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出炉的各省三季度经济数据里,广东和江苏这对“经济老对手”的比拼又有了新动静。
广东前三季度GDP超过10.5万亿,还是全国第一,但实际增速只有4.1%,另一边江苏GDP刚过10.2万亿,增速却达到5.4%,两省名义GDP的差距一直在缩小。
以前提到广东“经济一哥”的位置,大家都觉得稳得像钉钉子,现在看这增速差,明年会不会换位置还真不好说。
广东能坐上经济第一的宝座,早年全靠踩准了改革开放的节奏。
![]()
作为离港澳最近的开放窗口,冷战结束后全球化红利一来,广东立马抓住机会,搭上产业链转移的快车,建起了一套高度依赖外贸的产业体系。
2024年的时候,广东出口额占GDP的比重差不多有五分之二,深圳、东莞那些地方的电子厂、纺织厂,靠着“三来一补”模式火了好多年。
可这外贸的好日子,从2018年特朗普挥起关税大棒就开始变味,到2025年关税战再升级,广东外贸企业的日子更难了。
![]()
关税战下的广东外贸:突围路难走
很多企业为了躲关税,要么搞中间品贸易,要么把货先运到东南亚再转口,像希音那样靠小包裹做跨境电商的企业,本来以为能找到新出路,结果人家又出了“转口关税”政策,还取消了小额包裹免税。
更关键的是,以前广东外贸能撑住,不少时候靠的是补贴,传统外贸有出口退税,有些城市还搞“本地报关、他地出口”的违规补贴,2024年清理这些补贴就查出50多亿。
补贴一没,所谓的“出口新模式”立马现了原形,今年三季度跨境电商增速直接从上半年的20%掉落到8%。
![]()
企业想突围的心思能理解,但只要没真正摆脱对美国市场的依赖,再怎么绕路,也躲不开针对性的打压。
讲完外贸的难题,再说说广东另一个曾经的“王牌”,房地产。
恒大、万科、碧桂园这三大房企的总部都在广东,以前按企业所在地统计GDP和税收,这些房企总部把全国的利润、税收都往广东吸,2020年的时候,房地产业占广东GDP的比重快到10%了。
不光房地产本身能拉经济,还带动了上下游产业,就说佛山的泛家具产业链,最火的时候占当地制造业的六成,多少工厂靠房地产吃饭。
![]()
房地产凉了之后,广东靠什么补短板?
可从2022年开始,房地产市场一调整,广东就遭了重。
恒大出债务危机,地方政府为了处置资产、保购房者权益,投了300多亿,今年万科又出现流动性问题,本地好几个项目都停了工。
房地产一凉,佛山的家具厂最先受影响,2024年订单量掉了三成,近五分之一的中小厂直接倒闭。
本来广东还有深圳的高科技制造业撑场面,像华为、大疆都是行业里的巨头,可以前大家的注意力都被“深房理”那种“众筹炒房”的模式吸引,觉得那是“商业创新”,没人沉下心推动制造业转型。
![]()
就说广汽,做了这么多年油车,现在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才25%,比全国平均水平低了10个百分点。
如此看来,房地产赚快钱的诱惑太大,让广东在制造业转型上慢了不止一拍,现在新旧动能接不上,阵痛自然比其他省份更明显。
外贸和房地产都遇到坎儿,广东还有个更隐蔽的问题,就是分配不均。
很多人觉得广东富,其实富的主要是珠三角9个市,2024年珠三角人均GDP能到13.8万,可梅州、河源那些非珠三角城市,人均GDP才3.5万到4.2万,跟广西、贵州这些大家印象里的“穷省”差不多,有些山区农村居民一年的可支配收入还不到2万,比全国农村平均水平还低。
![]()
就算是深圳这样的一线城市,民生投入也跟不上,去年教育支出占GDP比重才3.2%,医疗支出1.8%,比北京、上海差了不少。
深圳常住人口平均年龄才32.5岁,以前总被当成“年轻有活力”的证明,可细想一下,这也说明很多来深圳打拼的人,很难真正留下来分享发展成果。
人留不下来,消费自然起不来,今年前三季度,全国社零增速是4.5%,河南、四川都能冲到6.2%、5.8%,而广东有1.3亿常住人口,社零增速却只有2.8%,在经济大省里排最后。
![]()
搞不清为啥有这么多人,消费却拉不起来,说白了还是收入差距大,公共服务没跟上,大家手里没闲钱,也不敢随便花钱。
不过话说回来,广东也有别的省份羡慕不来的优势,人口。
2024年广东常住人口比上年多了28万,新生人口数量占全国的12%,是唯一一个常住人口、新生人口都在涨的经济大省。
但光有人口数量还不够,得把“人口数量”变成“人口质量”才行。
![]()
今年广东计划新增50万个义务教育学位、1.2万张三甲医院床位,就是想通过改善教育、医疗吸引更多人留下来,还投了20亿搞职业技能培训,帮100万农民工学新兴产业技术,让劳动力能跟上新能源、半导体这些产业的需求。
人是未来经济最核心的动力,广东要是能把人口红利真正转化成产业红利,转型就有了底气。
现在的广东,面临着外贸承压、地产低迷、分配不均这三大难题,其实这些问题也是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结构性矛盾的集中体现。
![]()
“经济一哥”的位置虽然还在,但跟江苏的差距在缩小,自身的转型阵痛也没停。
以前靠补贴外贸、兜底房企的老路肯定走不通了,要是能把政策资源从低效企业转移到民生保障和新兴产业上,激活1.3亿人的消费潜力和创造力,不光能守住“一哥”的位置,说不定还能像改革开放初期那样,再当一次全国经济转型的“标杆”。
毕竟,广东从来都不缺改革的勇气,只要找对方向,再难的坎儿也能跨过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