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15年,越南房地产经历了高速的发展。
越南在 2008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后,外资大量涌入,制造业和出口产业迅速扩张。房地产开始升温,尤其在河内、胡志明市。
虽说2008年金融危机曾让越南房地产市场短暂降温,但之后越南政府实施货币宽松政策,刺激楼市复苏。到2010年前后,越南房价开始持续上涨,年均涨幅超过10%。2009–2013年间,胡志明市的房价累计上涨了约 60%–70%。
![]()
2014年后,越南经济进入稳定增长通道,GDP增速保持在6%–7%。政府放宽外资购房限制,允许外国人购买不动产。房企、银行、地方政府开始大量发债拿地、炒地。这一幕似曾相识,胡志明市的新房均价从2015年的每平方米约1000美元,飙升至2019年的约2500美元。
也就是说,短短四五年间,房价大致增长了约2.5倍。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那么同时期越南人均月薪是多少呢?
2015年,越南全国人均月薪约为200美元/月,胡志明市这样的大城市要高一点,约为290美元/月,如此算来,就算是胡志明市区,平均年薪也就3500美元左右。到2019年,薪水有所上涨,越南全国城市平均年薪大约在3600-4200美元区间。
显然,房价增长远远超过工资增长,房价与收入之间的差距在拉大。
然而热度还在持续。疫情期间,越南货币政策宽松,信贷大量流入楼市。胡志明市普通公寓均价2022年接近每平方米3000美元,创历史新高。
也许有人会说,胡志明市、河内这样的大城市,不能代表越南全国。但实际上,在岘港、富安、芹苴等这些二线或新兴城市,房价上涨速度也已超过了每年20%的速度,比如岘港2022年普通公寓报价达到了2500–3000美元这个区间。
房地产过热会带来什么结果呢?嗯,债券融资激增。2021年越南企业债发行总额中,房地产企业占比超过35%。
这种信号绝非好事,越南房企的拐点在2022年出现,全球资本紧缩导致越南央行被迫多次上调利率。2023年起,越南多家著名房企如万盛发集团、诺娃等连续爆雷。
万盛发创始人、越南首富张美兰掏空被控涉巨额诈欺/挪用银行资金,据不同媒体报道,金额达到125亿美元至少270亿美元。当事人在2024年已被判刑,成为越南最重大的财经案件之一。
![]()
万盛发堪称越南版恒大,越南实力最强的房企之一诺娃房产也不遑多让。诺娃房产的债务丑闻最近已被越南官宣,其关联主体债务总额达数万亿越南盾。
最大的房企都这样了,越南房地产市场还能好得了吗?房企融资链断裂,市场需求骤降。房地产交易量暴跌、项目停工、房价松动。2023年越南房地产交易量同比下降了约35%,房价整体下降 8%–10%,部分高端盘跌幅超过20%。
![]()
于是在2024起,越南政府开始出台救市与监管并行政策,试图软着陆。但是,越南的地方财政收入仍然严重依赖于房地产,这不是说变就能变的。
比如根据AMRO的数据,2019–2023年间越南非税收入占总体财政收入约 26.8%–31.8%,且土地相关收入是非税收入中最大的组成部分;由此可判断2023年土地相关收入是总体财政收入中的“显著且决定性”的一项。
所以纵然政府有心软着陆,效果依然有限。根据越南建设部数据,2024年越南全国房地产库存价值约相当于 GDP 的6%,其中一半集中在胡志明市和河内。
更棘手的是结构性问题:房地产绑架了越南的金融体系,信贷资金的“脱实向虚”现象依然严重。2025年初,越南央行在内部报告中承认,房地产、债券和银行的三角关系已成为系统性风险源。
越南的楼市走到今天,其实走上了一条许多国家都曾走过的路——高速增长、信贷过热、地方依赖、债务爆雷。未来几年,越南楼市陷入低流动消化旧债的局面,土地财政被迫转型,是不难预见的事。
![]()
不过对越南有利的是,越南的经济体量总体而言不算太大,房地产虽然重要,却还没有像其他一些国家那样深度嵌入整个国民经济结构。简单说,越南的船还小,调头的成本没那么高。根据越南央行的数据,房地产贷款占全部信贷比重已从2022年的21%降至2024年的17%左右,这说明资金流向开始逐渐回归实体经济。
此外,越南的人口红利尚在持续,年轻劳动力仍然强劲,外资制造业布局也在加速。这部分产业资本的流入,在一定程度上能对冲房地产泡沫对经济增长的拖累。
只能说,未来越南楼市会不会爆发更大危机,还存在着变量。对越南来说,还没到不可挽救的地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