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胡志明市(TP HCM)正面临一场无声的危机——地面沉降。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地基松软以及快速城市化带来的巨大负荷,这座越南第一大城市已被列入“全球下沉速度最快的城市”名单。
根据越南农业与环境部2020年发布的《国家气候变化情景报告》,胡志明市与湄公河三角洲因地势低洼,成为全国地面沉降最显著的区域。数据显示,在2005至2017年间,全市平均每年下沉近2厘米,总沉降量达23.27厘米,远超周边地区。
![]()
富顺坊(原第七郡)的Go O Moi街地势低洼,涨潮时常被淹没
这场危机的根源复杂,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推手。胡志明市资源与环境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黎忠真(Lê Trung Chơn)指出,城市建立在年轻的冲积平原之上,地下遍布淤泥、黏土和泥炭层,地质本就脆弱。这种“先天不足”使得城市对环境变化极为敏感。
更严重的是,过去几十年对地下水的过度开采加剧了这一问题。2010年以前,全市50%-60%的用水来自地下水,钻井数量超20万口,日开采量达100万立方米,是规划量的5倍。这直接导致第六郡、平新郡(Bình Tân)等地出现严重沉降。
![]()
胡志明市的城市化进程非常迅速
尽管2012年后政府出台政策限制开采,目标在2025年将日开采量降至10万立方米,并大力封井、推广自来水,但沉降是长期累积效应,即使开采减少,下沉趋势仍将持续。
与此同时,失控的城市化是另一大推手。黎忠真副教授的研究显示,2011至2017年,胡志明市年均城市化率高达80%-83%。大量土地被混凝土和沥青覆盖,绿地与蓄水空间消失,雨水无法下渗补充地下水,导致土壤干缩。重型交通和密集的高层建筑进一步加重了地基负担。
![]()
胡志明市利用InSAR技术测得的2015年至今的地面沉降速率,由副教授黎忠春博士的研究团队于8月底公布。图中红色区域为沉降速率较快的区域
雷达卫星InSAR技术的监测数据清晰显示,沉降最严重的区域集中在南西贡(Nam Sài Gòn)、清达半岛(Bán đảo Thanh Đa)、协平福(Hiệp Bình Phước)和草田(Thảo Điền)等沿河低洼地带,这些区域正是近年来开发最迅猛的地区。
面对危机,专家呼吁采取系统性应对。胡志明市国家大学循环经济研究院院长阮鸿群(Nguyễn Hồng Quân)强调,必须建立固定监测网络,深化地质水文研究。在建设中,应加固地基、使用轻质材料,并在设计阶段评估沉降风险。对于已严重下沉的区域,不应盲目抬高地面,而应推行“适应性规划”,发展与低洼地形共生的经济和基础设施。增加绿地和多功能蓄水空间,如荷兰的“雨天蓄水、旱天休闲”的公园模式,也是关键。
![]()
胡志明市安乐坊(原平新郡)文化体育中心因地面沉降导致建筑出现裂缝。该地区是胡志明市地面沉降速度最快的区域
专家指出,像威尼斯(Venice)这样的城市早已证明,与下沉共存是可能的。胡志明市的未来不在于阻止沉降,而在于理解它、适应它,并用智慧和科学与之共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