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倒闭从不是没钱!接受 “寒冬是常态”,5 个维度让你弯道超车
去年冬天,杭州做建材批发的赵总找我哭诉:公司撑不下去了,账上只剩 30 万现金,供应商催款、员工要工资,他打算申请破产。我翻了他的账本,发现不是没钱 —— 过去 3 年他盲目扩张,3 家门店每月亏 20 万,却抱着 “等市场回暖就好了” 的幻想硬撑,最后把仅有的现金流耗光。
![]()
你是不是也这么想?总把企业倒闭归咎于 “资金链断裂”“市场不好”,却不愿承认一个残酷真相:企业倒闭从不是没钱,而是经营不善;萧条不是意外,而是常态,增长才是意外的礼物!
华为任正非早说过:“凛冬已至,我们要把寒气传递给每个人。” 可很多老板还在祈祷春天,在等待中耗尽现金、磨掉士气。真正的强者,从来不会等环境变好,而是在寒冬里练出 “抗冻本事”—— 就像企鹅在南极暴风雪中抱团取暖,不是盼着变暖,而是主动适应寒冷。
今天就用 5 个维度,结合华为、海尔、老干妈等头部企业的过冬逻辑,再配 3 个中小企业的实战案例,帮你搭建 “抗寒防线”,别人裁员倒闭时,你反而能弯道超车!
一、先破认知:别等春天了,冬天才是常态!
很多老板的第一个死穴,就是 “认知幻觉”:觉得经济萧条是暂时的,熬一熬就能回到 “躺着赚钱” 的年代。可现实是,从 2020 年到现在,5 年时间里,30% 的中小企业倒闭,存活下来的也大多在 “苟延残喘”。
为什么?因为你把 “增长” 当成了理所当然,把 “萧条” 当成了意外。就像一个人总觉得晴天会一直持续,下雨了就躲在屋里等天晴,可等到洪水漫进屋子,才发现自己连雨伞都没有。
认知破局的第一步:接受 “寒冬是常态”。这不是悲观,而是极致的理性。当你从心底承认 “市场不会再回到过去”,你才会停止怨天尤人,把精力从 “向外求”(等客户、等政策、等资金)转为 “向内看”(优化成本、提升效率、打磨产品)。
华为就是最好的例子:2016 年经济下行时,别人都在喊 “过冬”,任正非直接宣布 “华为要准备活过 2023 年的冬天”,提前砍掉 100 多个非核心项目,聚焦主航道,把研发投入从营收的 14% 提到 16%。等到 2022 年全球经济寒冬时,华为反而实现了 7% 的增长,营收突破 6400 亿。
宁波做外贸的王总,2022 年时也陷入了 “等回暖” 的误区:客户订单减少 30%,他却舍不得裁员,还在借钱维持规模,半年亏了 80 万。后来他接受了 “寒冬常态” 的认知,砍掉 2 个非核心市场,聚焦高利润客户,优化产品结构,2023 年反而实现了 15% 的利润增长。他说:“以前总盼着订单自己来,现在才懂,寒冬里没有送上门的生意,只有自己主动抢来的机会。”
![]()
二、守住现金:现金不是利润,是 “过冬的粮食”
认知转变后,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守住现金。很多老板把 “利润” 当成救命稻草,却忘了:利润是账面上的数字,现金才是能让你活下来的粮食。就像沙漠里的旅人,再多的黄金不如一壶水 —— 企业倒闭,往往不是因为没利润,而是因为没现金。
老干妈陶华碧的 “现金哲学” 值得所有中小企业学习:从 1996 年创办至今,老干妈坚持 “不贷款、不融资、不上市”,账上永远保持 50 亿以上的现金储备。2021 年疫情最严重时,餐饮行业遭受重创,老干妈因为有充足现金,不仅没裁员,还逆势扩张生产线,2022 年营收突破 70 亿。
中小企业怎么守住现金?记住 3 个核心:
1. 砍成本:不是裁员,是 “砍掉冗余”
深圳做五金配件的陈总,2022 年订单减少 25%,他没有盲目裁员,而是做了 “成本体检”:
- 砍掉每月亏 1 万的低效生产线,保留 3 条高产能线;
- 把 “固定工资” 改成 “基础工资 + 绩效”,员工平均工资降了 10%,但产能提升了 15%;
