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秋天新上的几档音乐节目,观众用手机点开哪个节目、关掉哪个节目,数据表现得很清楚,《音乐缘计划》第二季没有沿用选秀套路,反而排在第一位,这个节目能够领先,不是因为请来多大牌的导师,而是因为节目里那些真实自然的片段特别吸引人,比如薛之谦在开会时说话直接,但每句话都点出创作中的问题,周深在排练中随口哼唱几句,全场人都安静下来听,这些画面被剪进正片后,网友纷纷转发传播,观众不再爱看那些精心设计的舞台表演,观众更爱看幕后人在创作过程中真实的焦虑、争执和修改曲子的经过。
![]()
湖南卫视的《声鸣远扬2025》还是沿用老套路,海选加地方对抗,六个人能晋级,气氛搞得挺紧张,真正引起关注的是一位贵州小伙用侗族调子改编流行歌曲,镜头没有特意对准这位贵州小伙,但贵州小伙一开口演唱,网上就有很多人讨论侗族大歌怎么与现代和声结合起来,这显示出观众现在更关注声音本身是否独特,而不是明星有没有站在C位。
![]()
北京卫视的《一起唱歌吧》节目很有看头,台上的选手全是大学生乐队或者独立音乐人,舞台设计也玩出新花样,电子乐混搭戏曲、诗朗诵配上交响乐这些组合都敢尝试,问题是这档节目缺乏推广,没有登上热搜榜,宣传海报做得像学校社团文艺汇演的海报,虽然节目质量确实很高,但信息传播太封闭,只有圈内人才了解这个节目,它就像一场被遗忘的地下音乐节,好东西没人发现,实在让人觉得可惜。
央视的《中国唱将》明显翻了车,导师团队阵容格外豪华,五个人的流量加起来超过百亿,但这些导师没有真正帮助选手改编歌曲,节目剪辑显得混乱,把不同场次和风格的表演生硬拼接在一起,旋律跳跃不连贯,情绪也衔接不上,观众原本期待看到大师级的现场演出,结果看到的却是流水线式的包装效果,问题不在于制作水平差,而是创作思路出了问题,年轻观众早就厌倦了那种官方认可的高雅风格,即便节目组再有权威性也难以吸引他们。
![]()
这四档节目就像互相照镜子,映出各自的问题,《音乐缘计划》能够成功,靠的是不刻意包装,直接把真实过程摆出来,正好适应短视频时代观众注意力短暂的特点,《声鸣远扬》里那位侗族少年走红,说明政策推动非遗内容,观众确实愿意接受,文化之间的碰撞比明星效应更能引发讨论,《一起唱歌吧》显得冷门,暴露出平台在推广小众音乐上的不足,不是内容本身不行,而是传播方法没有跟上,央视那一档节目未能成功,提醒所有人:光有响亮头衔不够,观众想要的是情感共鸣,不是谁更厉害。
现在的音乐综艺,越想装出格调越容易垮掉,观众变得聪明,一眼就能看出真实情感和剧本安排,拍出幕后的忙乱场面、创作争执、灵感闪现,这些比灯光舞美更吸引人,说到底,音乐本来就是人在表达自己,不是用来装饰舞台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