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送爽,天朗气清,正是锻炼身体、放松心情的好时节。游泳作为一项广受欢迎的运动,不仅能增强心肺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还能有效缓解精神压力、调节情绪。然而,随着气温逐渐下降,水体与外界温差增大,游泳健身的时候更加需要注意一些安全细节。为了让大家在享受水中乐趣的同时,能够游得安心、游得健康,小体特别整理了一份详尽的秋冬季游泳安全指南,一起来看看吧!

科学评估身体状况,遵守告知承诺
请市民在游泳前,务必认真对照《上海市游泳项目安全风险告知承诺书》相关要求,对自身健康状况进行审慎评估。以下人群不适宜进入泳池:患有肝炎、肺结核等传染性疾病;严重高血压、冠心病、心功能不全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癫痫、哮喘等发作性疾病患者;出现发热、咳嗽、乏力等急性不适症状者;女性生理期、孕期(尤其是中晚期,除非取得产科医生书面许可)也应避免游泳。此外,在饱餐、空腹、饮酒、服用镇静或催眠类药物后,以及身体处于过度疲劳、严重睡眠不足等状态下,都不宜进行游泳运动,以免引发意外。
依据《上海市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管理办法》第十一条规定,请所有进入游泳场所的泳客,在入池前务必认真阅读并填写《游泳项目安全风险告知承诺书》,充分了解相关安全风险,具体办理指南如下:
点击查看大图
充分做好入场准备
游泳时应选择持证备案场所才能确保泳池有卫生的水质、合格的环境和专业的救生员!——这是《上海市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管理办法》的硬杠杠。
下水前请充分淋湿身体,建议温水冲淋2分钟才能更好地适应泳池水温,带好泳帽,秋冬季可穿长袖泳衣。必须进行充分、全面的热身活动,建议遵循以下步骤,逐步激活身体机能:
首先,充分活动肩关节。游泳过程中肩部是发力的主要部位,可以通过绕环、交叉拉伸、摆动等动作,有效润滑关节、激活肩部肌群,减少肩袖损伤的风险。
其次,重点进行腰腹部热身。通过体转、体侧、腹部拉伸等动作,能够唤醒核心肌群,提高身体在水中的稳定性和协调性,避免因突然发力而导致的肌肉拉伤。
最后,完成下肢的拉伸与激活。可进行弓步蹲、脚踝绕环、大腿前后侧动态拉伸等动作,主动提高肌肉温度和弹性,增强打水、蹬腿效率,是预防抽筋及关节不适的关键环节。整个热身时间建议不少于10分钟。
合理安排运动量
游泳虽好,也要量力而行。建议市民根据自身的体能状况、游泳熟练程度以及当天的身体感受,合理控制游泳时间和强度。初学者可使用浮板、浮漂等浮力器材。初学者、老年泳客或体能较弱者,可采取“短时多次”的方式,逐步适应水温和运动节奏;如在游泳过程中出现头晕、胸闷、心慌、气短、四肢无力等不适,应立即停止游泳,缓慢上岸休息,必要时向救生员或场馆工作人员呼叫或挥手求助,切勿勉强继续,以免发生意外。
运动后恢复须知
上岸后应迅速用毛巾擦干身体,穿戴保暖衣物,滴抗生素眼药水,冲淋洗头,3小时内不吹冷风,防止受凉。之后应立即进入淋浴室用温水冲淋,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如运动强度较大,可在调整呼吸后进行一些静态拉伸、慢走或深呼吸练习,帮助身体逐渐恢复平稳,减轻次日可能出现的肌肉酸痛或疲劳感。
生命在于运动,安全重于泰山。希望广大市民在秋冬季游泳时,时刻将安全放在首位,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做到科学锻炼、量力而行。让我们在畅游的同时,共同筑牢安全防线,真正享受游泳带来的健康、活力与快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