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加达消息,印度尼西亚国防部长斯亚弗里・斯亚姆索埃丁于10月30日宣布,该国在泗水区域顺利完成自主无人潜艇的鱼雷发射与射击试验。
总统普拉博沃・苏比安托通过通信技术全程监督了试验的规划与实施过程。
斯亚弗里在声明中强调:“这是本土科研人员努力的成果,100%由印尼技术人员设计制造,我国已成为继美国、俄罗斯之后,全球第四个具备自主无人潜艇研发能力的国家。”
这一表态虽彰显了印尼发展国防工业的雄心,但结合其军工产业发展现状,相关表述的准确性仍值得探讨。
从印尼国防工业的技术积累来看,其自主研发能力尚处于培育阶段。
负责KSOT制造的PTPAL公司,长期以技术引进与合作生产为主要发展路径:2021年交付的“纳加帕萨”级潜艇,实质是基于韩国“张保皋”级潜艇图纸的授权生产型号。
2024年才与法国达成协议,引进“天蝎”级潜艇的锂电池核心技术,尚未实现常规潜艇动力系统的完全自主。
在舰船制造领域,印尼即便推出号称国产率80%的“苏加诺”号导弹护卫舰,与国际先进水平仍存在明显差距,且大中型舰艇的核心建造技术长期依赖荷兰等国的技术转移支持。
![]()
在航空装备领域,印尼的自主化尝试同样凸显技术依赖问题。
此前参与韩国KF-21战斗机项目时,因技术泄密争议及研发资金支付滞后,合作陷入停滞。
如今与土耳其联合推进“可汗”战斗机项目,仍需通过资金投入换取子系统技术转让,计划到2031年才有望建立本土总装生产线。
这种“以资金换技术”的模式,反映出其在核心元器件、系统集成等关键领域的自主研发能力不足。
斯亚弗里提及的“全球第四”排名,也存在明显的统计局限性。
公开信息显示,除美俄外,澳大利亚在“奥库斯”框架下推进的“幽灵鲨”无人潜航器,已结合量子技术与人工智能实现水下协同作战,目前进入实战部署阶段。
美国海军早在2024年11月就接收了“虎鲸”超大型无人潜航器,且拥有“刀鱼”“蝠鲼”等30多种型号的水下无人装备;挪威等国也已实现无人潜航器的规模化应用。
显然,印尼的排名未涵盖这些技术领先国家,其参考价值存疑。
从技术细节来看,KSOT的“完全自主”存在诸多待解之处。
无人潜艇核心的自主导航算法、声呐探测模块、鱼雷制导系统等关键技术,目前尚无印尼本土企业实现突破的公开报道。
![]()
军事工业分析指出,PTPAL公司更可能采用“进口元器件集成”模式推进项目,这种基于现有技术的组装整合,与真正意义上的“自主研发”仍有本质区别。
此前印尼与土耳其联合研制坦克时,就因核心装甲技术无法突破导致项目延期三年,足见其基础工业能力的薄弱。
此次试验无疑是印尼国防工业的重要进展,斯亚弗里透露,国防部计划2026年前列装30艘KSOT,PTPAL公司将与海军持续合作优化系统性能。
这一规划与普拉博沃政府“黄金印尼2045”愿景中构建自主防务体系的目标相呼应,也体现了群岛国家强化海洋防御的现实需求。
但在2025财年军费从149亿美元缩减至113亿美元的背景下,如何平衡外购装备与本土研发的资金分配,如何突破核心技术瓶颈,仍是印尼军工自主化道路上的关键挑战。
对于印尼而言,无人潜艇的研发试验是国防工业升级的重要探索,但军工自主化从来不是短期宣传能够实现的目标。
从技术引进到自主创新的跨越,需要长期的人才积累、持续的科研投入和完善的工业体系支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