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栏的话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食品安全的源头和基础,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十四五”时期,我国农业强国建设稳步推进,《“十四五”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规划》全面落地,监管体系更严密、绿色转型更深入、科技赋能更强劲,交出了一份守护百姓“菜篮子”“果盘子”的亮眼成绩单。本社近期组织专班,深入各地开展“十四五”农产品质量安全高质量发展成果专题调研活动,聚焦各地创新实践、典型经验与突出成效,为“十五五”工作谋篇布局提供参考。自本期起,本栏目将陆续刊发相关报道。
“十四五”以来,贵州省农业农村部门着力健标准、防风险、严监管、优机制、强保障,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全省主要农产品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中向好,未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保障了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检测能力和数量不断提升。省级每年对市、县两级农产品质检机构开展能力提升培训,累计开展6次,参训人员500余人次。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能力验证考核,逐步增加考核项目,提升质检机构检测能力,考核通过率由78.5%提升至88.4%。市(州)级认证检测参数平均达214项,县级认证检测参数平均达55项,认证参数基本满足农兽药残留等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出问题和监督执法工作需要。逐年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数量,监测比例从每年1.5批次/千人提高至2批次/千人。2021年以来累计抽检农产品24万批次,重点覆盖蔬菜、水果、茶叶、食用菌、畜禽产品、水产品等六大类。市、县两级机构年均检测量分别稳定在3000批次和600批次以上,构建起省、市、县三级联动的检测体系。
![]()
贵州,执法人员到农产品生产基地开展巡查
标准化生产水平全面提升。持续完善《贵州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标准体系》,先后会同贵州省市场监管局、贵州省林业局发布《贵州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标准体系》2021版、2022版和2024版。建设了20个亩产万元的省级“稻+”示范基地、“减抗”标准养殖场676个。
优质农产品供给能力提升。绿色、名特优新农产品数量持续增加,截至目前,全省绿色、名特优新农产品产品总数711个。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基地、全国有机农产品基地等10个,面积共31.698万亩。
重点问题品种专项整治成效明显。2021年6月起,实施“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3年行动,严厉打击违法使用禁限用药物行为。2025年,针对国家监测合格率较低的“2棵菜”(豇豆、芹菜)、“7条鱼”(鳊鱼、大口黑鲈、鲫鱼、乌鳢、大黄鱼、黄鳝、牛蛙)和“3个热带水果”(香蕉、芒果、荔枝)等重点问题农产品,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开展药残突出问题攻坚治理。2025年1—9月,全省针对12个重点问题农产品开展监督抽查4747批次,合格率99.1%。
农资市场持续规范。重点围绕非法添加、含量不符合要求、侵权假冒等问题,联合市场监管、公安、检察院、人民法院等部门开展农资打假整治行动。2021年以来,累计出动农业执法人员33万余人次,检查农资生产经营户24万余家次,查处农资打假案件8400余件,移送公安机关案件40余件,罚款2200余万元。组织集中销毁假劣农、兽药410余吨。
推行承诺达标合格证和农产品追溯制度。全面推行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十四五”期间共计7900余家生产主体开具电子合格证574万张。推进农产品追溯管理,累计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培训6次,培训1.2万余人次,国家、省追溯平台注册主体超过1万家。
展望“十五五”时期,贵州将持续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中有升,保持全省监测数量稳定在每年2批次/千人,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着力提升绿色、名特优新农产品数量,力求达到1000个以上。
详见《中国食品报》(2025年10月31日3版)
排版、美编:林倩
审核:郑莹
01
02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