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乔芮)“孩子说想锻炼舌头的力量,一不留神就把我刚买的10克的黄金‘豆子’吞下去了。”10月27日,江苏昆山的纪女士(化名)回忆起当时的一幕仍心有余悸。她等了5天,两次翻查孩子粪便无果,直到第6天送医后,金豆才顺利排出。误吞异物究竟有多危险?家长又该如何科学处理?
![]()
误吞的金豆。图源钱江晚报
10月29日,北京顺义妇幼保健院急诊科主任医师马艳秋表示,首先要摒弃“金属皆危险”的旧观念,金属异物是否造成危险,关键在于其种类、形状、大小及成分;其次,一旦发生意外,切勿心存侥幸或自行处理,应立即寻求专业医疗帮助,将评估和决策权交给医生。
马艳秋介绍,首要的危险就是嵌顿或梗阻。异物可能卡在食管、幽门、回盲部等生理狭窄处,引起剧烈疼痛、呕吐、腹胀等,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肠穿孔、腹膜炎,危及生命。其次,即便是表面光滑的金豆,也可能在移动过程中划伤消化道黏膜,导致出血或炎症。因此,绝不能因这次“有惊无险”,而轻视误吞异物的情况。
误吞金属异物的危险主要来自两方面:物理性伤害和化学性毒性。物理性伤害取决于异物的大小、形状和质地。像金豆这类体积大、密度高的物体,更易引发梗阻;而带有棱角、尖锐边缘的异物,如钉子、别针、电池盖等,则极易刺穿消化道,造成更严重的损伤。
化学毒性则是某些特定金属独有的危险。这需要家长高度警惕,不是所有金属都像黄金那样化学性质稳定。马艳秋医生列举了几类高危金属异物:
纽扣电池:会在消化道内泄漏碱性电解液,发生电化学反应,短时间内就可能造成严重的黏膜灼伤、坏死甚至穿孔。
强磁性异物(如磁力珠):多颗磁力珠隔着肠壁相互吸引,导致肠管受压、缺血、坏死、穿孔,通常需要紧急手术干预。
含铅、汞、砷、镉等重金属物品:可能在体内被溶解吸收,引起慢性中毒,损害神经和造血系统等。
尖锐利器: 如针、钉子、刀片、三角形的金属片等。这些物品在消化道蠕动过程中极易刺破或划伤管壁,引起出血、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
对于家长“等待自然排出”的做法,马艳秋表示,是否能够等待观察,必须由专业医生通过影像学检查(如X光片)评估后决定。只有体积较小、边缘光滑、已进入胃内的异物,才可能在医生指导下尝试自然排出。如果异物仍滞留在食管或胃中,且风险较高,医生可能会通过胃镜将其直接取出;若异物导致肠梗阻、穿孔,或引起了内出血等严重症状,则必须通过手术方式及时取出。
她特别提醒,在等待期间,家长切忌使用“吞饭团”“喝醋”等土方法,这些很可能促使异物卡得更深,造成二次伤害。一旦发现或怀疑孩子误吞异物,马艳秋建议:
- 保持冷静,立即制止孩子继续吞咽;
- 停止进食进水,为可能的医疗干预做准备;
- 尽快前往正规医院急诊科或儿科就诊;
- 如能找到相同或类似异物,请带至医院,方便医生判断;
- 清晰告知医生吞服物、时间、数量及孩子当前状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