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
自“八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利辛县锚定“普法润心、法治生根”目标,推动法治文化与本土实际有机融合,通过阵地网格化、队伍专业化、形式场景化三维联动,让法治精神从“文本”走向群众生活,为县域治理现代化注入持久动能。
![]()
日常普法。
阵地织网:让法治融入乡土日常
利辛县积极构建“县乡联动、全域覆盖”的法治文化阵地体系,致力于实现群众“出门见法、驻足学法”的生动局面。在县级层面,利辛县青少年普法教育实践基地整合多功能空间,成功获评亳州市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年接待量超过一万人次;县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基地更荣获省级荣誉,彰显法治教育成效。乡镇与村(居)立足本土,五一广场法治文化区、园景天下小区法治长廊等各具特色。全县累计建成乡镇法治宣传栏380余个、村级法治文化阵地260余处,以图文形式生动解读法律法规,成为群众茶余饭后的“移动学法课堂”。创新打造具有乡土特色的“法治小院”,将法治元素嵌入村居院落,设置法治书屋、百姓评理说事点等8类功能空间,依托小院成功化解矛盾纠纷50余起,开展普法活动20余场,真正实现“小事不出院、法治入人心”。
队伍聚能:让法治服务扎根一线
利辛县着力打造多层次普法队伍,推动法治宣传更接地气、更暖民心。实施“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按照“每村至少6名”标准,培养骨干3333名,覆盖全县361个村(居);同步建立“1名村法律顾问+N名法律明白人”协作机制,77名法律顾问年均开展培训2次以上,累计组织普法150余场,解答群众咨询3000余人次。构建“专业团队+乡土骨干+文艺力量”普法矩阵。城关镇依托该矩阵推出禁毒主题演出,以群众喜闻乐见的豫剧唱段、快板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形式,将法律知识融入文艺表演,单场吸引500余人参与,让普法宣传“听得懂、记得牢、用得上”。
![]()
乡镇积极开展专项普法活动。
文化融法:让法治“活”在群众身边
利辛县紧扣不同群体需求,打造精准化、特色化普法模式。面向青少年,创新“法治+非遗”路径,县检察院联合“杨氏面塑”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学生在制作法律主题面塑的过程中,同步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实现文化传承与法治教育的有机统一;全县创建18所法治示范学校,276所中小学实现法治副校长全覆盖,累计开展“法治课堂”3000余场;面向基层群众推行“节点普法+日常浸润”模式,围绕“3・15”“12・4”等重要节点,开展主题宣传活动800余场,发放资料20万余份;日常利用“村村通”广播播放法治音频150余次,“法律明白人”深入田间地头,讲解土地承包、婚姻继承等热点法律问题。线上依托“利辛普法”新媒体矩阵推送内容,联合通信运营商发送普法短信,构建起“线上+线下”立体普法网络。
![]()
妇女节普法行。
近年来,利辛县以法治文化为纽带,推动法律从“纸面条文”转化为“生活准则”。乡土阵地中的法治印记、文艺演出中的法律知识、非遗创作中的法治理念,共同勾勒出“法治兴县”的生动画卷,为县域治理现代化注入了澎湃而持久的法治活力。(黄金亮 文/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