将镁合金大规模应用于汽车部件,实现了显著的轻量化效果,并因减少大量焊接环节而提升了结构整体性与安全性。”这一成功实践,为汽车产业的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新路径,相关成果曾获2023年度重庆市十大科技进展和2024年度国际镁协会“镁未来技术奖”。
![]()
镁合金汽车压铸件。主办方供图
五大方向构建科技和产业创新矩阵
基于现场公布的诸多成果,实验室研究人员进一步勾勒出明月湖实验室系统化、前瞻性的研发矩阵。除了已初见成效的新型储能材料与高性能轻量化材料,实验室的视野还投向更广阔的领域。
在智能材料方向,他们致力于让材料“能感知、会思考”,开发用于极端环境的传感器、智能驱动件;在交叉前沿材料领域,则大胆探索超导、生物医用、仿生等未来的无限可能;而材料大数据及智能设计方向的研究,如同给新材料研发装上“人工智能大脑”,能大幅缩短研发周期,加速从“设想”到“实证”的过程。
这五大方向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交织、协同并进,共同构筑起一个面向未来产业的立体创新体系。
从明月湖畔眺望,创新的浪潮正奔涌向前。在这里,涌动的青春活力正是科技创新的源头活水,科技报国是这群年轻科研者最坚定的信仰,他们让“青春红岩”精神在每一次技术突破和产业转化中绽放光芒。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