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某山村的晒谷场上,10 月的阳光晒得稻谷发烫,00 后女生小林(化名)握着竹耙,把摊开的谷粒翻得均匀。她弯腰时,额前的碎发被风吹到脸颊,这是她从城里失业回村的第 6 个月。本想在老家 “躺平” 调整,远离职场压力,却没想到自己成了村委的 “重点关注对象”—— 从晒谷场到家里堂屋,村委工作人员的家访每月准时出现,话题总绕不开 “找工作”,这份沉甸甸的关心,让她既无奈又困惑:“难道在老家休息一段时间,也成了不应该的事?”
一、回村:从职场失意到田间劳作的缓冲
2025 年 4 月,在贵阳一家电商公司做运营的小林,因公司裁员丢了工作。收拾工位时,她看着桌上没写完的策划案,心里满是失落 —— 这份工作她做了两年,从实习生做到主力,本以为能稳定下来,却没躲过行业波动。
![]()
“先回村里歇阵子吧。” 挂了母亲的电话,小林打包了两大箱行李,坐大巴回到老家。村子坐落在群山之间,村口的老槐树还像她小时候那样枝繁叶茂,家里的二层小楼翻新过,院子里种着母亲养的月季,空气里飘着泥土和农作物的清香。
最初的日子很惬意。小林每天帮父母干农活:清晨跟着母亲去菜地摘辣椒、茄子,上午在晒谷场翻晒稻谷,下午帮父亲给玉米脱粒。累了就坐在院子里的石凳上,喝杯母亲泡的菊花茶,看远处的山雾慢慢散开。她没急着找工作,想趁这段时间 “充充电”,把职场里的疲惫慢慢消化掉。
“城里节奏太快,总怕跟不上,回村不用想 KPI,只用想着稻谷晒没晒干。” 小林曾在朋友圈发过这样一段话,配着晒谷场的照片,评论里有朋友羡慕 “神仙日子”,她当时没料到,这样的 “神仙日子”,很快会被村委的关心打破。
![]()
二、家访:每月准时的 “就业提醒”
第一次与村委的 “交集”,发生在回村后的第 2 个月。那天小林正在晒谷场翻谷,村委的李叔(化名)骑着电动车过来,车筐里放着一叠宣传册。他停下车,走到谷堆旁,弯腰抓了一把稻谷,在手心里搓了搓:“小林,这谷粒晒得不错啊,你爸妈有你帮忙,轻松多了。”
寒暄几句后,李叔话锋一转:“稻谷快晒完了,你接下来打算出去找工作吗?贵阳离得近,要不我帮你看看招聘信息?” 小林愣了一下,笑着说:“暂时还不想出去,想在村里多待阵子,帮家里干点活。” 李叔点点头,从车筐里拿出一本《就业指南》递给她:“要是想找工作了,随时来村委找我,里面有不少岗位信息。”
从那以后,村委的关心就成了 “固定节目”。有时是李叔来家里家访,坐在堂屋的木沙发上,喝着母亲泡的茶,问她 “有没有看我给你的指南”;有时是村委的张姐(化名)打电话,说 “镇上的幼儿园在招老师,你学的学前教育,刚好对口”;甚至有一次,母亲在村口碰到村委主任,对方还特意叮嘱 “让小林多留意工作,年轻人别在家待太久,容易没冲劲”。
最让小林印象深的是 9 月的一次家访。那天晚饭刚结束,李叔和张姐一起过来,手里拿着一张县城招聘会的海报。张姐把海报铺在堂屋的八仙桌上,指着其中一条说:“你看这个幼儿园,招 2 名老师,要求学前教育专业,月薪 3500,还包吃住,明天就截止报名了,要不你试试?”
小林还没开口,母亲先接过话:“她干不了这个,没耐心,以前在家看邻居家小孩,没半小时就嫌烦。” 张姐笑着说:“年轻人多试试嘛,说不定做了就喜欢了。” 那天的谈话持续了半个多小时,话题始终没离开 “找工作”,小林坐在旁边,手里攥着衣角,心里有点不是滋味:“我只是想休息一下,怎么好像成了‘问题青年’?”
三、网友声音:关怀与缓冲的不同视角
小林把自己的经历发在社交平台后,很快引发了网友讨论,不同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像一面镜子,照出这件事里的不同立场。
有网友支持村委的做法:“村委不是多管闲事,是真的为她好。年轻人在家待久了,容易失去找工作的动力,尤其是现在就业难,有人提醒着,至少不会错过机会。而且还特意帮她留意对口的幼儿园岗位,这份用心挺暖的。”
也有网友理解小林的无奈:“刚失业的时候,谁不想找个地方躲躲?农村本来该是避风港,结果村委天天催着找工作,缓冲期都成了压力期。年轻人又不是不找,只是想等状态好点再出发,这点时间都不能给吗?”
![]()
还有网友提出中立观点:“现在经济下行,失业很常见,村委焦虑是怕她耽误,小林焦虑是想休息,其实都没错。关键是沟通方式 —— 不用每月都催,偶尔问问情况,给点信息就好,太频繁反而会让人有负担。毕竟日子是自己的,什么时候找工作,该由她自己决定。”
四、平衡:关怀里的温度与边界
其实,村委的 “高频关怀”,背后藏着基层工作的考量。李叔在一次聊天中提到:“村里像小林这样的年轻人不多,大多出去打工了。她有学历,又有专业,在家待着可惜。现在就业市场竞争大,我们多提醒一句,说不定就能帮她抓住机会,总比等她想找的时候,好岗位都没了强。”
而小林的需求也很简单:只是想要一段没有压力的缓冲期。她不是 “躺平摆烂”,手机里存着好几份简历,偶尔也会刷招聘软件,只是没找到合适的机会,不想勉强自己 “为了工作而工作”。
![]()
最近一次家访,李叔没再提 “找工作” 的事,只是给小林带了一袋村里刚收的板栗:“你妈说你爱吃这个,刚从树上摘的,还新鲜。要是想找工作了,或者有啥困难,随时跟我们说。” 小林接过板栗,心里的紧绷感少了点 —— 她知道,村委的关心没有恶意,只是需要一点时间,找到彼此都舒服的相处方式。
如今,小林依旧会在晒谷场翻晒稻谷,只是偶尔会拿起村委给的《就业指南》翻几页。阳光洒在谷堆上,金灿灿的,像她心里的期待 —— 等再休息阵子,状态调整好了,就去试试镇上的幼儿园岗位,或许,那份被母亲说 “没耐心” 的工作,会给她带来新的可能。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