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
“周边小区‘办白事’基本都在这里,改造好以后,真的方便太多!”王阿姨指着焕然一新的便民场所感慨道。
奉贤区海湾镇五四便民场所投入使用后,附近居民办“白事”方便多了。这是海湾镇人大以“智绘湾”议事五步法为抓手,深化人大代表从“民意传声筒”向“治理实践者”角色转变,推动民生实事落地落实的结果。
海湾镇五四中港居民区老龄化严重,老年人口占比高达40%。遇到老人过世的情况,居民区没有合适的场地可以办白事,而以往就地搭棚的模式又会影响到其他居民。在一次“代表+职能部门”组团式接待活动中,有居民反映五四便民场所年久失修、功能缺失。镇人大代表曹洪明、董继娟主动牵头,组织多次居民议事会、并实地走访。“不少老人反映,没有厕所极其不便,雨天漏水也存在安全隐患。”曹洪明说。在他的推动下,改造建议被系统整理并提交镇人大,最终成功纳入2025年度实事工程项目。
五四便民场所改造项目启动后,人大代表既当“监督员”又做“工程师”。从项目立项、实施到验收,人大代表通过代表小组认领项目的形式主动参与,构建起监督全链条。在项目立项阶段,镇人大组织代表小组参与项目讨论会,确保项目从一开始就站稳脚跟;施工过程中,代表小组定期前往现场,查看工程进度,从新建张拉膜钢结构棚的搭建,到混凝土场地的修复,再到道闸、厕所等配套设施的安装,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项目竣工后,还参与项目验收。居民李大伯感叹:“代表们经常来工地转,看得出是真心为我们把关。”
改造后的五四便民场所总占地面积约120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60桌、近500人。项目新建及改建张拉膜钢结构棚364平方米,同步设置道闸、成品厕所、排水管道、隔离网、停车划线等,灯光、水电、风扇、厨房等设备一站式配齐。
硬件升级只是起点,长效管理才是关键。项目竣工后,镇人大组织居委、居民和志愿者共同参与后续管理的探讨,推动制定了《五四便民场所治理公约》,明确场所的使用规范、环境卫生维护、设施保护等内容。同时,居委还组织成立了“便民场所管理志愿者团队”,共同负责场所的日常管理,让便民场所真正做到建好、管好、用好。
原标题:《奉贤海湾镇人大推动便民场所改造,人大代表全程把关》
栏目主编:张骏
本文作者:解放日报 王海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