- 取消不必要的差旅、团建,把营销费用从营收的 8% 降到 5%,聚焦线上获客。
3 个月后,陈总的每月成本从 40 万降到 28 万,现金消耗速度慢了一半,硬生生熬到了 2023 年的订单反弹,全年利润涨了 22%。
2. 收欠款:别不好意思,现金流比面子重要
很多老板觉得 “催款伤感情”,可等到自己缺钱时,客户却不会对你手下留情。杭州做服装批发的李总,2022 年有 80 万客户欠款,他不好意思催,结果自己资金链紧张,差点付不起货款。后来他制定了 “欠款回收规则”:
- 欠款 1 个月内还清,优惠 3%;
- 超过 3 个月没还,停止供货;
- 安排专人跟进欠款,按回收金额的 1% 给提成。
半年后,李总收回了 65 万欠款,缓解了现金流压力。他说:“以前觉得催款没面子,现在才懂,企业活不下去,才真的没面子。”
![]()
3. 储现金:至少保留 6 个月的 “应急资金”
海尔的 “现金储备策略” 是:账上必须保留足够支付 6 个月工资、房租、货款的现金。中小企业可以参考这个标准,哪怕达不到 6 个月,也要至少保留 3 个月的应急资金。这就像冬天储备粮食,只有手里有粮,心里才不慌。
三、优化组织:萧条是 “体检期”,淘汰庸才、激活干将
经济好的时候,企业像一艘顺水航行的船,哪怕船上有 “蛀虫”(不创造价值的员工),也能往前走;可到了寒冬,船遇到逆风暗礁,“蛀虫” 就会让船更快沉没。
萧条期,正是企业优化组织的最佳时机。就像一场大扫除,把冗余的流程、低效的部门、混日子的员工清理掉,让组织更精简、更高效。
华为的 “末位淘汰制” 在寒冬时发挥了巨大作用:2022 年,华为淘汰了 5% 的低效员工,同时给核心员工涨薪 20%,实现 “劣汰优存”。结果是,员工效率提升了 30%,企业利润反而增长了 7%。
苏州做餐饮连锁的刘姐,2022 年有 3 家门店,其中 1 家每月亏 2 万,员工还消极怠工。她借着寒冬 “体检” 组织:
- 关掉亏损门店,把优秀员工调到另外 2 家门店;
- 推行 “PPV 产值量化”:服务员的工资和接待人数、翻台率、回头客数挂钩,厨师的工资和出菜速度、好评率、食材利用率挂钩;
- 淘汰 2 个混日子的员工,给 3 个核心员工涨薪 15%。
调整后,2 家门店的翻台率从 2.2 次涨到 2.8 次,客户好评率从 75% 涨到 92%,单店月利润从 3 万涨到 5.2 万,组织效率提升了 40%。刘姐说:“以前觉得多一个人多一份力,现在才懂,寒冬里,低效的人只会拖垮整个团队。”
中小企业优化组织的 3 个关键点:
- 别搞 “一刀切” 裁员:优先淘汰 “不创造价值的员工”,保留核心人才;
- 激活员工动力:把 “固定工资” 改成 “基础工资 + 绩效 + 分红”,让员工 “为自己干”;
- 精简流程:砍掉不必要的审批、会议,让决策更快、执行更高效。
![]()
四、升级领导力:从 “救火队长” 到 “掌舵人”
很多老板在寒冬里更忙了:员工离职要招人,客户投诉要处理,资金紧张要筹款,每天忙得脚不沾地,却越忙越乱。这是因为,你还是在扮演 “救火队长”,而不是 “掌舵人”。
寒冬里的领导力,不是你有多能扛事,而是你有多会 “导航”。就像一艘船在暴风雨中航行,船长不需要亲自去划桨,而是要定好方向、稳定军心,让船员们朝着同一个目标努力。
马云在 2008 年金融危机时的做法,值得所有老板学习:当时阿里巴巴的订单减少了 40%,马云没有天天盯着业务,而是花了 3 个月时间和核心团队开会,制定了 “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 的战略,然后给员工做培训,告诉大家 “金融危机是暂时的,我们要抓住机会提升服务”。结果,2009 年阿里巴巴不仅没倒闭,还实现了 20% 的增长,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商平台。
广州做电商的老周,2022 年也犯了 “救火队长” 的错误:店铺流量下滑,他亲自熬夜优化;物流延迟,他亲自沟通;员工吵架,他亲自调解,每天忙到凌晨,可公司月利润还是从 8 万降到了 5 万。后来他升级领导力:
- 定方向:砍掉 3 个低利润产品,聚焦 2 个核心产品,集中资源做爆款;
- 授权力:让运营主管自主决定推广方案,让物流主管自主处理售后问题,不用事事请示;
- 聚人心:每月开 1 次 “过冬分享会”,和员工一起分析问题、制定计划,给核心员工分股权。
半年后,老周从 “每天忙 14 小时” 变成 “每天忙 6 小时”,公司月利润从 5 万涨到了 12 万,员工流失率从 35% 降到了 12%。他说:“以前觉得老板要什么都管,现在才懂,寒冬里,老板的核心是定方向、给权力、聚人心,而不是当全能保姆。”
五、布局未来:别人收缩时,正是你扩张的最好时机
很多老板在寒冬里的做法是 “收缩防守”:砍掉研发、减少营销、放弃新市场,可这样做的结果是,等到春天来临时,你已经失去了竞争力。
真正的强者,在寒冬里不是防守,而是 “逆势布局”。就像打猎,冬天动物都躲起来了,普通人会在家冬眠,而高手会带着武器、踩着雪痕,找到别人找不到的猎物。当别人都在收缩时,你优化团队、打磨产品、拓展渠道,等到市场回暖,你就能快速抢占市场份额,实现弯道超车。
海尔在 2008 年金融危机时,别人都在裁员减支,海尔却逆势加大研发投入,推出了 “物联网冰箱”“智能洗衣机” 等新产品,还收购了日本三洋电机的白电业务。等到 2010 年经济复苏,海尔的市场份额从 12% 涨到了 18%,成为全球白电第一品牌。
宁波做家居外贸的王总,2022 年客户订单减少 30%,他没有收缩,而是做了 3 件事:
- 打磨产品:投入 50 万研发资金,优化产品设计,提高产品附加值,让产品单价从 200 元涨到 300 元;
- 拓展渠道:以前只做线下展会,现在开始做跨境电商,在亚马逊、阿里巴巴国际站开店,线上订单占比从 10% 涨到了 40%;
- 绑定客户:推出 “长期合作计划”,给老客户提供 3% 的年度返利,客户复购率从 40% 涨到了 65%。
2023 年,当同行还在为订单发愁时,王总的订单已经排到了半年后,全年营收增长了 35%,成功实现弯道超车。他说:“寒冬里,别人都在躲,我却在抢机会,等春天来的时候,我已经跑在了前面。”
中小企业布局未来的 3 个方向:
- 打磨核心产品:不要追求 “大而全”,要聚焦 “小而美”,把 1 个核心产品做到极致;
- 拓展新渠道:不要只依赖 1 个渠道,要线上线下结合,比如做直播带货、跨境电商、私域流量;
- 绑定核心客户:给客户提供增值服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让客户在寒冬里也愿意和你一起扛。
最后:寒冬里,活下去就是胜利,活得好就是超车
很多老板问我:“现在市场这么差,我的企业还能活多久?” 我想说:企业能活多久,不取决于市场,而取决于你自己。
如果你还在等春天,还在怨天尤人,还在沿用过去的经营模式,那么你很可能撑不过这个冬天;但如果你能接受 “寒冬是常态” 的认知,守住现金、优化组织、升级领导力、布局未来,那么你不仅能活下去,还能在别人倒闭时弯道超车。
就像任正非说的:“没有伤痕累累,哪来皮糙肉厚,英雄自古多磨难。” 寒冬不是企业的终点,而是企业的 “成人礼”—— 只有经历过寒冬的考验,你的企业才能变得更强大、更有竞争力。
如果你不知道怎么优化成本、怎么激活员工、怎么布局未来,私信 “资料”,我直接把《中小企业破局手册》相关资料和视频发给你,照着做就能活下来、赚大钱!
记住:企业倒闭从不是没钱,而是经营不善;寒冬不是意外,而是常态。只要你能认知破局、主动求变,就能在冰雪中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生路,等到春天来临时,你会发现,自己已经成为了行业的强者!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